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惯是一种有规律的行为模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终生发展和成长。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品尝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行为。教师要将教育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一生获益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此阶段的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语文知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可见,良好的习惯在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很多老师以及小学生的家长都还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对学生日后更深入地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中简要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1.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比较明显,认知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一般认识 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征和方式上表现出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的行为倾向。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我们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大系统,可以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学习内容分为若干子系统;二是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如果从小养成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会影响学习者的一生;三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和学习认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培养等结合起来;四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有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和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云 《新疆教育》2012,(17):109-109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学习方法经常性的行为表现,标志着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最终形成。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最基本的基础课程,它具有多种功能,起着奠基作用。学生在其它领域学习能力的高低,往往受到语文程度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持久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对学生一生的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效果的保障,教师应当扮演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学习,主要指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和生活,都将受益匪浅。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至关重要。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是人的不自觉的行为,是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动力定型,能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小学低年级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具有了一种内部动力因素,能够调整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对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的。对年幼的学生来说,外部的引导和强化往往具有更大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习惯养成的主阵地,下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浅谈语文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青铜峡铝厂中学杨秀华习惯,是指人们长时间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行为倾向,它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好坏,与有没有好的学习刁惯关系极大。语文学习应培养哪...  相似文献   

10.
行为科学研究: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上课,勤学好问,作业认真及时总结等,对学生的学业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究表明:个性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来培养呢?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能够提高,并且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自身语文素质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前提,一经养成,终身受益。教师要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使学生的好行为好习惯早日养成,并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前提,一经养成,终身受益。教师要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使学生的好行为好习惯早日养成,并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课前预习,遇疑求“师”预习是探求新知识的前奏,能为学好新课打下坚实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培养意识和习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的一种应然责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就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可以说,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就很难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可见,有一个好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主要表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建构起高质量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习惯是一种长期训练而慢慢形成的良好行为,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习惯不是某种知识,也不是什么超强能力,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具有永久性的推动力。能使人变得越来越具有内涵修养,如果要衡量一个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怎样,就看他是否有良好的听、读、记、写和自觉参与语文活动的良好习惯。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在一年级,教师除了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习惯是人的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人的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和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它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内部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苗军 《新课程研究》2009,(5):115-116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自身语文素质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具体应培养初中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