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重点在于对实践性技能的掌握,认知学徒制为实践性技能培养提供了理想的范式。在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中引入认知学徒制模式,具有能够充分挖掘隐性知识、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提供充分的交流探讨等特点。认知学徒制视野下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实现主要通过现代媒体系统来实现,这个过程实际是一个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美育的缺失不仅在于对美育本质的误解,更在于职业院校研究视域的困局。随着职业教育研究话语向“职业人”本身的转换,将“和谐职业人”作为职业院校美育实践的价值目标已经成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论环境法的价值预设与规范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环境法的价值定位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的主要价值目标应包括整体利益、环境公平与和谐。要实现环境法的价值目标,可通过确立预防为主的原则,设置更多的义务性规范和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这是一个仍然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价值的思想品德课开放性课堂,真正的目的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在于对问题本身的深化与提升,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时代视野、内在根据及价值分析三个方面,揭示了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人们普遍存在对翻译旬片面理解和误解的现状,从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因素这个角度出发,对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所起的作用,造成的影响甚至出现对原作的创新和叛逆以及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肯定了翻译的作用和价值,确立了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E-Learning系统的框架与设计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代e-learning系统将全部焦点集中于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和测量,它们并没有或只赋予学习过程极少的价值,也没有对培训内容的创作过程提供支持,相反却只依赖各种商业课件。此外,学习管理系统经常被认为是实施e-learning唯一需要的因素。这导致e-learning项目演变成纯粹的技术性过程,最终导致在实施中付出昂贵的成本但效率却不高。本文尝试从知识管理的视野入手,以新的理念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的e-learning系统框架,并深入分析该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经济活动的人文属性和经济发展观所具有的人文价值 ,指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本身蕴含的人文因素 ,以及我国的国情 ,阐明了人文精神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涉及种族、族群、性别、阶层、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深入,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误解逐渐出现,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尝试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误解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从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蕴与维度澄清对其的误解.基于多元文化的视野,从学校变革整体图景的勾画、革新性课程变革的实施、文化敏感性教学的开展等层面探讨学校变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谢建云 《林区教学》2013,(8):122-123
档案的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实现档案的价值就在于对档案的利用。档案利用效果不仅影响着档案价值的实现,甚至影响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基于此,在分析档案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以期进一步促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立法的终极目的——兼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价值观是环境法目的理念的基础和出发点。传统的“人类利益中心”环境价值观引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 ,而脱胎于生态伦理学的“生态利益中心”环境价值观作为一种道德主义理想 ,在法律层面上遭遇到困境。“可持续发展观”以公平、公正为基本价值观 ,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目标 ,是生态道德法则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唯一理性选择。由此 ,环境立法的终极目的应该是 ,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导向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保障人类利益和生态利益。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领域内长期被遮蔽的重要资源,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观念实则具有丰厚的内涵。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关于物质交换的思想及通过社会制度变革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并成为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原理之一。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理论成果,又是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时代价值的体现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现代化造成的弊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从历史上看,发展观经历了经典经济增长观、文化经济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它要求在时间上,实现现实与未来的统一;在空间上,实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在文化上,实现理性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基于西方形而上学哲学理念和传统经济学观点来理解知识经济必然忽视知识经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理念.知识经济时代应以人文学科为知识学的基础,应以人文学科、学科张扬和建构的人文性、价值规范进行价值整合.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世界经济、政治新格局的建立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传统人道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之果,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价值追求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特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人道主义的螺旋式复归,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前者的扬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将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融入到人道主义思想之中,是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价值导向偏离的矫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未来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传统GDP是人类解决国民财富核算问题的一座里程碑。但二战以来,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使它面临严重挑战。如何从传统GDP向可持续发展GDP转变,成了国际学术界广泛探讨的理论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统GDP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片面追求传统GDP的短期行为也导致自然资本过度折旧,社会资本存量锐减,人力资本效率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可持续发展GDP在我国同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外可持续发展GDP的很多思想和成果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借鉴的。概括和总结国外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可持续发展GDP沿着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三角———机会可持续发展的轨迹演进;而建立可持续发展GDP,首先应扩展传统资本的外延,使其在人造资本的基础上纳入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然后对四大资本进行实物度量和价值核算,在不同资本价值互补和替代的基础上计算可持续发展GDP。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GDP经过改造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用来指导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同时,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开发人力资源是中国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之一。中国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庞大,但文化素质偏低,就业压力大等,都是较为严峻的问题,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使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必要探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渊源,其中,"以人为本"既是对管子思想的直接继承,也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批判地继承了"中正之道"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思想,汲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的负面效应,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长期以来所持有的发展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而儒家道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改革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突现以“人为本”价值观。但是,现实中,有的人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解读。从而会导致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歪曲和变形。因而,对以人为本的正确阐释,探讨以人为本何以实现问题就成了当前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