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童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讲究韵律节奏、适合儿童娱乐传诵的儿童文学。它反映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童谣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载体。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吟唱好的童谣,有助于孩子调节情绪,增添愉悦因素,进行心灵沟通。从生理机制上讲,童谣也能刺激和促进孩子的神经发育。童谣还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童谣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当童谣的音乐之流与儿童的情感之流产生共鸣、融为一体时,真善美的体验和情感会如涓涓细流潺潺流入他们的心田。在听唱童谣中,孩子的性情得到陶冶。对儿童而言,道德教育更多的应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童谣大多蕴含着道德劝戒的内容,它能陶铸品行、美化儿童的性灵,其德育效果要比单纯的说教好得多。因此,童谣对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童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讲究韵律节奏、适合儿童娱乐传诵的儿童文学。它反映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童谣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载体。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吟唱好的童谣,有助于孩子调节情绪,增添愉悦因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教育》2003,(7):23-24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4.
童谣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它以短小整齐的形式、明白浅显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表达不同的情趣和事理,滋养着儿童健康成长。好的童谣,为孩子们稚嫩纯真的童年增添了一抹亮丽、灿烂的色彩。可是,在不少地方,健康向上、悦耳动听的校园童谣正渐趋失声,内容低俗的"灰色童谣"趁虚而入。"灰色童谣"传递消极、暴力、颓废等不健康的内容,对儿童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儿童需要健康童谣的滋养,在"阳光童谣"与"灰色童谣"的争夺战中,儿童文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我们呼唤作家以及教育工作者搜集儿童生活中积极、有趣、幽默、精彩的东西,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使用儿童语言、充满童趣的作品,引导儿童阅读、吟唱优秀童谣,让"阳光童谣"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5.
童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讲究韵律节奏、适合儿童娱乐传诵的儿童文学。它反映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童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讲究韵律节奏、适合儿童娱乐传诵的儿童文学。它反映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童谣     
《海外英语》2012,(11):21-21
儿歌,又称童谣,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歌曲。曲色多半较为简单,歌词浅白且富有教育意义,使儿童容易明白这类歌曲多半反映了儿童的思想和内心世界。也有相当数量为动画卡通的主题曲。还记得小时候你哼过的童谣吗?  相似文献   

8.
童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讲究韵律节奏、适合儿童娱乐传诵的儿童文学。它反映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童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讲究韵律节奏、适合儿童娱乐传诵的儿童文学。它反映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11.
“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这首活泼明快的童谣,是北京市向社会征集的近2万首童谣中的一首。借鉴北京市宣师一附小等学校的经验,2004年6月24日,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联合发起了征集新童谣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市1600所小学及1430所幼儿园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了这项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征集新童谣19436首。经过精心筛选、编辑、加工、润色,有400多首优秀作品被选进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童谣》一书,这些健康向上、童趣盎然的新童谣已经响亮地传遍了北京市的校园。为此,中央领导对北京市采用新童谣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灰色童谣”一度在中小学流传,让老师和家长们颇为忧虑。北京市宣师一附小从2003年夏天开始,就发起了用健康童谣代替“灰色童谣”活动,率先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在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更多优秀的、积极向上的、风趣幽默的健康童谣,并指导学生在吟唱中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自己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富于时代气息、弘扬高尚情操的现代童谣。在“我与童谣”系列活动中,老师们充分挖掘童谣诵、唱、写、画、演、编、用等特点,使这门课程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结合,让童谣丰富的内容、简短的文字、精练的语言、活泼的形式成为大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成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本期刊中刊我们推出《新童谣在这里唱响》,旨在通过介绍北京市宣师一附小“健康童谣进校园,唱响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旋律”的经验,使“童谣”这一德育新途径引起更多的人们关注,并期待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童谣是传唱在儿童之间的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粗俗童谣"、"灰色童谣"、"不良短信童谣"像一股暗流,在校园里悄然流行。"垃圾童谣"的流传,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14.
保持儿童天性,凸显儿童主体自由是儿童教育的应然追求,但由于当下的学校教育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使教育过分的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压抑了儿童灵动的生命。童谣的固有特性及儿童的心理与生活特点决定了童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途径,具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基于童谣的儿童教育使教育更加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并臻于“润物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童谣主要是以儿童为传承者,通过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形式来反应儿童的成长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独特的"胎教"功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者。试分析童谣中体现的生命繁衍意识,借以唤醒人们对童谣审美价值的深入认识,并对童谣的教育和传承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童谣是儿童七彩生活的点缀,是陶冶儿童幼小心灵的音符,是儿童成长期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看似浅显易懂的童谣,其实蕴藏着厚重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儿童精神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童谣也有着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不能替代的价值。为此,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童谣"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现课堂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童谣主要是以儿童为传承者,通过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形式来反应儿童的成长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独特的"胎教"功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者。试分析童谣中体现的生命繁衍意识,借以唤醒人们对童谣审美价值的深入认识,并对童谣的教育和传承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童谣》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新童谣的价值。首先,新童谣是对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发展和创新。新童谣把富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与古老的儿歌创作结合起来,使其符合当代儿童的认知特征。这学期,我班召开了《礼仪花香飘四方》主题班会。我组织学生找自己在家庭礼仪方面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然后创编一首童谣,说出正确的做法。学生们通  相似文献   

19.
童谣是儿童中广为传唱的歌谣,它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生活方式,是映照儿童群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一面镜子。近年来,"新童谣"在校园内外着实火了一把,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将童谣唱得酣畅,唱得淋漓,唱得声情并茂。本文试图从解读当前校园中流  相似文献   

20.
“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这首活泼明快的童谣,是北京市向社会征集的近2万首童谣中的一首。借鉴北京市宣师一附小等学校的经验,2004年6月24日,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联合发起了征集新童谣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市1600所小学及1430所幼儿园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了这项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征集新童谣19436首。经过精心筛选、编辑、加工、润色,有400多首优秀作品被选进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童谣》一书,这些健康向上、童趣盎然的新童谣已经响亮地传遍了北京市的校园。为此,中央领导对北京市采用新童谣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