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永正老师说过:“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但是许多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存在着种种误区。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朗读指导的误区,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身心沉浸到语言文字深处,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从而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但是,在朗读指导中,许多教师忽视学段朗读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无限拔高要求;或抛开文体特点,感情朗读一体化;或撇开整体专注于局部;或重技巧、轻感悟、感情夸大、矫情做作,使朗读指导步入误区,精心预设难以达成。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走出误区,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实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教师明确这一目标后,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以及引导学生朗读诸多的课文,为学生创造自主朗读的机会;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促进学生改正不足之处,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顺流利,进一步提升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红琴 《考试周刊》2014,(39):29-30
朗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并为学生明确朗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教学提倡以读为本,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训练形式之一,但在目前的朗读教学指导中存在许多误区,指导的形式单一,呆板,形式化,模式化,老师没有发挥他的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所以在朗读中不能忽视教师的范读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我们在制定目标时通常有一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呢?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第一,目标缺失。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或要求,仅仅给学生一个读的指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机械地朗读,对于读中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读,读到什么程度等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目标缺失的朗读教学就像无方向的航行,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任务,组织有趣的朗读活动,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不但乐于读,更善于读。智慧发现,读准文章语气语调;角色互换,具体指令明确目标;指导技巧,示范朗读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静 《考试周刊》2014,(75):32-32
为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克服形式主义,追求有效的朗读指导:朗读能力的培养应有清晰的目标;朗读指导要具体,有明确的针对性;朗读指导要富有层次感,体现过程性;朗读指导既要关注共性,又要关注个性。  相似文献   

9.
朗读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朗读教学存在学生缺乏朗读兴趣、教师指导单一等问题。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正确的朗读训练目标,精选朗读训练点,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评价学生的朗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多年来,学生朗读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明确朗读的要求、借助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循序渐进地训练指导学生,以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发挥朗读的作用,或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或放朗读磁带,或组织学生录音。可读全文,可读片段,可分角色朗读,戏剧选段则可指导学生表演。朗读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节奏分明,语速适当、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朗读,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一是发音不准,二是唱读,三是漏读、添读或回读,四是读破词、读破句,五是朗读速度或快或慢,六是缺乏感情色彩。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让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对朗读的指导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主要表现为: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朗读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朗读成了少数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朗读方法指导少,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3.
朗读对于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给学生明确的朗读指向,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一、朗读目标明确而有层次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目标是有层次性的,因此我认真制订每一课时的朗读目标。如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就在课堂教学的指导中要求学生先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并且训练词语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做相应的停顿,碰到难读或较长的句子单独列出来,由教师范读、学生领读等形式进行强化,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朗读时的"坏毛病"。第二课时,我将目标定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语文的传统好方法,所以,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朗读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要重视指导,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要重视范读;对学生朗读指导要具体;要重视对学生想象、联想以及情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2011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正视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明确朗读目标、保证朗读时间、创设朗读情境、加强朗读指导、开展朗读比赛五个方面来提高朗读效果,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17.
张德军 《新疆教育》2012,(21):202-202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有谁不知道朗读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去进行有效地评价?又如何将朗读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呢?这是当前我们广大乡村学校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在随堂听课活动中,当学生朗读完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  相似文献   

18.
朗读,历来被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读,却读不出课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教师往往也缺乏指导学生的有效方法,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普遍表现出空泛和缺乏实效性的特点。这样的"读"和指导反倒成了制约朗读教学的瓶颈。那么我们究竟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项重要的技能训练,能帮助学生熟记课文、理解内容、提升情感。但是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训练过于机械,对朗读指导没有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不能按照正确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还有不少教师朗读训练方法简单,往往总是把学生带入"课文解析——朗读;内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用声音装点美文。教师要示范朗读,发挥范读作用;纠正朗读错误,指导朗读的方法;落实朗读要求,提高朗读水平;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师要欣赏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课堂书声琅琅,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