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意象派诗歌产生过影响已是 东西方评论界 毋需争论的问题,但更深一步的关于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影响原因的研究却很 少有人涉及。本文从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影响原因:第一,中国 古典诗歌在理论基础和艺术风格上和意象派所追求的艺术目标及其相似;第二,体现在中国 古典诗歌中的艺术特征有助于庞德实现意象派的艺术目标;第三,庞德是一位乐意接受外国 影响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以庞德为首的意象派是21世纪欧美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诗歌流派,该派与中国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主要从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的影响和意象派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这两方面来探讨意象派与中国诗歌的相互影响及其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独到的见解.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庞德结合自己意象派诗歌理论.把他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探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庞德不仅独到的解读了中国古典诗歌,还创译了许多中国经典诗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大放光芒.本文试从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内涵的解读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两个方面来探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阐释.  相似文献   

4.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小品心领神会,故其《地铁车站》能突破英美意象派的局限,成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压卷之作;而卞之琳既深谙英美意象派的玄奥,又精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文化,故其《断章》能成为中国意象诗的翘楚之作。揭示二者成功的来龙去脉以及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意象诗与英美意象派、中国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微妙关系,可窥见造成英美意象派局限性以及意象派在中国未能形成流派的原因,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互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的意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漂洋过海,对美国的意象派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然而,中国古典诗歌和美国的意象诗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意象理论、汉英语言文字的句法特点及汉英诗歌,揭示出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之差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诞生在欧美文坛的意象派,主张使用简明清晰的意象和凝练浓缩的语言进行诗歌创作.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及其诗论与意象派诗歌的联系与契合,阐释了其对意象派诗歌理论与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在诗歌上的一个重要表征。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有极其相似的理论基础,在创作风格、语言运用方面英美意象派学习和模仿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派诗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开启了一条新英美的现代诗歌之路。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比较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蕴含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涵量大 ,韵味深 ;而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则往往是“客观对应物”的呈现 ,少蕴藉  相似文献   

9.
西方意象派诗歌强调诗人应当使用鲜明的意象来传达情感,较好地做到了主客的融合与统一,给英美传统诗歌带来了健康的影响,而这一切,都可追根溯源至中国古典诗歌。中国古典诗学从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诞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洁的语言的强调.由于历史﹑文化及语言等因素,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又有不同之处,如意象创造中主客体统一的方式,意象的审美追求及表现力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英语格律诗和汉语格律诗各自的特点,认为英语诗歌格律经历了由音步格式到节拍的演绎过程,而诗行中汉字声调上的平仄变化则体现了汉诗的基本格律。通过英汉古典诗歌的格律比较,文章指出了两者间的差异以及在英语格律诗歌汉译方面所产生的争鸣。  相似文献   

12.
学习古诗,不仅能发展聋生的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还有利于聋生学习语言文字。但目前聋校的语文教材,9年中仅有10首古诗,聋生很少有机会赏读优美的古典诗歌。因此,聋校语文教学中应适度增补贴近聋生实际的古诗,并运用朗读指导、图文相融、情景表演、以画代讲、故事编写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聋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几首美国意象诗和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对比赏析,分析了意象诗的主要特点以及与中国古诗中意象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英诗汉译始于晚清,第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英诗是约翰.弥尔顿的商籁体诗《失明,》1854年发表在香港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上。英国传教士开了英诗汉译的先河,后来才有中国人翻译的英文诗歌。晚清用来翻译英文诗歌的语言是文言,诗歌的体裁为中国古典诗歌,晚清的诗歌翻译采用高度归化的策略,读起来犹如用中文创作的诗歌,几乎看不出经过翻译的痕迹,使得英文诗歌的他异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5.
《诗刊》自创刊起,就发表了以毛泽东诗词为代表的大量旧体诗词作品,在当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事件使旧体诗词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不证自明,并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鼓励了包括新文学家在内的广大诗人尝试、转向旧体诗词写作。在诗歌观念上,改变了人们新旧诗对立的思维模式。还使得报刊杂志成为当代旧体诗词重要的传播媒介,旧体诗词获得更多公开发表的机会。《诗刊》发表旧体诗词,使得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实现了互利双赢,提升了旧体诗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庞德的意象主义与其译诗《华夏集》的关系.认为1915年庞德的译诗《华夏集》出版,中国古诗由此进入英语诗歌,其鲜明的意象元素为庞德的意象主义诗学进一步提供了实践支撑,为意象主义添加了营养及活力.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中国古典诗歌的整体效果、语言张力、社会及文化蕴涵、文字等诸多义项难以传达出来,中文指称语的所指、意义、联想等方面被译成英文后存在不对等,而指称理论的指称范围为英译古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月亮意象深受诗人们青睐,在英汉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西方咏月诗和一些含有月亮意象的诗行不胜枚举。通过对几首英汉古典咏月诗中月亮意象的解析,以求能更好地欣赏咏月诗歌,解释诗人们的恋月情结,以及中西方诗人在自然观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汉民族和而不分、浑融无间的“一元化”思维模式,决定了汉语言以神统形的人性,并由此衍生出汉语言多义性的特色。语言也是学的第一要素。在汉民族独特的思维、语言背景下,多义的汉语言对中国学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形象、意境、主题的朦胧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对重抒情言志的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探索、反省中,更能剖析、领略深具传统化特质的多义的汉语言、模糊的汉民族思维和朦胧的诗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2 0世纪 2 0年代的诗歌 ,创造了“太阳”意象 ,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结。这种情结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 ,其文化渊源乃中国古典文学的古葵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