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管理模式,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效益、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以狠抓学校常规管理为切入点,以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为重点,努力构建最优化的管理模式,使我校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均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1.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领导班子就是学校的灵魂,如果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不好,那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停滞不前,因此,领导班子以其良好的思想风…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与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及“信息资料中心”对推动素质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图书馆建设,构建数字信息化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应大力推进以设施现代化、馆员学者化、服务社会化为主体的内涵建设,挖掘并拓展图书馆的隐性职能,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贾宪章 《山东教育》2003,(28):15-15
时下,在学校工作中,一位教师从迟到早退、事假病假到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生辅导,事无巨细无不被纳入“量化”管理之列,如果是班主任,还要把班里每一位学生的卫生纪律表现学习活动情况、文明表现等等全部网罗其中,量化管理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素质教育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教师的发展为本,落实素质教育,主旨就是为了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而这些多如牛毛的“量化”内容不就像一个个限制师生手脚的死框框吗?毫无理智地迫使师生们去无奈地适应这些“强行管理”。在这样的“量化”下,学校就变成了工厂,教师就成了“打工妹”,教育本身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内容及特点为依据,阐释了这一理论对新课改理念下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一些启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智能观、学生观、教育观、评价观,从而为顺利推进素质教育扫除观念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努力深化教学改革,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从教学管理导向抓起,注意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以科研为突破口,以"合格加特长"为培养目标,探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从而有利地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海嘉定区教育局围绕“推进素质教育,聚焦课堂教学”这一主题,以“创办学特色”、“教研组建设”、“素质教育进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等为专题,组织小学校长开展系列研讨活动,通过对点上工作的解剖和引领,推动面上管理的滚动发展,呈现出校长研讨的主题性、系列性和学术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北师范大学紧紧抓住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这一契机,以实验室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加强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为重点,从而全面提高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投资效益,充分发挥了实验室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 ,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素质教育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如何构建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体系 ,把不同的教育渠道、教育手段、教育形式和教育功能加以科学地整合 ,是目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针对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如何推进高校管理现代化 ,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提些粗浅的看法。一、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思考河套大学与巴盟教育学校、巴盟师范合并以来 ,实行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改革思路可概括为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工作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必…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普  赵印奖 《文教资料》2009,(25):126-129
创新是事物变革发展的基础,要建立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实有效的教学保障机制,需要从变革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入手,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政策、新规定、新要求内化为学校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加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在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性建设.即内容的充实与完善,变革与创新.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为教学实践基础,以教学评价和管理改革为策略基础,以新时期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为政策法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科研为先导,管研结合”的办学思想,以“发愤创新,日新月异”为校训,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出发点,力争达到“教育全面创新,学校全面管理,教师全面施教,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这是我校全体师生在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达成的共识。 一、实施高效益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必须讲究管理效益,追求高效益的学校管理,首先要注重加强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从德育、教学、教职工、班级、学生等多方面制定全方…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社团是当今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第七师高级中学为例,针对乒乓球社团的管理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外国语大学紧紧围绕外语院校学生工作特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制度建设推进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为抓手,以歆语工程、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打造  相似文献   

13.
一、更新观念 ,动员全社会共同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弊端 ,敢于革故鼎新 ,使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构建富于创新精神和时代内涵的素质观。具体地说 ,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人才观要实现由“唯高级人才是人才”到“广大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的转变 ,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 ;二是质量观要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 ,使每个学生都…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倡导素质教育,只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支喜梅 《职教论坛》2002,(15):60-60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当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已成不争的共识。然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社会尤其是学校往往只注重加大学生管理力度,而忽视教师的中心地位,致使教育成效事倍功半。对此,笔者有些想法仅供参考。一、师德建设应引起高度重视教育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传统的教师形象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外表、崇高品德、高尚人格的神圣化的特质。21世纪的社会要求教师具备以下特征:1、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勇于开拓创新和灵活应变。2…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高中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模式下,人们逐渐反思这种"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弊端,开始倡导素质教育,希望学生真的能德智体美劳每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而学生社团这种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能帮助学生提升与他人协作,自身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培养,最大化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社团在运行和发展中出现很多问题,本文就当前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适应素质教育,转变运行机制,促进高校实验室发展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以实践“三个代表”,顺应时代要求为己任,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开展创新工程这一巨大的教育改革工程中的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实验体系的改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理由、思路与对策,提出了MCSP系统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想、推行措施及其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8.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强化管理是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为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行,必须牢固确立从严治校,严格管理的理念.创造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制度环境.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学生管理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德教育.注重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注重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专业建设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以强化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素质教育,是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开展,就必须强化高校专业建设、深化专业建设改革,以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要我们坚持国家发展规划的大方向,积极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定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常规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以新课程改革为主要标志的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使我国人才培养目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