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教师应依据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多层次、多途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一般认识 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征和方式上表现出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的行为倾向。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我们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大系统,可以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学习内容分为若干子系统;二是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如果从小养成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会影响学习者的一生;三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和学习认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培养等结合起来;四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有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和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基础课程,语文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制约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课的关键。因此,培养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学习习惯的内涵、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实意义及其培养目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基础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无所不在,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小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同时,语文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点燃小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上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提出来的。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自学能力。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大多是从学会质疑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敏感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发展语言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语文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交际化内容的输入量,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语文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适应身心规律,助力终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幼小脱节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不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教学方式缺乏趣味、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等。要促进学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营造宽松学习氛围,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减缓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坡度,使幼小衔接得到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即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是读书、识字、写字。这既是第一学段的主要学习任务,也指明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方向。根据这一学习目标,我认为将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沿,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单是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是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思维等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语文课程内容呈现和组织的形式之一。实施语文跨学科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教师要把握其综合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等四个基本特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探究,自觉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学习     
陈翎 《贵州教育》2012,(3):51-57
关于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具有特色的领域,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为学生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不仅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为使语文教学真正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修订版的中小学语文大纲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强调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爱国是每一个国民最基本的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最本质的构成要素。作为中小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中能自觉地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就是一种爱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注重语文实践,是学生具备语文素质的具体表现。教师须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实践应用并重,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6.
按照职高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是提高职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系统化的前提条件,是培养职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浅谈语文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青铜峡铝厂中学杨秀华习惯,是指人们长时间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行为倾向,它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好坏,与有没有好的学习刁惯关系极大。语文学习应培养哪...  相似文献   

18.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崭新而富有挑战性的语文之旅中,我力求摆正自己的位置,注重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素养,通过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实现听、说、读、写四大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教学的目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彦 《学语文》2013,(3):7-8
语文是交往的重要工具,它作为传统的基础学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习语文不仅因为它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德,发展思维,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