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作文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指导应将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怎样写”是解决作文表达形式的问题。然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作文指导以点拨为好,但要点得有“眼”,点而有“引”;拨,要讲究艺术,讲究分寸,指出思考方向、方法,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感悟生活,提高兴…  相似文献   

2.
在写作教学中,有个问题引人深思:“写什么”和“怎么写”哪一个更重要?也就是写作教学指导的重心应该放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还是指导学生的写作技法?倪文锦的《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9第3期)认为,“在形式出现之前,内容并不存在,‘写什么’生成于‘怎么写’之中”。  相似文献   

3.
杜志中 《海南教育》2014,(24):32-33
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个年级,作文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所谓“写什么”是说怎么样选择好的题材,所谓“怎么写”是说怎么样布局谋篇、怎么样写具体、写生动。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每次作文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掌握选择题材和布局谋篇的方法,学生把作文写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优飞 《小学生》2012,(8):74-74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突破两道关口:一是材料关;二是表达关。前者是写什么,是内容,起决定作用的;后者是怎么写,是形式,顺应写什么而来的。“作文教学要从内容人手”,可是有许多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写上,而对写什么却注意不够,然而写什么恰恰是学生首先遇到的难关。时下,经常能看见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耷拉着头,脸拉得长长的,长时间不知道下笔。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咬笔头是司空见惯的事。  相似文献   

5.
一先放后收———在指导过程中锻炼创造思维初中学生作文内容雷同、形式雷同、语言雷同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作文指导中的失误。有些教师在布置文题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甚至里面的具体的话怎么写)都讲得一清二楚。这样指导出的作文怎么能不出现大量的雷同?正确的方法是“先放后收”,“写放胆文”,就是先让学生放胆去想,大胆去说。教师在学生想了、说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指导,避免作文出现雷同。这样做符合启发式原则,它是在学生“愤”“悱”之时给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也就在这个时候产生。在学生“…  相似文献   

6.
指导小学生作文,就是指导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内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怎样写”是表达问题。让学生从说到写,写片段、写篇……都是在培养表达能力。但无论是技集内容的指导还是表达方法的指导,核心都是一个:开拓思路,学会选材与表达。《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公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话言文字表达出来。”这…  相似文献   

7.
说到作文,许多学生就会苦不堪言,他们往往烦恼于不知写什么,怎么写。尽管教师今天一个技法,明天一个绝招,指导了很多,但真正操作起来却不尽如人意,往往是学生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段不成章法的文字;或者将作文书中的文章来个“移花接木”;  相似文献   

8.
依照作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教师对学生总是离不开家长式的“包办”.教师让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教师说怎么写,学生便怎么写.每写一次作文,教师布置题目,有的学生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有的学生东拼西凑,煞费苦心.作文任务是完成了,至于到底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文章质量如何?学生几乎茫然无知,胸中无数.因为学生在写作前很少精心选材构思,很少认真斟酌推敲.他们自以为那是教师评语里的内容了,不是自己“份儿内”的事.教师精心批改作文后,学生对教师的评语亦不假思索,更无异议,而是绝对的领教.久而久之,使得作文教学陷于被动僵化的局面.教师亦因此招来许多莫名的苦恼——自己多少年如一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评改学生的作文,可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高不快,问题的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们就会头痛,不知道写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那么,怎么才能解决学生的“不知写什么”和“不知怎么写”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把中学作文教学搞上去呢?先谈解决前一个问题,即不知该写什么的问题。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积累生活中的材料。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是源头活水。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扩大学生视野,培…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作文指导课上之作为,是影响作文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作文指导有效,必须进一步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与怎么教. 教什么的问题,就作文指导课而言,教师还是需要厘清的.据笔者观课与调查,教文体知识与写作技法和教写作内容两种现象充斥在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上.这实际上是语文教师对写作指导课教学内容认识不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对于小学作文教学,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谋篇、点题以及美化语言等等技巧和方法上面,而弱化甚至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与表达,忽视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利用身边的丰富资源选材入文。如果说那些技巧和方法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那么,激发对生活的情感,选用身边的丰富资源人文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巧妇才好为”炊”;同样,技巧和方法还是应该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先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才有可能进入“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董吉杭 《考试周刊》2013,(91):59-59
<正>小学生作文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哪里入手?从内容入手还是从形式入手?我认为,要从内容入手,应当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内容是决定形式的。因此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内容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大都是命题作  相似文献   

13.
康静涵 《江西教育》2002,(22):18-20
什么是“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还学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再给以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以达到写好作文之目的。必须承认,帮助之中有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点拨,然而这里的出发点是——学生,学生的需要是教师指导的前提。学生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包办,学生需要的是活跃思维,而不是思想上的禁锢。“开放式”作文教…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作文教师改,教师评讲学生看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不利于学生作文的自我发展,教师包办代替过多,学生思维长期受到禁锢,尽管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评改,学生仍然摆脱不了不知“写什么”、“怎么写”的困扰,作文教学水平一直难以提高。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教学部分.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小学生一提起作为就喊头疼,感到无话可写、不懂怎么写、字数不够等。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让教师失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教师开展作文教学一直研究的问题。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写作学会作文教学课例大赛”上.语文教学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低效教学的症结——作文指导太多关注写什么而忽视怎么写.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样写。写什么是内容问题 ,怎样写是形式问题。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但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是主要的。因此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学生写作文没有内容 ,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有“米”下锅 ,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下锅 ,怎样煮出“饭”来。这就需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 ,指导他们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激发他们的作文愿望。对此 ,笔者进行了尝试 ,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 :着眼观察 ,感知内容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一、指导学生实际观察 ,获得第一手材料人的认识是从感知…  相似文献   

17.
作文,究竟是“写什么”更重要,还是“怎么写”更重要呢?日常认识里,人们往往根据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既然内容决定形式,那么,“写什么”的内容自然要比“怎么写”的形式更重要了。一篇作文,如果连“写什么”都不清楚,如何能运思下笔呢?又由于“写什么”源自学生个  相似文献   

18.
徐海峰 《语文天地》2012,(13):52-53
在写作教学中,有个问题引人深思:"写什么"和"怎么写"哪一个更重要?也就是写作教学指导的重心应该放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还是指导学生的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注重导写点拨和下水示范。导写点拨主要是从感情上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导写时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听读老师的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教师现身说法,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使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有非常直观的材料。教师精彩的导写点拨和示范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口干舌燥地指导学生怎么写,而后当学生动笔写作时,依然有不少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从何下笔。教师就纳闷了:指导了那么久,怎么还不会写呢?通过了解发现,其实教师往往对作文“怎么写”强调得比较多,而学生更愁的是“写什么”。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殊不知学生也正为无“米”做“炊”而发愁呢。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找“米”做“炊”呢?本文根据自身实践摸索总结了几条作文的取材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