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陶梅瓶     
<正>白陶梅瓶:家在深山白云间。该作品运用建水紫陶传统制作工艺,形象地再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的神奇景象,是作者陶艺创作的主要特色。作品为建水紫陶白泥陶盘口梅瓶,型制规整匀均,端庄沉稳;装饰以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坝达景区为题材,使用建水紫陶多次刻  相似文献   

2.
<正>瓶型造型设计理念:该件作品高28cm,宽25cm,胚体采用建水白泥细料手工拉坯、彩泥刻填装饰工艺制作,并经过独特的无釉磨光工艺打磨,呈现出庄重、明镜如水的视觉效果。装饰主题设计理念:该件作品的创意源于建水紫陶书法刻填技艺,根据作品造型融入回族阿文书法元素,以云南建水紫陶传统工艺,历时3个月精心制作完成,体现出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交融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作品创作于2015年,利用云南建水紫陶传统工艺,历史2个月精心制作完成。作品高39.5cm、宽23cm,胚体采用建水白泥细料手工拉坯制作。装饰部分采用彩泥搅填工艺,所绘人物点、线、面穿插有序,刻填彩泥工艺吸收漆画、版画语言,富肌理效果。坯体呈乳白色,手工磨光成  相似文献   

4.
<正>该件作品利用云南建水紫陶传统工艺,历时3个月精心制作完成。高28.5cm、宽28cm,胚体采用建水白泥细料手工拉坯制作,装饰部分采用彩泥搅填工艺,表面采用无釉抛光工艺成亮光效果,所绘人物点、线、面穿插有序,刻填彩泥工艺吸收漆画、版画语言,富肌理效果,坯体呈乳黄色,手工磨光精细,泛宝光气息,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中,出现了一种经过多次反复刻填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的新风格——彩填。同历史上经典的建水紫陶作品相比,此类"彩填"作品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但其中许多作品一味追求色彩的复杂度和强烈度,缺失了文化内涵。针对这一喜忧参半的现象,文章从追溯建水紫陶的刻填装饰技艺的历史渊源开始,结合早期的经典作品分析建水紫陶的审美取向,揭示其文化内涵;通过几位颇有代表性的当代建水紫陶陶艺家的作品,讨论建水紫陶在近十几年内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彩填"在建水紫陶中的运用实际探讨建水紫陶刻填装饰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28),云南建水紫陶在"金临安文化[1]"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秉承和褒扬我国中原传统文人画装饰的陶艺名家,箫氏即为该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建水三王"之后把建水紫陶无釉刻填彩绘装饰艺术推向又一个巅峰的陶艺大师。本文对箫恩荣遗世作品中的艺术特征进行评析,探究萧氏作品在建水紫陶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以期为建水紫陶产品装饰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水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及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紫陶必将成为建水旅游的名片和载体。在逐步打造、完善形成建水紫陶产业链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传承人一方面必须在传承中不断锐意创新,另一方面必须在原创中具有版权意识,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实现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经济价值共赢。  相似文献   

8.
<正>图1作品介绍:本件作品将敦煌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卷》用建水紫陶这一独特的艺术载体呈现给观者,紫陶的红泥和敦煌壁画背景中的土红色非常相似,通过建水紫陶传统工艺中的阴刻阳填来完成整件作品,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好。以此探讨敦煌壁画更多元地表现形式和建水紫陶的艺术媒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作品以建水白陶为介质,采用分层次阴刻、彩色阳填的装饰技法完成装饰。颇具传统中国画意味的老虎,威风凛凛,霸气十足,充分呈现出当代建水紫陶装饰技法的发展演变。广口梅瓶圆润沉稳,充分流露出建水传统紫陶的经典韵味。  相似文献   

10.
乔卉  赵雪 《早期教育》2009,(11):9-9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学习用滴管创作水滴画的方法。 2.能细心地挤出水滴和线条,大胆地设计各种花纹,图案进行装饰。 3.体验创作水滴画的乐趣,感受水滴画作品的美。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激增,建水陶从几近被遗忘的境地一跃成为备受追捧的文化时尚消费品。《向进兴与建水陶》希望以向进兴的作品个案为例,兼以梳理建水陶的历史,深入探讨文化传承中精神内涵与媒介形式的关系、个体经验与地理人文的关系、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地方性知识与普世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建水紫陶装饰艺术以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以中国的传统美学为准则,追求典雅的品味与格调。"断简残帖"装饰风格的开创者王定一的作品是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典范,流露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结构",具有身份特征,是文人趣味之"闲情逸致"的具体呈现。"淡艳"装饰风格是建水紫陶趋于纸上绘画加彩刻填工艺的尝试,为近百年后"文人陶"的传承与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当代青年陶艺家向进兴通过"陶上水墨绘画刻填"技艺传承发展了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文人传统。建水紫陶不仅保有陶艺本身的质朴和淳厚,而且还以书画装饰艺术的雅致格调将高尚的品味同真切的生活统一起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道"与"艺"以及"技"的关系覆盖了中国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实践。建水柴烧紫陶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实践当然也在这种关系的覆盖之下。"柴烧"是陶瓷烧制的一种技艺,采用这种方法烧制陶瓷,会使陶瓷作品烧成阴阳两个面,进而形成绝妙的自然图案和色彩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窑变"。柴烧"技艺充分体现着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柴烧"方式充分表达了"道""艺""技"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柴烧"建水紫陶作品充分契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心理,成为人们追求的陶艺珍品。人们的审美心理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和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建水紫陶也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建水陶瓷发展历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水陶瓷业历史发展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至今有3500多年的工艺传承,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形成的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陶瓷业中独树一帜。该篇从古窑遗址、时代划分、建水紫陶诞生的文化背景、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建水陶瓷业的整个发展历史,以期为建水紫陶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水紫陶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有效地推进了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建水紫陶的独特生产工艺决定了建水紫陶的质量指标优劣。文章通过对吸水率、抗热震性、铅和镉溶出量等建水紫陶质量指标与生产工艺的关联性论述,解读了建水紫陶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作品为建水白陶茶壶,采用空心把专利技术精心制作而成。获得了2012年云南省第十一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银奖。作品寓意,以"空心把"象征云南溶洞,以孔雀象征云南的亚热带风情;紫陶、溶洞、孔雀,三者一同构成了美丽的云南印象。  相似文献   

17.
建水紫陶汽锅因汽锅鸡而闻名于世,汽锅的烹调方式更是一种贴近自然,保持食材原汁原味的烹调方式,随着建水紫陶产业的蓬勃发展,建水紫陶汽锅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文章从建水紫陶汽锅从器型、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烹调方式等四方面对建水紫陶汽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建水紫陶汽锅的发展提供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水教育历史悠久,重教之风盛行。“十五”期间,建水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千方百计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建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建设滇南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建水教育事业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  相似文献   

19.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材料和工艺特色鲜明。同时也因为材料与工艺的特点,建水紫陶长于平面装饰而少有雕塑方面的建树。《哈尼族“十月年”》主题紫陶群雕创作立足建水紫陶的传统材料与工艺,深度挖掘哈尼族文化,探索出一种将模块化与手工艺相结合的建水紫陶群雕创作方法,这一方法可应用于建水紫陶艺术创作、建水紫陶工艺品设计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自清光绪年间形成且具有代表性的完整工艺以来,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成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陶艺品种,享誉海内外。地处边疆的建水为何能产生、发展出建水紫陶这样一种工艺独特,文化内涵丰厚的陶艺品种,文章从建水的文化源流、建水窑的传承与发展、建水紫陶工艺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