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运来 《今传媒》2012,(5):17-18
在微博的虚拟社会里,建立信用是一个很迅速的过程,并且这种信用还可以被显形化。但是不管是认证用户还是普通用户,其沉淀信用依靠的是发布信息的及时真实性以及态度。在危机事件中,微博作为一种新兴起来的舆论场,是政府建立与提升公信力的全新平台。政府官方微博的应对策略与态度,也是考验危机处理结果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以三亚"天价海鲜事件"为例,分析在危机公关中三亚在维护和建设政府公信力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2日晚9点,邓飞在新浪微博号召网友为"免费午餐"捐款,24小时之内募集4.6万元。这是"免费午餐"第一次在微博上公开募款。"免费午餐"活动一直通过微博公布活动情况和项目进展。"免费午餐"把微博作为传播主阵地,在内容发布、信息扩散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机制。内容生产机制:微内容快速发布和获取微博上的内容限制在140个字以内,信息的即时发布和获取功能,让"免费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国企业微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耘耕  万旋傲  于鹏亮 《新闻界》2012,(8):55-63,72
当下微博风靡社会影响到各个领域.随着微博商业市场价值日益凸显,2011年诸多企业大力投入微博运营,作为自身拓展业务、发布信息、营销管理的重要平台.本报告在对2011年中国企业的微博运营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准确定位、系统布局,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塑造;重视内容建设,善加利用微博平台的应用服务功能;提升互动功能,重视与受众的情感沟通,培养用户忠诚度;定期开展对外宣传,策划有影响力的企业营销活动;提升负面舆情的应对能力,以微博为平台展开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新兴的传播手段,具有亲和性、平民性,因为其多平台性和即时性而具有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各种社会矛盾和群体性问题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都很容易被迅速放大,以往由政府部门、传统媒体和专业机构掌握的信息传播权、舆论批评权甚至是舆论审判权,因此落到了中国5亿网民的鼠标和键盘上。论文通过考察老罗针对西门子发动的微博战争事件始末,研究微博在危机公关中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微"时代危机公关的新特征,并对如何构建微博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管理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斌 《青年记者》2013,(2):65-66
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其信息传播方式类似于人际传播,但信息传播速度却是人际传播无法比拟的。在微博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转发或评论其他微博,只要微博内容符合用户口味,信息就会以裂变的方式传播下去。随着微博的广泛应用,微博反腐也应运而生。"表哥"的出现与微博反腐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延安市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的杨达才闻讯赶到现场。在事故现场,杨达才一个不经意的笑容被新华社记者拍摄到新闻照片里,并发布在新华网上。随着  相似文献   

6.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荣 《东南传播》2012,(1):88-90
微博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品牌传播学的视角,首先厘清相关概念,初步得出微博可以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的结论,接着站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归纳出微博个性化信息传播特点:传播内容微小随性、信息发布随时随地、"背对脸"的交互方式、一种裂变式的传播以及传播模式,基于信息传播特点和传播模式提出了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品牌传播,最后从品牌关系的角度再思考微博品牌传播媒介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3月16日,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的"盛况",超市食盐销售一空,个别商家借机提价,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变成了:"今天,你买盐了吗?"日本核泄漏事件没有引发中国的环境危机,却首先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心理危机。在这场心理危机过后,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思索和反省: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普及、权威部门信息发布制度的建设等等。但也不可否认,在对核危机的报道过程中,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方面的缺陷,也是引发"食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媒体普遍缺乏一种前瞻性传播和预见性引导。  相似文献   

10.
在web2.0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的浏览信息,而且可以快捷并低门槛的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微博作为web2.0的典型形态,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数量十分庞大,许多网民聚集在微博上,参与微博“热门话题”互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基于网友参与度的计算机制排序,二是由管理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操控;一旦信息成为“热门话题”在网络上传播,将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大多数网民津津乐道的谈资。因此,借助网络传播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从海量信息中择取群众喜闻乐见的亦或有社会意义的话题加以推广,使其成为“热门话题”,便可以利用好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对网民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论微博在企业网络公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婧 《新闻世界》2011,(4):79-80
自从2009年8月新浪微博启动测试以来,微博不仅为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提供了便利,也为社会组织机构提供传播组织形象、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渠道。本文筛选了一些利用微博进行网络公关的案例,梳理微博对于企业网络公关的意义和价值,并总结了微博网络公关的几大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萌 《今传媒》2013,(4):106-107
近几年来,互联网发展快速,许多新型的网络媒体以及网络营销工具都应运而生.如今“微博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这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打破了传统传播局限,随时随地的与他人来分享生活中的各种内容,可以增加人们发布和接受信息的时效性.使人们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但同时微博也会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带来了强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的发展现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传播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探讨“微博”在信息传播的特征和意义,并利用“微博”看其在新闻信息传播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浪网公布的数据,目前其推出的微博业务,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微博业务作为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新产品,具有信息传播简洁、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两年来呈井喷式发展,已成为信息发布最迅速的传播方式之一.作为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体,微博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对接,这是传统大众传媒所没有的优势.在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接受者和分享者.而信息从源头发出后,其传播过程可以是单线程也可以是多线程的,即信息以点对点方式传播,或引起众人关注后在短时间以点对点方式进行几何级传播,获得与传统大众传媒相同的放大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溢熙 《今传媒》2012,(8):23-24
微博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介相比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多种流变,其在实践意义上的发展也为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效果研究提供了诸多议题。微博因其独特的follow式订阅方式,用户在浏览信息时对信息源的选择具有了高度的自主性,"把关人"角色也在更大程度上分配给了受众自身,这就形成了微博语境下的受众自我议程设置。在同质化信息高度内部聚合的效果下,沉默的螺旋趋于衰落。意见领袖在微博语境下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5.
指出不同的舆情信息工作理念产生了参差不齐的传播效果。以雅安地震为例,选取两家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的政务微博在舆情信息发布和传播上因信息内容、传播语境和文本形式的不同,展现出“塑造仪式”和“服务受众”两种舆情信息工作理念。最后提出政务微博应当围绕受众需求改进舆情信息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娟 《传媒》2015,(1):49-50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篇幅短小,每条微博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是三言两语.它承载的是个人的所见所思,人们可以用它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服务网站是美国的Twitter.在中国,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公测,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给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8个月后,新浪微博用户即突破1 000万.借助微博,人们随手发布自己的心情、动态、照片.微博的出现,开创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它不仅使各类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而且也使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和平民化;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2011年被研究机构誉为政务微博发展的元年,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发布的新渠道,越来越为网民所接受,并在危机公关、形象传播和公众诉求受理等方面发挥了网上通道的作用. 网络微博工具的出现及其用户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传播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单向传播,到基于互联网的双向传播,再到媒介融合背景下多维传播,人们信息交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传播新技术面前,社会个体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发布权、接受权和公共传播权,从而使整个社会的交往行为和舆论发生机制产生了深刻变革.政府引导社会舆论的格局,先是从政府一方主导的单向宣传,转变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进而发展到官员与民众个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从宣传到传播,再从传播到对话交流,反映出社会文明在技术推动下的一种进阶.  相似文献   

18.
微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开展危机公关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微公关,它的生产和传播具有自身的特点,利用好这一新兴平台企业能在危机公关中把握先机。本文就微公关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新发展及企业如何更好的利用微公关这一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政务微博的传播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类信息、政务类信息、新闻信息和其他信息四类,这些信息具有利益相关性、信息形象性、话题争议性、信息实用性和符合新闻价值要求等特征。政务微博的信息发布不能把评论量和转发量的高低作为唯一依据,而应该综合考虑权责标准、效益标准和受众关注三个因素。本文以"@北京发布"为个案,探讨政务微博传播的内容特征和发布标准。  相似文献   

20.
微博凭借海量、迅速、便捷、互动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极为广泛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众多的传统媒体机构在微博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本文以凤凰卫视在新浪微博上的内容传播为案例,通过分类统计和定量分析,探讨了传统媒体应如何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并提升品牌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