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问题上,吴宓等学衡派人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由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侵扰,吴宓等人的思想文化主张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理解。实际上,无论是在新文化的建设上,还是在文学、教育以及道德领域,吴宓都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意见,无论是在他的个人生活,还是文学观点、学术主张中都有对道德的特别强调,在今天这样一个被普遍看做道德滑坡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2.
论吴宓的诗     
吴宓的诗歌创作选择的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道路,“新材料”即“一时一地之生活感想”,反映了他思想与情感的矛盾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旧格律”则为其诗歌的表现形式,虽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但因才力所限与炼意炼字功夫的欠缺,颇多不足,吴宓诗歌的特征与研究价值,主要在于思想内容而非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吴宓文化观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渗入,中华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在交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常发生冲突,从而在思想学术领域一再引发各种形式的文化论战。发生于本世纪初叶——五四运动前后至30年代的长达十余年之久的中西文化大论战,便是其中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深广的一次。中华本土的传统文化在与外来的异质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扬弃、蜕变并赢得新生。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是当代世界伟大的政治家,他的品德著称于世。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道德之纯厚,堪为天下先。由于周恩来自童幼就从古今传统道德中汲取精华,再加上在革命实践中自我修养,所以他的道德观,发展到了光华照人的高度。 一、周恩来道德观的形成 周恩来道德观的形成大抵分两个阶段,即其家庭、私塾对童幼时期的周恩来的培养与熏陶的阶段,中小学时期中国社会现实对少年的周恩来的影响至五四爱国运动是他道德观在原基础上自我更新以及自我完善阶段。故可以说,周恩来道德观的形成年限,大抵从他诞生至一  相似文献   

5.
6.
吴芳吉是现代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新诗”诗人,作为良师而益友的“学衡派”学者吴宓,对其在生活上进行无私的帮助和文学上细心的指导。吴芳吉应吴宓之请创办《湘君》杂志,与《学衡》“精神同”,当然“旨趣”各异,包括刊物的内容、风格、目的各有所重,且吴芳吉是《学衡》重要的撰稿人之一。以二杂志为媒介,两人进行广泛的文学交游:“矫正伪新派文学之失”;以丰硕的文学创作对“新诗”进行探讨;文学批评的“相互琢磨,斯得其正”。  相似文献   

7.
吴宓(1894—1978),作为我国的一代文化名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在被无知与偏见湮没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现在,终于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吴宓在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史上的贡献与成就是多方面的,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与整理,并作出客观而公允的评价。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以收录了作者四十岁以前的全部诗作及有关论著主要内容的《吴宓诗集》为据,对吴宓三十年代以前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大师吴宓一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人们高度评价吴宓学术建树与道德人品的同时,也有人随意编造吴宓生前言行或贬损其学术成就.2004年8月20日是吴宓诞辰110周年.我们纪念吴宓,必须对一些强加在他头上的不实之词予以澄清,对一些贬损他的学问与人格的言论予以辩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吴宓,还一代国学大师以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9.
孟子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把伦理道德纳进政治构建之中,形成独特的政治道德观。其根本原则是为政以德,重要特征是民贵君轻,基本要求是仁政惠民,重要前提是修德立身。挖掘其合理成分对今天的政治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董仲舒的宗教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国伦理思想史而言,董仲舒无疑是有重大影响的,但他的伦理思想往往被作为哲学思想的一个从属部分,很少有从伦理学的视角去研究的。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学化把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发展成为一种宗教道德,是董仲舒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宗教道德,是把道德的本质、原则及其规范看作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从天上降临人间的结果的一种唯心主义道德学说。在西方,超自然的力量是上帝,对上帝的盲目信仰是欧洲中  相似文献   

11.
吴宓是我国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的《亭林诗集》批注本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本文就吴宓对《亭林诗集》的批注情况,对吴宓与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及爱国精神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是世界佛教中的一种,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并且影响较大,尤其它那以普度众生为己任的慈悲利他道德观,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塑造人们的求善人格,进而为化解现代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道德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洪秀全封建的妇女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宣扬的一系列封建纲常名教,其中妇女从属男人的信条占有重要的地位.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所谓“三从”,规定了妇女在社会上只能作为男子的附属品;所谓的德(贞顺)、言(辞令)、容(婉娩)、功(丝枲)的“四德”,特别是作为封建道德核心的“三纲”之一的“夫为妻纲”,则是要求妻子对丈夫坚贞、温存、顺应,无条件地绝对服从.为了强调妻子对丈夫贞节,宋儒甚至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河南程氏遗书》卷22),强调女人如丈夫死了,即使是穷困饿死也不能改嫁.封建社会妇女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被当作“次等的人物”(鲁迅:《我的节烈观》)看待的,劳动阶级的妇女更是如此.统治阶级提倡“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这类压迫妇女的封建道德,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权威的需要,是阶级压迫的产物;而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则是以个体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家一户是一个经济单位,男子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便是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主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以主静、内求为特征,这是由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地理、文化等因素所致的,其影响至今存在。西方伦理思想以主动、外求为特征,突出个人本位主义,自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已形成传统,现代社会更为突出,这也是和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分不开的。中国和西方的不同的道德观各有不同的渊源,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指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前,道德问题是引起社会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主要提出了关于进行道德教育方面的几个观点,讨论学校、家庭、教育及社会组织部门在进行道德教育中的重作用,阐述了道德教育在对发展民族教育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多年来,吴宓研究有日渐升温之势。《吴宓日记》的整理出版,为正确评价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吴宓痛恨五四新思潮提倡者的言论,常常是恶语相加,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式的批判。他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不正确”做法,但并不反对新文化,也不反对引进西学,而是主张新文化建设要探本求源、融会古今中西。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吴宓视作顽固、守旧的反动文人,他的学养足以使他具有了与新派人物对话的可能,可惜的是对话没有成为现实,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智道德观论略沈继成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智”古代作“知”,《说文解字·矢部》说:“知,识词也,从口从矢。”徐颢《说文解字注笺》解释说:“知,智慧及知识之引申,故古只作知。”由上可知,“智”有二义,一是聪明...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刻的,高校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来说,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养成其道德习惯,树立其道德信仰,从高校道德教育,教师,校园化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又一次全面飞速发展 ,已经深刻地引起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极大变化。它在带来高度文明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重大社会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思考解决。因此建立新的科学技术伦理道德观十分必要性也可能 ,应尽早建立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新科技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道德的新觉醒;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反映了中国人民优秀文化传统的新境界;是新时期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化,囊括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新总结."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涵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文明观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准确概括和通俗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