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在生态破坏与文明的冲突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本文从中西方先哲对待天人关系的思想资源中找寻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之道。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今世界前沿的美学理论,生态美学在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理论优势。当代建筑美学可以吸收生态美学的理论优势,挖掘自身生态维度,不断拓宽、深化自己的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体验建筑美。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即从有机整体视野、文化生态与审美参与三个角度拓展建筑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甘南以生态保护闻名全国,而甘南的诗歌创作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汉语诗歌写作日渐式微的今天。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研究。从总体来看,甘南诗歌创作呈现出许多不足,由于甘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多种文化交汇的特点,甘南诗歌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我们主要从生态美学和生态文艺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丛玮 《文教资料》2011,(36):8-9
生态电影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并在好莱坞电影中大量存在。尤其是近年来,《世界末日》、《2012》、《阿凡达》等大手笔、大制作的电影在全球上映,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电影的非凡崛起。关注生态电影.并运用生态美学和生态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去对它们进行研究并发掘其美学价值就显得意义格外重大了。本文就将对生态电影的美学意蕴和美学价值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自然观。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进入国内并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它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我们不能全部接受这种思想。因此,重新发掘辩证自然观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达·芬奇的画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他提出的"镜子说"涉及到文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一方面,他认为文艺应师法自然;另一方面,他认为文艺还必须超越自然.他提升了绘画作为艺术形式的地位,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艺术美学思想中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在比较中西的美学、诗学观念过程中,许多学人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认识,认为中国人对待自然是"天人合一"的态度,而西方人对待自然则是"天人对抗"的观念。由此观念出发,中国人对待"自然美"是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与追求,而西方人则是"征服"与"对抗"。对此观点,本文进行了辨析与反驳,认为不能简单地这样看待中西美学、诗学中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淮河文化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于当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现代理性思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重新审视道家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理性思维中的新元素以及以道家思想文化为代表的淮河文化自然观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是在人类和整个地球出现生存危机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美学理论形态,与其它美学理论形态相比,它有着其特殊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特殊性和音乐美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音乐美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人们对于音乐美学的认识是相对的,可能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音乐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不同民族对音乐美学的体验和感悟都会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对中西方音乐美学的不同进行比较,推动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西美学的三个主题是美、艺术和美感。在美的方面,中国古代的美是实用的美善和伦理道德的美善两个层次的,他们最终被定型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模式和道家的自然宇宙论模式;古希腊的美是人体之美的观看对象,并将其提升到对上帝或彼岸的爱的追求。在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艺"的地位一直不高,"乐通伦理"和"文以载道"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西方艺术精神的主流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模仿论。在美感方面,中国儒家归之于合乎礼教的"众乐",道家则归于与大自然相通的"至乐"和后来的妙悟、兴趣;西方则一方面有非理性的"诗的迷狂",另一方面有理性的"认识的快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中西美学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当代中国美学与"西马"美学在理论指向上也有某种一致性。但是,不能因为有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就混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更不能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这种倾向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华民族必然要实现的一个"中国梦"。对中国数千年文化沉淀的精华之一——老子哲学进行生态美学视域的全新解读,发掘蕴涵在其中的生态智慧,对于当今社会突破发展工业文明所暴露出的内在困境以及实现生态文明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海德格尔在接受老庄“道”的思想的某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命题,指出它超越了西方“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传统;同时指出这一命题又反过来对中国当代哲学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影响,由此论证了中西文化对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上形成的中西美术两大绘画体系有着鲜明的差异,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是表现,西方绘画的美学思想是再现,中西方的绘画美学都是追求和谐美.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对生态美学的发生具有诱导作用,它促进了生态学和后现代哲学、伦理学思想的美学性融会.它以切近生态自然的"新感性"方式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感知方式,使自然美有了阐释和实现价值的可能,使美学成为"自然的返魅"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生态圈境域上构建了差异化生态美学语境.  相似文献   

17.
严复的文化观被当作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由先进到落后、由学习西方转向回归传统的典型,认为严复"早期进步,晚年保守"的观点似成定论。本文对严复独具特色而又一以贯之的中西文化观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其在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中的艰苦探索及文化选择进行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生态平等"的观念是将人与一切"非人存在物"都视为平等的存在,它不仅不会导致反人类,恰恰是人类实现自身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原则既是一种关心的平等,更是一种重视差异的平等观。它不仅具有哲学、伦理学的意义,也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它应该也必然属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视域,而且只有在生态美学的观照下,才能真正展开生态平等的追求,进而必将促进人类自身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地艺术”可以被视为沟通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这是由于,大地艺术反对艺术与自然的对峙关系,要求艺术活动真正走向广袤的“天地之际”,也就是回到“天地有大美”的自然那里;其次,大地艺术重新思考了天、地、人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人在其中决不是“顶天立地”的,而是“与天地参”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再次,在大地艺术里,就连自然本身亦是“无中心”的,这同中国传统美学的“游观”相当接近;第四,大地艺术强调要尽量保存自然的原生态,反对未经深思熟虑的人为重建“第二自然”,亦即要“原天地之美”;第五,从艺术手法上看,大地艺术要采取“极度写实主义”这种“无法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