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随 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考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并且 将考试作为一种有效的筛选和选拔人才性质的手段。本文针 对历年高考全国卷m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及解析’总结高考生物 试题所考的主要知识内容和重点知识,分析生物高考命题的内 容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搞好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在 高中生物教学尤其是高三生物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联系 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和分析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及探 究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激发学 生对生物学习的热爱和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2.
1.非生物因素中阳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作用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很容易作为理、化生及地理学科综合命题的切入点,如有关光的物理性质、水的理化性质、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质等与生物的分布之间的关系,还会与生态系统的其他内容如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知识结合起来综合命题。  相似文献   

3.
赵云波 《甘肃教育》2011,(18):93-93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一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根据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及相关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2014—2016年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高考新课标理科卷为例,从历年高考向量内容命题数量和分值、考查形式和内容、综合难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高考向量命题的特点,以期对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2005年的生物高考已经过去,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生物高考试题做一个认真细致的分析,追寻高考命题轨迹,捕捉高考命题规律,洞察高考命题信息,以便有效地指导高三生物备考复习。1 对2005年生物高考(全国卷Ⅱ)试题的分析表1 试题中分值在各章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梳理 1.生态因素 (1)环境、环境因素和生态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因素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即生物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生存的所有因素),包括非生态因素和生态因素。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阳光、温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分析2011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笔者发现,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加重了对获取信息、解读图像、实验分析等一系列能力的考查,尤其凸显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定要求,又使新课程理念在高考命题中得以体现,应该说为今后中学生物教学乃至探索高考生物命题动向提供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按07年高考理综生物《考试大纲》,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高考命题的主干、重点和应试的难点,试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很大、与实际联系紧密,是生物备考复习的重点。题1下图表示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X、Y和Z变化时,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光强度等的关系。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中,“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植物的向性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的内容,与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细胞分裂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江苏省施行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其中,生物学科命题充分体现了自身特点,重点考查了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内容.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这一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将会强有力地推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高考在中国的高考发展史上,必将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2004年全国有广东、海南、山东、宁夏等4个省区高中学生进入了新课程,这批学生将在2007年参加高考,而2006年作为传统教学高考的最后一年,其考试的形式、试题的内容等方面都对未来的高考起到一个领航作用.因此,对2006年全国各种版本的试卷,从命题形式、试题难度及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悉习分析,不难看出未来高考的发展趋势,并对2007年高考内容和命题方式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李月华 《广东教育》2014,(7):106-108
仔细翻阅近五年的广东高考生物卷,从考查内容来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材实验。主要是对教材的回归。除了对教材实验内容直接考查外。也对教材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拓展,通过创设新的实验情境。考察考生对教材实验的分析、理解和提取新信息的能力。另一类便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题成了近五年广东高考的压轴题。也是每年高考中失分率最高的题。从命题角度上看,这种考查形式有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设计实验程序、探索实验中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探究生物的某种生理作用等,尽管命题角度多样化,但围绕“以能力考查为主”的命题思想不变,“情在书外,理在书中”的方法原理不变。分析实验题命题趋势有导向作用,为我们的生物学实验备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以理、化、生三科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为出发点 ,联系学生熟悉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把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有机地渗透与综合 ,突出考查学生对三科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 ,尤其是运用三科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 2 0 0 0年相比 ,2 0 0 1年的试题更加成熟 ,更准确地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对中学教学将产生积极的、良好的导向作用。现将理科综合卷中生物试题作一评析 ,以探求生物高考命题的特点及走向 ,并结合目前中…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这一专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较多,同时又涉及到人口、环境、资源、能源、粮食等重大问题,因此成为历年来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一、考点(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2)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15.
钱天杰 《教学月刊》2007,(10):61-62
近年来,无论是生物单科考试还是理科综合考试,实验题一直是生物高考必考的内容。从高考实验题型的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正成为命题趋势。尤其是根据教材中相关实验内容进行拓展创新,综合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笔者仅就教材中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进行拓展,以帮助考生理解和拓展教材中的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即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神经调节在本章中是教学的重点,与第三章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和稳态,第八章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内容有关,在生物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学高考必考的内容。从近几年尤其是2004年的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题型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的能力成为命题趋势,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设计型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结果、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和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下面分析2004实验试题的命题热点和2005年高考生物实验题的命题趋势。一、高考生物实验热点1.实验考查多样化从实验检测的内容来看,教材知识点是实验题命题的基点。例如,江苏卷第35题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广东、上海高考生物卷和全国理科综合卷(生物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考生物卷命题改革的趋势,这也为今后生物教学或生物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2005年第8期《中学生理科月科(生物)》刊发的《2005年高考生物命题趋向例释》一文中,我们对高考生物试题的命题趋向作了前瞻性的预测。本文,我们将对2005年全国高考各类试卷中生物实验题进行分类阐述,以期服务于2006届高考考生。经过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探索,生物实验题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以知识、技能、探究、思维为线索,对2005年全国各类试卷生物实验题进行分类述评。  相似文献   

20.
对高考语文命题模式的关注,集中反映在对语文Ⅰ卷前几个选择题设置合理性的存疑。本文利用高考全样本数据,分析影响“识记汉字的字形”试题难度的因素及试题难度对教学导向的影响作用,提出考查语文基础知识试题的命题合理性,在于选择适当的语料素材以形成恰当的试题难度,从而对促进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够产生更好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