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丽正门额一 “丽正门”是乾隆(清高宗弘历)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原来此门偏东,经乾隆改建,定于现在的地方,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宏伟宽敞的宫门,筑门楼三间,朝南。门前有红照壁,还有一对石狮子雄踞于大门左右。门内东西各有官员们等候皇帝诏见的朝房,正对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五间门殿,上面悬挂着康熙御题“避暑山庄”匾额。再往里去,就是清帝接见文武官员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首领的正殿。每年夏秋之际,清帝来山庄避暑时,蒙古各部藩王都到这里来述职朝见,他们走进避暑山庄正门时,犹如拨云见日般欣喜欢快,乾隆为此门题额为:  相似文献   

2.
秋审制度是清代每年秋天举行的对各省斩监候、绞监候案件进行会审的制度。秋审的内容很完备,最后经过秋审大典的罪犯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四类。情实的案犯,还要经过复奏和勾决程序,才能知其是生还是死,而缓决、可矜、留养承祀的案犯经过秋审后司法程序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3.
清代作为以农业立国的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避暑山庄作为清代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清帝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居此理政。以康熙、乾隆为代表的清帝的重农思想在避暑山庄中同样有所体现。甫田丛樾、乐成阁等景观是重农思想的物化载体,还有他们大量的诗文都表达了清帝重农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乾隆皇帝避暑山庄赏月诗姚崇实避暑山庄建成之后,就成为清王朝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此避暑和处理政事。他们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诗篇,而尤以乾隆皇帝的作品为多。这些诗篇对研究避暑山庄和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生平思想,都有重要的取资作...  相似文献   

5.
承德避暑山庄不仅是难得的避暑胜地,而且曾经是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它和"康乾盛世"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清帝兴建避暑山庄的政治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避暑用意,山庄的兴建是清政府联络蒙古各部及巩固北部边防的一项重要措施。蒙古王公未出痘者,除扈从皇帝行围而外,还要在山庄觐见。随着众蒙古的相继来归,觐见者日益增多。山庄的建立使清政府与蒙古各部的联系更加紧密,康乾二帝通过接见、册封、赐宴、赏赉等形式,为自己树立了崇高的政治威信。清帝每年用近半年的时间在口外从事政治、军训活动。避暑山庄是其引见官吏、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外国使节及处理朝政,举行各种政治活动的场所,实际上成为清帝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在建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6.
整整一百年前,改良思想尚未成熟的康有为,鉴于中法战后“国势日蹙”“外患日逼”的民族危机,伏阙上皇帝书,请求变法,并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政治主张,是为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一书》。《上清帝第一书》体现了  相似文献   

7.
秋审是一种产生于明、发展于清的独特的司法审判制度,是于每年秋后在京师集中审理各地送呈的死缓案件。这一制度的执行过程是由地方到中央、最后到皇帝。程序清楚、严谨,有效的降低了司法失误。是儒家慎刑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朝第二个政治文化中心,避暑山庄文化区域(外八庙、木兰围场、古北口和其他行宫)所形成康乾政治思想、社会制度内容的大量诗作,是一笔丰富的文化窖藏.尤其是避暑山庄文化的主导者康乾二帝及大批清宗室成员和扈从文臣感兴创作的揭示避暑山庄意义与思想及清帝心迹的诗歌,是避暑山庄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避暑山庄文化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9.
清帝兴建避暑山庄,其决定因素是为巩固北部边疆,团结各族人民,但直接原因是为去温泉坐浴的方便。热河上营行宫是最早的行宫。避暑山庄在始建时称热河行宫,康熙五十年后称避暑山庄。康熙建园原则是自然天成,乾隆的建园原则是风流典雅。总的原则是教化天下。  相似文献   

10.
√的来历     
“√”这个符号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特色十分鲜明,并非从国外引进。它被称之为“对号”。表示完全正确。使用中叫勾、叫挑。它不仅用于教师批阅作业,应用范围很广。一、文告。如判决书。古代执行死刑,司法程序规定须由刑部呈请皇帝“勾决”。一笔勾销是勾决形象的注解。二、榜示。如录取名单。张榜公布的名单末尾,最后一名名下勾红,以示名单正确无误。榜末一名俗称坐红椅子。有个成语叫名落孙山:过去有个读书人孙山参加科举考试,考中最后一名,便居榜尾,勾红后再无一人,名落孙山后便是落榜了。三、账册之结算。商号的流水账,于日清月结之外,五…  相似文献   

11.
避暑山庄的兴建与热河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及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清前期皇帝重视“木兰秋祢”,避暑山庄成为清廷的第二政治中心,热河驻防因而显得尤为重要。清代热河驻防最高长官经历了驻防总管、热河副都统、热河都统的演变过程,其职能呈扩大化趋势。其中总管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外八庙始终是其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2.
倪方六 《小读者》2012,(2):36-36
天下第一错字——“避”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是谁人所写?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5,(25):38-40
天下第一错别字——“避”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因为这字一是影响大,二是皇帝写的,确确实实写错了,且找不出合理的理由解释.此匾悬挂于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中门上方,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如此错字,谁人所写?乃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亲笔御书也,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相似文献   

14.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能够入主中原,能够创造盛世局面,它有四个特点:八旗制度的确立使它力量强大;清帝北巡创造了民族团结的条件,也留下了辉煌的园林;木兰秋狝--避暑山庄,清政府刚柔相济的政策;"敬一人而千万人悦"的指导思想使避暑山庄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1.天下第一错字——“避”:此匾悬挂于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的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2.最有说法的错字——“鱼”:“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牌,也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  相似文献   

16.
1793年9月14日,乾隆皇帝接受了大英使臣马嘎尔尼勋爵的觐见。皇帝身着平常的礼服,御痤设在“避暑山庄”万树园的帐篷里。为了表示入乡随俗,英国大使穿着一件“花团锦簇的天鹅绒上衣”,头上是一顶饰有大白羽毛的帽子。皇帝一坐上御座,马嘎尔尼就开始向帐篷走去,并走进帐篷,他捧着以珠宝嵌饰的金盒子,里  相似文献   

17.
正1天下第一错字——"避"之所说它是"天下第一",因为这字一是影响大,二是皇帝写的。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是皇帝的亲笔御书。皇帝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相似文献   

18.
清帝的木兰秋冯亚平木兰围场,满语意为“哨鹿”。木兰行围与清帝在其它地方的行围比较起来,规模声势最大。康熙时,令每年以12000人的规模分三批赴口外行围,各部院的官员必须参加,“令其娴习骑射”(清圣祖实录》)。康熙时前来参加行围的有青海蒙古、喀尔喀蒙...  相似文献   

19.
澹泊敬诚额四联四“澹泊敬诚”,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以外之第一处景观(按《热河志》排列顺序),其正殿建于1711年(康熙五十年),1754年(乾隆十九年)用楠木改建,俗称楠木殿.清代皇帝在避暑山庄举行重大典礼均在此处.“澹泊敬诚”这组建筑的前面,正对避暑山庄的丽正门,左右有方亭及配殿.穿过后殿以及再后的十九间照房,就是皇帝的寝宫,即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烟波致爽”.康熙为正殿题额曰:澹泊敬城“澹泊敬诚”,意思是恬静寡欲,谨慎真诚.扬雄《长杨赋》说:“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通“疲”)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康熙吸取扬雄“澹泊为德”的内容题写此额,并悬挂在避暑山庄正殿上,其目的是向前来朝见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表示他不想煊耀武力,更不想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而是与他们真诚相待.可见,“澹泊敬诚”额蕴含了孔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康熙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以团结为主的基本精神.乾隆即位后为楠木殿书写楹联三副:其一:先泽志钦,承宵衣旰食;民依心切,念春雨秋晹.其二:四面云山契仁寿,万家烟并验民和.其三:祖训式钦思日监,天行惟健体时乘.  相似文献   

20.
《甘肃教育》2008,(10):F0004-F0004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于1703年开始建造,历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采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