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样子和虎妞这两个人物形象.虎妞在小说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老舍的笔下虎妞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个影响祥子一生的“泼妇”形象被勾勒得精工雕琢、入木三分.虎妞在特殊的环境及文化熏染下,成长为一个“虎”、“泼”、“辣”、“狠”的母夜叉,又加上外表的老、丑,她真正成了一个外观与内质相统一的女性艺术形象.就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虎妞的具体形象而言,虎妞身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反封建精神.本文主要就女性视觉来谈谈我对虎妞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虎妞这一形象诞生以来,对于虎妞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在许多人心里,虎妞几乎等同于“母夜叉”。一直以来,无论读者还是作者自己都保持着这种看法。然而近几年来.不断有评论家发现虎妞身上的闪光点。虎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这是个十分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从1918年<新青年>刊载<娜拉>全译文以后,一批"娜拉剧"应运而生.女主人公和家庭决裂,义无反顾"私奔",受到了同时代人的赞赏.可是,老舍笔下的"虎妞"弃父从夫却没有进入褒扬名单.投射在她身上的眼光,鄙薄多于悲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反而背上了祸害自己丈夫的恶名,因为她颠覆了"原型意识"和审美定势.然而,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一个能容纳女人不同体貌类型和多元生存状态的社会环境.因此,文章基此为审视点和论述点,审视虎妞的不公正评判,认识虎妞形象塑造的文学穿越和后现代视角,以利于文学批评的现代性重建.  相似文献   

4.
老舍笔下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其中泼妇形象写得较为成功。虎妞、大赤包、"柳屯的"等都属于此系列。虽然她们成为泼妇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她们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强悍,凌驾于男人之上。从作者对这些泼妇的描写中可以发现作家的创作宗旨在于批判泼妇型恶女人,并反映出对这类女性的恐惧与厌憎,同时可以觉察到渗透在创作中的老舍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5.
虎妞是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个著名的女性人物形象,对她的解读有很多种,本文从文本细读出发,对她凶悍厉害的个性,她与祥子结合后的夫妻恩怨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力图还原一个正常的、真实的、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从老舍创造虎妞这一形象以来,读者和评论家对于虎妞的评价大都是负面的,虎妞俨然成了"母夜叉"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西方女权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后,不断有评论家发现虎妞身上的闪光点。本文从在虎妞身上交织的个性与传统、强者与弱者、女性角色的纠结等方面出发对虎妞形象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历史角度看,虎妞作为"恶女"形象是文本启蒙现代性叙事的必然选择,但若把"性别"概念引入话语修辞层面,以此重读虎妞形象,可发现文本在完成对黑暗旧时代与国民性双重批判的启蒙叙事的同时,却因性别视阈匮乏而流失了对女性人性与生命价值的理性关怀。性别修辞凸现了现代性叙事的尴尬与局限,意识形态修辞淡化了文本应有的"复调"色彩。  相似文献   

8.
<正> 老舍先生的《骆驼样子》,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熠熠生辉,享誉海内外。这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巨著,自问世以来,便被不断地改编成话剧、戏曲、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人们对《骆驼样子》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从历来评论看,对样子的评论比较透彻、统一、而对与祥子密切相关的虎妞的评论却失之偏颇,都把她看成“坏女人”,“坏典型”,甚至有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近来,再读《骆驼祥子》颇不以为然。 我们以为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对虎妞这个复杂、丰厚的人物认识不足,或不愿深入认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造成此原因又有政治和方法二方面的因素,后文详加讨论。这里,先从“美”、“丑”的对立关系中,通过不同人物的比较来重新认识虎妞形象的本质。比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真  相似文献   

9.
在《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作为一个相貌丑陋、品行不端、对祥子悲剧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人物出现的。本文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分析,认为虎妞在祥子的悲剧中不应负有过多的责任,事实上她也是一个受害者。虎妞形象的塑造来自于作者主体的男权意识,这种潜在的男权意识的渗透,把虎妞推向道德化的历史审判台,作者在夸大虎妞对祥子的精神伤害的同时,削弱了作品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虎妞对于自身命运的抗争来表现其命运的悲剧性及其渊源,从而反映出在那吃人的旧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悲惨和作者作为市民作家对底层女性命运的悲悯。  相似文献   

11.
《骆驼祥子》这一文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叙事美学上体现出与传统小说的很大不同,作品叙述了祥子买车和爱的追求的三起三落;即:祥子在物质和精神上分别遭遇了三起三落,演绎出他人生的悲剧,体现出老舍思想中的悲观意识和宿命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对于国民性的反思已进入到人性的深层,他对生命做了本体论意义上的探索。同时作品所具有的这种形而上的美学意蕴显示出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的革新及对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并由此形成了新文学的叙事纲领:“人与事相互为用”的“灵的文学”。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对这一悲剧充满激情的叙说,透出的是老舍温厚的人道情怀,此中,他展现了自己的拳拳爱心,也表现出理性批判力量对慈爱之心的退却,以及退却之后不甘愿的曲折宣泄。  相似文献   

13.
《骆驼祥子》中祥子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个人主义,而是传统文化的内在制约所造成的。祥子置身于漠视个体生命价值的传统文化中,致使祥子追求个人独立的理想缺乏现实的社会环境。当祥子把自身独立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体上时,作为个体独立表征的身体和作为实现理想工具的身体之间必然处在一种分裂状态,因而祥子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骆驼祥子"悲剧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驼祥子”的悲剧一是普通人的生活悲剧,二是性格悲剧,三是命运悲剧,它们都离不开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三个角度对祥子的悲剧进行了探讨,认为他的悲剧根源在于三对矛盾:对身体的过分依赖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之间的矛盾、对性的需求和错误认识之间的矛盾,以及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同带有商品经济特点的城市生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骆驼祥子》中有着大量的民俗构成,小说对其进行了多种叙事建构,它主要表现为场景、概要和停顿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简析《骆驼祥子》中的两个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的名作《骆驼祥子》所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 ,虽然出身不同 ,追求不同 ,但最终同样沦落为旧社会的牺牲品 ,反映了旧社会妇女的共同命运 ,进而痛斥了旧社会对她们的摧残与毁灭  相似文献   

18.
很多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将文本的解析工作做到语义层面,而忽视了心理层面。要真正对文本做到定点、定位、定格,必须从文化心理角度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准确诠释语义,为翻译提供通道。选取《骆驼祥子》的一个译本为例,以文化心理为参照,对其词语语义的界定予以分析并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试以关联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骆驼祥子》英译本(施小菁译)为例,采用描述和分析的方法来探讨文学作品中文化词的不同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和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和陈思和在《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里对《骆驼祥子》的解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他们都谈到了祥子有一种认命思想,从最开始的奋斗到后来的挣扎直至最后的屈从,就体现了这一点.不同的是,夏志清从祥子的悲剧中提出了大环境的影响,陈思和则提出了社会和人力车夫地位低的原因.针对他们的这一见解和分歧,本文从《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和祥子的悲剧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