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旭 《新读写》2008,(5):53-53
首先,两篇文章题目都很好。 《秋思》是“在秋天里思念”的意思,这是从古典诗词中概括出来的,虽然前人用过,但仍然很凝练,很耐看;《读山》,则是现代流行组合,很新颖。以前一般说“看山”,不说“读山”;但对“读”字内涵活用的今天,大家喜欢用,社会上“读——”很流行,譬如“读你”、“读眼睛”,等等。此文的“读”,就是从《读你》这首歌名而来。不过,除了“读山”,还可以活用“品山”。  相似文献   

2.
我正在读湖北作家程应峰的新作《智慧的花朵》,这是一本很真诚的书,作家用睿智的目光观察生活,用温暖的笔触叙述着故事,视角很独特,故事很鲜活。读起来很亲切,很感人,极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来信谈到读书问题,很感兴趣。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帖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览或诵习。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很重要的一种文体,占整个教材内容的比例较大,从社会实用价值来看,这种文体的文章越来越重要。因此,教会学生会读、善读说明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读了李欣雨小朋友的作文,你会发现,她的作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善于写自己的生活,而且很会用第一人称。所以,读她写的作文,就像是在听她讲自己身边的故事,在听她讲自  相似文献   

6.
姚蒙 《师道》2011,(5):31-31
笔者曾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实验学校就读,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回家后笔者与之交流。孩子说,他们学校上课很自由,也很无味。不论是语文课还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课,老师都叫他们读、读、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笔者问孩子,一堂课下来能记住多少东西,学到什么。孩子说,下课后,感觉什么也不知道,课后写作业时再去翻书本。  相似文献   

7.
问:郭博士,我读的是普通高中的重点班。进入高三后的第一次模拟考我在班级排名40名,为此我很着急,我很想读大学,可现在我一点信心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8.
【案例1】《司马光砸缸》教学片断:师:请小朋友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读得通顺流利,但都用同一基调读,汇报时也是原文照搬。)师:(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课文中的一个小伙伴,再读读课文前后两句,有什么不同感受。(生1读第一句时笑眯眯的,读第二句时加快了语速、提高了音量。)师:你读第一句时为什么笑眯眯的,读第二句时为什么那么响亮、那么快?生1:因为玩的时候我们是很高兴的,所以读的时候也很高兴;当小朋友掉进大水缸,我很担心、很着急,声音就响亮了。师:你是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小伙伴来体验,才读得那么担忧,那么着急。谁还…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是在5年前.读了之后很受启发,于是隔段时间就会重读一遍.书也买了很多次,经常向教师们推荐,看到有人在我面前流露出想读的愿望,就会顺手送出一本.  相似文献   

10.
没读过大学的,无限向往,上过大学却又很迷茫。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此读后心得就着力回答困扰着大学生们这个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与“思”有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多读、精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前一阵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喜欢……就……"的教学用语不绝于耳。比如对学生读的要求是,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你喜欢哪一句,就讲哪一句。从表面上看,这类话语很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13.
李剑红 《师道》2011,(11):1-1
最近,我在读作家陈大超的新作《聪明的最高境界》。这本书读起来很亲切、很鲜活,作者的视角很独特,书中的故事离我们很近,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书中阐明的道理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这本书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树,我读此书的感觉就像品尝智慧树上的果子,让我的头脑更丰盈,心灵更充实。  相似文献   

14.
正《西游记》这本书可以很不正经地读,也可以很深刻地读;可以非常人性地读,也可以非常孩子气的读。可以从妖怪变脸读到很多有趣味的东西,也可以从妖怪的兵器读到很多有趣的地方,从佛教、哲理的方面也可以读到很多东西。脑洞大开阅读法:用星座分析"取经四人团"  相似文献   

15.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读着林海音的小说,泪水常常不自觉地涌出来,它们是这样温暖,忽然之间,我们狭小的胸膛感觉到苍穹般的宽广,  相似文献   

16.
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诵读是学习小古文的最佳途径,是学习小古文的一把钥匙;创作是激发孩子"读"的兴趣,分享孩子"读"的成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前一阵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喜欢……就……”的教学用语不绝于耳。比如对学生读的要求是,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你喜欢哪一句,就讲哪一句。从表面上看,这类话语很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其实很简单     
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读太阳,我们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大海,我们读出了它容纳百川的胸襟;读春雨,我们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生活,我们读出了“其实生活很简单”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洪朝拨 《新教师》2019,(10):55-56
目前,语文教学虽强调朗读,但也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只强调读的次数和形式,不注重读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许多种读的形式,如默读、轻声读、听读、领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看起来读得挺热闹,其实读得很麻木,学生只是茫然地读,还来不及思考,就得马上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读《教育漫话》,与其说是读一本书,不如说是读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信,很是亲切入眼。因为,它原本就是三百多年前,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写给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讨论教育孩子的信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