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经渐渐被多数受众所熟知、接受.与传统电视相比,手机电视具有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等诸多优势和特点.因此,传统电视的节目样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手机终端,这就需要针对手机的自身特点,为手机用户量体裁衣,制作出更适合手机电视的节目样式.与此同时,在手机电视节目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是否支持,节目成本...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中人声字幕在各种电视节目中有着不同的运用规律,运用最为普遍的是在新闻、专题片、科教类节目、影视剧等几类节目中,电视媒体要重视和加强人声字幕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声字幕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电视节目形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甘肃电视的发展做了回顾和远景规划、设计,对甘肃电视现状做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与相关省市的电视节目形态加以比较;并对甘肃电视台提出了改革节目样式,办活节目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体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推进,农村电视节目能否在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电视事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涉农节目数量少、样式单一、与农村受众的需求相去甚远。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涉农电视节目的制作进行思考,力求使节目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媒体尝试深度挖掘事件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它在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节目形式年轻,但却有电视节目“旗帜”的称号。发挥电视媒体的特长,挖掘节目的深度和新意,要从论点、论据、论证这构成新闻评论节目的三要素入手,即做到:论点单一化;论据形象化;论证故事化。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体不是人类的终极媒体样式,那么电视在终极媒体中存在的样式是什么?本文提出在终极媒体时代电视不会消亡,在终极媒体中能看见电视的影子。而电视想要在在终极媒体中存在,就必须放弃一些媒体的特性,转变成一种艺术或者节目样式存在下来。  相似文献   

7.
新新闻主义报道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将新闻与文学联姻的文体样式,它是写实的,却用小说的手法来写,有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性格,篇幅趋向长篇化。电视专题节目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任务或情况进行报道的专门纪实性报道,或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知识进行介绍的电视节目。本文是从电视专题的特征出发,简要分析了新新闻主义报道手法在其中的运用的可行性,以及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8.
论电视教材节目主持人陈楚扬(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广州·510631)今天,许多电视节目都采用节目主持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和电视传播手段高度现代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文化和电视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作为利用电视传播媒体会呈...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庸俗化导致了人情冷落和受众的无知,一定程度上是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丢失,造成了部分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下滑。电视节目协调健康发展对策是:电视节目要有明确的导向性;重视内容优化,创作优质节目;加强对电视媒体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各种媒体关注的热点.在电视民生新闻中,其主持人与节目唇齿相依,对节目的成败意义重大.面对着民生新闻节目一哄而上的热潮,如何正确处理好自己与节目的关系,使之产生良性互动,是电视民生节目主持人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近几年来整体质量不高,尤其是省级卫视的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缓慢。广电总局“限娱令”的颁布成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的发展契机,也成为摆在省级卫视新闻媒体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挑战。鉴于此,本文全方位把脉中国内地省级卫视的新闻评论节目,从媒介生态环境到发展现状中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省级卫视的新闻评论节目提供发展思路,并对当前新闻评论节目的争议性话题提出见解,同时对节目未来发展过程中*-T~g出现的问题发出预警,以期对实践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使省级卫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出困局。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的直观形象性往往给人以客观真实感。然而电视的技术特性却为操作者主观性因素的渗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主观性因素对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危害性。记者编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新闻的真实性;电视媒体的倾向性直接左右着记者编辑的群体意识,进而影响新闻舆论导向。因此记者编辑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深度,使新闻报道能够准确把握或接近客观事物的本质真实;同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限制、弱化电视媒体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节目内容缺乏价值导向,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缺乏民生理念、业务素质能力较弱及栏目扎堆、竞争激烈等问题。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应大胆转型,加强其工作者思想高度和业务素质,在栏目规划上讲究方法、强调编排、控制节奏,并与多种媒介形式相融合,扩大自身影响力,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叶璐  徐宁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126-130
新闻评论又称"言论".它的主要功能是要塑造和引导社会舆论,就是通过作者对新闻事实、新闻话题的分析,议论和说理来发表意见.主持人个性化评论在新闻评论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在地域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尚须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评论成为衡量媒体水准的主要标尺之一。电视新闻评论凭借电视媒体视听结合的直观性特点,以独特、多样的节目形式,对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是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媒介。有文化深度、有思想碰撞的电视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追捧。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脱颖而出,值得电视新闻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评论比一般新闻报道更加具体,具有更强的指导性,是增强电视思想性和战斗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更好地发挥其“旗帜”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媒介融合的必然趋势,以及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实质影响。进一步指出了电视新闻节目应对媒介融合的方法,即节目直播常态化、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强化互动和增加耐看性。  相似文献   

18.
以新闻故事为主要形式的电视新闻栏目剧是民生新闻板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电视栏目剧的方式演绎新闻,兼有新闻和电视剧的双重特点,既有新闻的即时性、新闻性,又有文学的情节化情感性特点。电视新闻栏目剧继承了中国古代说书艺术的传统,是当下电视文化中最为中国化大众化,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与报道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报道形声并茂,是最能体现电视特色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最具电视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深受电视观众欢迎,是需要大力提倡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电视记者要报道好现场,就要驾驭好现场,并要注重报道艺术,才能使现场报道节目成为与观众之间感情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故事类新闻节目在各类电视台层出不穷,受到电视观众和电视媒体的青睐。因为它符合了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心理需求和文化习惯。通过真实可信、以人为本和启发深入的故事化报道解决了电视新闻"新"与"旧"、"虚"与"实"、严肃与娱乐的矛盾问题。借助故事形式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完成宣传意图,达到教育目的,使真实的新闻宣传通俗化,严肃的新闻形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