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周期训练机能的叠加效应与超量恢复原理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量恢复规律客观存在,但又没有发现运动员在训练课间隔恢复时间内出现超量恢复理论中所提出的"超量恢复"现象。是理论出了问题还是应用出现偏差?本文以超量恢复区间原理的实验结论为研究基点,从最佳超量恢复点及真、假超量恢复区间的新视点全方位探讨小周期训练的叠加效应的过程,并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阐释,以期对超量恢复原理及周期训练原理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训练所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不断大,机体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也逐渐增强。疲劳训练后机体的正常反应,正所谓"没有疲劳就没训练"。疲劳给机体的重新适应创造了条件,而复为重新适应的实现和新的疲劳(训练)的实施供了保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没有恢复就没有练"。1恢复与超量恢复运动时,能源物质分解后再合成标志着恢复过程的开始。由于运动时的消耗大于同步恢复,因而使能源物质含量减少,人体机能下降。运动停止后  相似文献   

3.
糖酵解供能真假超量恢复区间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超量恢复规律鲜有成功应用的报道,是理论还是实践出了偏差? 为此,文章将通过对真、假超量恢复区间的研究,初探供实践之用的恢复理论.方法:大鼠147只,随机分21组;造模1周后,游泳训练2周.按36h超量恢复区间连续在训练后即刻、休息36h取样.结果:超量恢复组①心脏:前6×36h区间适应期、正叠加,第7区间极限,8-9区间负叠加过程;②肝脏:前4区间正叠加,第5区间极限,6-9区间负叠加过程;③肾脏:前4区间正叠加,第5区间极限,6-9区间负叠加过程;④糖酵解供能:前4区间正叠加,第5区间极限,6-9区间负叠加过程.结论:①超量恢复区间含正、负叠加过程,即真、假超量恢复区间;②负叠加过程的发展终导致过劳死发生,正、负叠加过程的转折点为生理极限.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补充FDP对递增运动负荷训练至力竭的运动性疲劳大鼠在运动与恢复期间疲劳的产生、积累和清除这一渐进的、连续的过程中,心肌与血清中SOD、MDA、LDH 和CK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测定运动训练5周、力竭后即刻、力竭后6h、力竭后24h心肌和血清中LDH、CK、SOD活性和MDA水平,安静对照组(UT)则测定其安静状态下上述相同的实验指标.结果发现:1)中小强度运动训练5周后,FDP组(TT)心肌和血清中各指标与运动对照组(TC)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力竭后即刻及恢复各时相FDP组心肌CK和LDH活性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而血清中却显著性低于运动对照组;3)力竭即刻及恢复各时相,FDP组心肌与血清中SOD活性和SOD/MDA的比值均显著性高于运动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性低于运动对照组.表明:FDP均能提高运动力竭后即刻及力竭后恢复各时相心肌和血清中SOD的活性和SOD/MDA的比值,抑制MDA的生成;改善心肌内CK和LDH活性,降低血清内CK和LDH活性;说明FDP能促进心肌组织糖酵解,改善心肌的能量供应,提高抗脂质过氧化,加速疲劳的消除,对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拟研究超量恢复过程中HPA和HPG双轴对恢复的干预作用。研究方法:按36h的间隔时间,对大鼠进行连续负重游泳训练;在训练后即刻、休息36h后取样。结果:1.HPA轴在恢复的前5×36h区间起促进作用,在第7-9×36h区间起降低作用;2.HPG轴在恢复的前6×36h区间起促进作用,在第7-9×36h区间起降低作用。结论:1.在恢复过程中HPA轴和HPG轴对恢复能力有促进、减缓的双向调节作用;2.在对恢复能力的促进及减缓的干预过程中,存在转折点;3.在对恢复能力起促进作用的区间,HPA轴和HPG轴的机能状态有同步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而使疲劳累计导致疲劳过度,或者当发生运动疲劳时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使疲劳程度加深,导致力竭,都会使运动疲劳变成一种病理现象,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根据疲劳产生的原因、机理来分析,运用消除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训练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对广东省优秀女子曲棍球运动员25天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探讨综合康复措施对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的疲劳恢复和提高体能的作用。研究成果表明:采取适宜的综合康复措施,不但能促进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的疲劳恢复,提高人体对高强度及训练的承受能力,而且可促进超量恢复,更快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静电场对力竭运动后大鼠组织糖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是通过长期施以静电幅照的训练型大鼠,在力竭运动后的组织糖元变化情况下探讨了静电作用对力竭运动后糖元恢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力竭训练大鼠在运动后的12h、24h恢复期间,静电作用对肝糖元、心肌糖元的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骨骼肌糖元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实验结果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游泳训练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好疲劳与恢复的关系。训练是一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反复循环不断的辨证过程,可以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超量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来阐述什么是疲劳,游泳训练中疲劳是如何产生的,恢复在游泳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10.
虽然超量恢复理论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已达半个多世纪,但却一直饱受争议。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超量恢复理论有关争论点进行全面梳理,以更深入认识该理论的优劣,更好发挥该理论在运动训练中的指导作用。首先,对超量恢复现象的发现及理论的提出、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超量恢复理论的不同观点。其次,从实体性与功能性方面分别梳理有关研究对超量恢复理论的质疑。从实体性方面梳理,国内学者认为,超量恢复理论缺乏对人体极限的认识,忽视了个体差异及遗传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只从综合的角度进行统一的描述。国外学者则建立了“机能储备模型”“改变—适应的时间模型”“竞技潜能元模型”等理论模型对超量恢复理论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从功能性方面梳理,很多教练员指出超量恢复理论在实际训练应用中的效果欠佳。如果个体按此训练只会使疲劳和负荷增多,导致运动机制崩溃。最后,对超量恢复理论进行总结,认为应与其他理论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与结构存在理论、溢水理论、突变理论相结合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一次大运动量训练课和400 m跑对女子田径运动员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理.结果表明:1)大运动量训练后即刻,IgA、IgM显著升高(P<0.05),IgG非常显著增高(P<0.01);恢复3 h后,IgM仍然显著高于训练前水平(P<0.05),IgA、IgG已恢复到训练前水平(P>0.05).2)400 m跑后即刻,IgA、IgG和IgM均非常显著增高(P<0.01);恢复3 h后,各指标均基本得到恢复(P>0.05).3)大运动量训练课和400 m跑后24 h,各指标均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2.
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期身体机能评定及营养恢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了寻找和探索田径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和营养恢复的方法,在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期间对山西省32名田径运动员进行了为期4周的营养补充和生化指标测试对比。通过本次赛前训练期的营养恢复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时,一般来说成绩较好,提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营养计划对zz改善运动员机能状况,乃至创造良好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可以说明道安营养液对提高男运动员血睾酮水平有一定效果;结合多年跟队科研实践,初步制定了用血红蛋白(Hb)、血液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清睾酮(T)和血清皮质醇(C)等生化指标来评定运动员机能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运动状态下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运动性疲劳后血液生化指标及细胞凋亡的研究,寻找评定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可行性指标,为促进恢复,减少运动性损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游泳训练后血淋巴细胞Ca2+浓度12d、18d组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血淋巴细胞18d组凋亡细胞比例最高,其次是6d组,P<0.01.6d、12d 组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18d组SOD活性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训练组MDA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12d组最高,18d组下降,各训练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a2+浓度升高是细胞发生凋亡的诱因, SOD/MDA比值变化可能是决定细胞发生凋亡还是坏死的关键,细胞凋亡是评定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可行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大强度训练对优秀散手运动员安静时血液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体育大学散打队队员在大强度训练前后安静状态下部分血液参数进行了检测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血RBC、Hb降低,MCHC和MCH显著升高,而MCV和RDW无明显变化。经过一个月训练后,运动员溶血增加,老化红细胞增加,应注意早期预防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15.
排球运动时间特征与供能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运动生物化学理论,针对排球运动项目的时间特征和供能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排球运动具有以不同次数和连续动作为一组,多组数、短间歇的时间特征;排球比赛中的能量供应涉及到非乳酸供能系统、乳跋供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为适应现代排球运动比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需要,排球教学与训练工作,除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训练方法外,还应加强运动员非乳酸供能系统的训练,改善运动员有氧耐力,这对排球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提高及赛后疲劳的恢复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监控赛前训练过程,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评定训练效果,为合理安排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放射免疫等方法对优秀皮艇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期间血睾酮、皮质醇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大负荷训练过程中,男、女子运动员血睾酮、皮质醇、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尿蛋白等相关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经过训练、适应,再训练、再适应的适度调整,运动员均能顺利完成本阶段大负荷训练任务,并时合理安排下一阶段训练,解决实战问题提供了保障.该阶段训练计划安排较为合理,但对机体的刺激深度不够,建议在下一训练周期适度增加负荷强度,注意加强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从生理、生化角度谈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大运动量训练”是“三从一大”的重要训练理念之一,但如果运动负荷超过了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引发过度训练。为了探究我国马拉松选手过度训练的产生机制,从马拉松的项目特点及生理、生化等方面阐述了过度训练的原因及特点,并提出了预防及促进恢复的方法,以便为马拉松运动训练和科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强度功能性训练的科学背景、概念认知、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异同,以及在大众健身中的应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高强度功能性训练是以高强度间歇训练、抗阻训练等训练理念为基础,结合功能性训练的基本训练思想,形成的以动作模式为逻辑起点,以高强度为基本原则,以间歇时间为调整手段,以提高参与者有氧和无氧供能能力、动作质量和体能储备为目标的训练方法;动作模式与间歇时间不同是高强度功能性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差异性所在;高强度功能性训练在大众健身中能够有效强化新手锻炼者和部分女性参与者的训练动机,进而对优化运动表现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需求侧和供给侧严重不平衡,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途径已经不合时宜,以体育人才培养途径为切入点,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在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体育人才的培训途径分析,发现: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导致高校培训的体育人才供给数量不足,高素质体育人才缺乏,理论与实践不同步等现象。并就人才培养目标、就业观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评价体系提出相关举措,旨在为我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