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梅 《宁夏教育》2011,(9):21-23
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在办学实践中,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探索和实施学校文化育人理念,让学校文化引领师生发展,发挥师生自身生命的最佳潜能,建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目标追求,用智慧追求高品质的学校生活。一、文化育人的理念: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教育工作首先要关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立足于人的发展需求,使每一个人都能按照所设定的目标学习、工作和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提高,时刻展示最好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以"重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注重礼仪文化教育,提出了"以礼为魂、和谐育人"的培养目标,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浓厚氛围。重养成教育,让礼文化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以经典诵读为手段。  相似文献   

3.
好的教育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而自尊心、自信心则是幸福人生必备的“通行证”。我们把学校畜人理念概括为:“我们的学校应当构建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民主、包容、彰显个性的育人氛围,弘扬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尽量照顾学生差异,尽力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需求,用科学精神与校园文化滋养师生身心,提高全体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为"双主体育人",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层面起作用,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发展。"以爱育爱"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的核心,也是实验二小班主任工作的灵魂,是对每一位班主任的要求。学校向班主任提出了"爱的四有",即"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要求班主任工作要做到"目中有人"。多年来,学校在打造"目中有人"的班主任队伍的过程中,用爱营造着温馨和谐、积极进取、民主开放的氛围;用爱创设着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获得成功与发展的平台;用爱构建实验二小的班主任"美丽、智慧、快乐"的工作方式,做最好的我。下面,我们通过几位班主任在实践中的所想所做,透视班主任团队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以培植和永葆"艺术心"为宗旨的艺术教育思想不仅自成一格,而且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审美心灵"与"审美生活"内外和谐的教育,即为"审美人生教育"。童心是审美人生之根,艺术教育为审美人生之本,物我双会则是审美人生的升华。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极端重视德行修为的民族,但是,他们所重视的德行和修为是以特殊的“情义”观为中心的,其含义与中华民族以至大多数西方民族所理解的“情义”有着天壤之别。在后者的心目中,“情义”无非指存在于亲人、朋友之间应有的感情或义务;但对日本人而言,“情义”却是一个包含了忠、孝、仁、情、义等各种处世行为和人生情感之真谛的至高的人生概念,能够做一个“情义”圆满的人,得到外部社会的公认和尊敬,是日本民族最崇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立德,立言,是古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今人所探索的理想内容。德,即是道德。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需要完善美好的德行来做根基,假设一个人处世行事离开了道德这个水准,就会"人人得而诛之",从小学就开始的品德教育课程实际上就突出了美好德行的意义。美好德行是一个人成为全人的具体体现,需要切实行之。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构建和谐育人氛围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呼唤和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它包括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丁家友 《考试周刊》2011,(44):196-196
教书育人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使用广泛的词,其内涵极为丰富。"育人"是教书的目标,"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教书,促进育人,二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部分教师将教书与育人割离开来,只顾教书,不管育人。  相似文献   

10.
论高职高专类院校中的“因材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材育人"是"因材施教"理念含义之一。"育人"层面的因材而别,相对缺乏一些系统的研究,在实务中,因材而育的有意识的活动是相对欠缺的。因材育人,首先要做的是材质的界分,即首先在宏观上划分院校的类别层级,根据同一类院校教育受体的基本共性研究总体的育人方略;其次,细化到教育受体的一个个个体,根据不同的心理特性,调节具体的育人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以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不光是靠几个专家和老师就能完成的,还应当靠家庭共同参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包括许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和谐;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要和谐;家庭氛围要和谐。家庭是儿童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对人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启蒙作用。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最初体验,这将决定他是否有安全感,被爱等情感,或者是焦虑、憎恨等情感。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生命教育的成败不仅关乎青少年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特点,以适当手段指导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认识"成功",明确职业素养与人生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有效的职业人生,成为优秀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在教育实践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科学、民主、创造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我们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精髓,追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和谐育人目标;从“教学做合一”探求教学新方法,构建和谐的教学模式;立足“生活即教育”,“爱满天下”着力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德育》2015,(2):F0002-F0002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小学始建于1983年,学校坚持"人本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和谐"的理念统领校园环境建设、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追求以"和谐教育"为特色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省、市、区名师,骨干教师云集;硬件设施齐全,拥有多功能报告厅、少儿科学院、生命科学园、心理咨询室、...  相似文献   

15.
"规范养成"是德育的基础,学校应该致力于学生基础道德的形成,努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文化浸润"德育的灵魂,学校应以先进的文化陶冶人、塑造人、发展人,提升健康的人生品位,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谐育人"则是德育的宗旨,学校应创设和谐的教育氛围,整合教育资源,协调教育要素,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牛怀德 《天津教育》2014,(10):34-35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育人为本,就是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从"心"开始,是高质量完成这一任务、实现办学目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0):F0004-F0004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不断探索与完善中,研磨出"三全模式"——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方位实施,"三健模式"——健康班级、健康课堂、健康家庭。学校通过心理教育课程、学科渗透、心育活动、生涯教育等方式努力实现"做真教育,做大教育,做强教育"的办学宗旨,以"追求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完善人的发展"为教育核心价值,以"学习文化、反思文化、合作文化、和谐文化"浸注学校,积极实现"培养学生争做'八种人'、健全人格的育人目标,以及"让教育改变人生"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8.
谭志伟 《文教资料》2011,(21):159-161
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以美育人、以情感人、典型盛人、和谐聚人"的作用,使艺术教育和基层党建工作互为表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成为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顺利开展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即对加强高校基层党建与艺术教育和谐互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儒家的教育经典著作,书中的思想理论呈现着"黄金屋"般的系统育人工程,为弟子们构建了善待他人、奉献社会、头脑智明、长远规划、和谐心灵五大框架,可谓是匠心独具,是儒家奉献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定位,转变人在自然中的主体地位为同等地位,树立生态价值观,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关键是培育"生态人",它可以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开发功能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