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位哲学家带弟子们出行。途中,他问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弟子们争着回答:“是思想!”  相似文献   

2.
山脚下,师父指着山顶问:“看到那山顶了吗?” “看到了.”弟子说. “你看,山脚离山顶有多远呢?”师父问. “大约500米吧.”弟子说. “是吗?还是等你走到那山顶后,再回来告诉我有多远吧.”师父说. 弟子登上山顶后回到师父的身边.师父问:“山脚离山顶有多远呢?” “两个500米也不止.”弟子说.  相似文献   

3.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阅读①一个哲学家在旷野里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长满杂草。”②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问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③弟子们非常,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今天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④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⑤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哲学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⑥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⑦接着讲的是第四位弟子,他说:“斩…  相似文献   

4.
舌存齿亡     
《家教世界》2014,(3):39-39
殷商时期,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商容。商容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的弟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老师,他问老师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商容问弟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说完张开嘴。弟子疑惑不解地说:“在啊!”商容又问:“那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全部掉光了。”  相似文献   

5.
清代唐彪的《读书作文谱》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学生复讲书时,全要先生驳回,层层辩驳,如剥物相似,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书理始见透彻,不可略见大意即谓已是也。虽然。凡书不特弟子复讲时,师宜驳难,即先生讲解时,弟子亦宜驳问。先生所讲未彻处,弟子不妨以己见证之。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则小笑话:有位官员即赴任他乡时说:“人地两生,为官不易也!”弟子鞠躬说:“先生何虑,弟子已备下精美高帽百顶。到时见官而送,不亦乐乎?”先生勃然怒曰:“岂有此理!为官为民,卑劣如此,可乎?”弟子笑言:“先生之言极是,然则当今,若先生者,寡矣!弟...  相似文献   

7.
提问,古已有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把以提问为主的教学方法形象地称之为“助产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今天的“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提问。  相似文献   

8.
    
一日,弟子问禅师:“何为善?”禅师将弟子带到寺中的放生池边,指着放生的善男信女,问道:“这些放生者,善否?”  相似文献   

9.
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 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相似文献   

10.
一日,大师问弟子:“在金矿里,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金子.”弟子答. “不对.”大师说,“是矿渣.” “天下的金子,不是一挖出来就是金子,而是要淘尽千千万万的矿渣才成为金子.同样,天下的人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人才,而是要‘淘’尽无数的缺点、瑕疵、毛病,经历失败、坎坷和挫折后,最终才成为人才的啊!”大师感叹道. 另一日,大师拿出一块金子和一堆烂泥,问弟子:“是金子有用还是烂泥有用呢?” “当然是金子.”弟子答. “为什么呢?”大师问. “因为金子代表着财富,有了金子,就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弟子说.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你是选择金子还是烂泥呢?”大师继续问.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曰:“入太庙,每事问。”他在《论语》中的很多言论就是针对他的弟子发问而说的。郑板桥也曾说过:“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尔。”由此可见,“问”是古人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问,对青少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弟子问大师,一个人怎样才能变得强大?大师把弟子带到一条河边,拿出一张薄纸,对弟子说:“你能把这张薄纸扔到河的对岸去吗?”弟子望了望河,又看了看那张薄纸,疑惑地问:“河这么宽,纸这么薄,怎么可能扔过去呢?”  相似文献   

13.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学生漫游了世界后,坐在一块荒地上休息。哲学家若有所思地问弟子:“如果一块地长满了野草,你们如何把荒草灭掉?” 一个弟子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一下。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生石灰连根都烧掉。”  相似文献   

14.
禅师问弟子:“怎样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笑地点头。另一个弟子说:“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  相似文献   

15.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  相似文献   

16.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学生漫游了世界后,坐在一块荒地上休息。哲学家若有所思地问弟子:“如果一块地长满了野草,你们如何把荒草灭掉?”一个弟子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一下。第三个弟子说:“撤上生石灰连根都烧掉。”  相似文献   

17.
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位著名的禅师将不久于人世,弟子们围坐在其周围,等待师父的最后一课。没想到师父问了一个简单不过的问题:“怎么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用铲子铲!”“用火烧!”“用石灰撒!”……众弟子争相答道。  相似文献   

18.
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 大师回答说:“至少十年。” 少年说:“十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19.
一、《毛遂自荐》:“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门下有毛遂者……”、“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这三句中的三个“门下”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课本无注。三个“门下”意思不同,应予注意。 1.“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句中的“门下”,即“门庭之下”,与《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的几个“门下”同义。 2.“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及同文“取于食客门下”两句中的“门下”,则指的是“弟子”。“食客门下”对举成文,说的是“食客及弟子”,并非“门下之食客”。《淮南子·道应》:“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这里“门下”与“弟子”互用,“门下”即是“弟子”之意至为明显。 3.“门下有毛遂者”句中的“门下”则指的是“食客”。这不难理解,毛遂是平原君的“食客”,而非“弟子”。“门下有毛遂者”,即“食  相似文献   

20.
著名西方哲学家休谟曾带着他的弟子来到一片田野。休谟指着田野问弟子说:“你们说,这片田野里长着些什么?”“杂草。”弟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