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将构建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法相结合,以土壤速效磷测定为例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情境以学生为主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放实验室利用已学过的试验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将专业知识内化、构建并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1课题生成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搞好肥沃工程,推广测土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农作物需肥与十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达到节支增收的目的。学校有许多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总想亲自动手测定七壤中的养分含量,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开展创新实验教学,进而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项目,并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  相似文献   

3.
为给冬小麦高产提供合理施用磷肥的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容城轻壤质潮土为研究对象,对农田土壤速效磷的养分状况及冬小麦田间试验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壤的供肥能力。结果表明,容城土壤含磷水平较高,高、中水平占60%之多,但差异性较大,冬小麦土壤磷素贡献率高、中、低产田分别达到82.37%9、0.36%和84.82%,土壤的供磷能力分别为67.646、3.75和57.11kg/hm2,推算出了高、中、低产田冬小麦经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191、11和109kg/hm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楚雄市为例,研究了水田、撂荒地、果园、人工针叶林、次生阔叶林、原生阔叶林等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土壤养分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最表层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大多是最高的.最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排序是:有机质,果园>原生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水田>人工针叶林>撂荒地;全氮,原生阔叶林>果园>次生阔叶林>水田>撂荒地>人工针叶林;碱解氮,原生阔叶林>果园>次生阔叶林>人工针叶林>水田>撂荒地;速效磷,果园>原生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撂荒地>水田>人工针叶林;速效钾,原生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果园>撂荒地>人工针叶林>水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荒草地、农田、油松林及松栎混交林四种植被的养分效应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的效应不同,农田和松栎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均呈正效应,尤其松栎混交林的作用更显著,其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1%、47.8%、35.9%,与之相反,油松林对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效应基本上是负效应,分别为-9.6%、-21.7%、-28.8%。但是从对全磷和有效磷效应方面看,荒草地和油松林具有较强的磷素积累能力,松栎混交林、农田都是耗磷型植被,不利于土壤磷素的积累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钾、锌、锰配施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元素钾与微量元素锌、锰适宜配施,可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钾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大,随施钾量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先降低,而后增加,锰、锌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锰是影响土壤有效锰的主要因素,钾、锌对其影响不大。锌、锰肥对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正效应,而钾肥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不同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和水分的量是不同的,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试验选取内蒙古后山地区五种常见的前茬作物作为研究对象(马铃薯、豌豆、油菜、向日葵、绿肥),研究了不同前茬作物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蒙古后山地区,综合考虑养分和水分指标,茬口最好的是绿肥,依次是豌豆、马铃薯、油菜、向日葵。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7,(5):127-130
通过对桉树(Eucalyptus spp.)、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进行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研究,探讨3种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大叶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密度分别为1.17 g/㎝3、0.91 g/㎝3、1.61 g/㎝3,土壤孔隙度分别为56.04%、65.66%、39.43%;土壤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土壤疏松程度表现为大叶栎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桉树、大叶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总体表现为大叶栎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试验,研究了黄淮平原玉米-小麦一年两熟农作制度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变化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测定结果显示出差异,且随时间推移差异表现越明显;秸秆还田后有机质平均增加2.908 g/kg,有效氮平均增加7.163 mg/kg,有效磷平均增加2.635 mg/kg,有效钾平均增加15.485 mg/kg,土壤pH值基本不变;秸秆还田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增产7.91%.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此方法操作简便,仪器常见,专一性强,准确度高及结果可靠等优点,符合测定结果和分析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肥料与石膏配施条件下滨海盐土有效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肥料与石膏配施条件下,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处理较高,而以单施石膏2g/kg(F0B2)处理较低。(2)磷肥施用可显著提高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供试肥料品种间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以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F2)、无机复混肥(F1)处理最高,其次为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F4)和生物有机肥(F3),以空白对照(F0)最低。(3)随石膏用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呈显著降低趋势。(4)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存在明显动态变化特征,肥料施用后有效磷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终回复到施肥前水平。(5)从土壤有效磷角度考虑,滨海盐土肥料农业施用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的CPU224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电动机软起动的硬件结构及软件设计思想,给出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述了西门子的触摸屏TP177A对转速、超温、液位、振幅等故障报警显示的有关内容,并且介绍了到用户现场调试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有效硅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效硅平均含量顺序为: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近代黄泛>淮河冲积>石灰岩>湖积物>下蜀黄土>长江冲积>紫色砂页岩和第四纪红土>板页岩和酸性结晶岩。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硅呈极显著正相关。安徽省水稻土有效硅含量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岗地>沿江平原>皖西山地>皖南丘陵山地.  相似文献   

15.
利用蚌埠市三县四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41690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数据,对比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资料,探讨了蚌埠市二十五年来土壤养分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二十五年来,蚌埠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呈增加趋势,土壤速效钾呈降低趋势,土壤呈现出较明显的酸化特征.种植制度、肥料施用等是土壤养分演变的主要原因,合理施肥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金华市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88—1989年和1998—1999年两次对金华市范围的18万ha耕地进行采土取样化验分析,结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养分状况呈下降趋势。为维护和提高土壤养分状况,提出相应的培肥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黑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杉木凋落物为生物质在300~700℃下制备黑碳,分别将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添加到人工杉木林土壤中,进行为期28 d的室内培养。结果表明:土壤CO2的释放速率呈现前期(0~3 d)快和后期(3~28 d)慢的变化趋势。不同处理的土壤CO2-C累积量基本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培养结束时,同未施黑碳的对照土壤相比,黑碳添加处理的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以及p H均显著提高,而土壤碱解氮含量则有所下降,但统计上未达显著水平。本研究可为今后更好地利用黑碳减少森林土壤碳排放以及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洛仑兹变换统一了亚光速和超光速的时空变换。证明了吕家鸿在《从超光速和3K背景看牛爱时空观的统一》一文中探出的超光速时空变换为洛仑兹变换。洛仑兹变换作为能够满足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的一种数学形式。是建立超光速与亚光速的动力学理论电磁学理论的有效工具。本文讨论了超光速运动的若干运动学问题,并与亚光速运动学问题作了比较,得出以光速为分界线,两个世界的对称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