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集邮博览》三十余载的忠实读者,与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集邮博览》伴随着我的集邮生涯;同时,我也是看着它诞生和不断发展的。从1981年正式发行的《北京集邮》,到更名的《集邮博览》。它见证了"文革"后中国集邮从复苏到高潮起伏的过程。我热爱她活泼、朝起蓬勃,充满青春活力;她勤奋、信息丰富、治学严谨;她面向读者,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3日,《集邮博览》杂志社记者部一行三人来到天津,采访了天津邮政实行专业化经营的先锋——市集邮公司。来到宽敞明亮的天津市集邮公司办公区,接待我们的是天津市集邮公司总经理石青。这是个将"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体现得无比生动的女子,美丽、聪明、柔韧、能干,在她的领  相似文献   

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集邮博览》伴随我已经30年了。回顾与她相处的往事,心绪难平,感慨良多,脑海里存储着不少温馨而难忘的记忆。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首先结识了《集邮》杂志。可以说,《集邮》是我集邮道路上最早的启蒙先生。1982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了。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2001年上海集邮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纪念《上海集邮》创刊20周年座谈会”于3月13日在上海集邮大楼8楼会议室举行。副主编张乐民主持了会议。上海集邮界近百人参加了座谈。 主编龚丽敏首先作了回顾与总结。她说,《上海集邮》前身《上海市集邮协会会刊》创刊于1981年4月15日,为季刊。1982年起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5.
集邮作品     
夜深了,她一个人徘徊在河堤上,不想见到他。为啥?就为他没出息。自从两人相识开始,他们就知道对方都在集邮。她在集邮时总是想办法按着已经选择的专题内容收集邮品,可他呢,就是每年买一本年册。她让他学着写点集邮文章,通过理论研究获得一些集邮成绩。说实在的,他从小就讨厌写作文,  相似文献   

6.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陪伴中国集邮者的《上海集邮》杂志,居然已经在庆祝她的二十岁生日了!她已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美少女,在向中国,以至世界的集邮者,介绍上海和中国集邮界的盛况,以及上海日新月异的大变化。《上海集邮》真的长大了! 现在回忆起《上海集邮》杂志的历史,仿佛是在看一部黑白电影,从那模模糊糊的影象中,可以看到《上海集邮》走过的二十年的风雨历程…… 我在《上海集邮》上的第一篇文章,名为《世界  相似文献   

7.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陪伴中国集邮的《上海集邮》杂志,居然已经在庆祝她的二十岁生日了!她已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美少女,住向中国,以至世界的集邮,介绍上海和中国集邮界的盛况,以及上海日新月异的大变化。《上海集邮》真的长大了!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送走2009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每次我翻开《集邮博览》,读罢"一字文"就有好戏在后头的感觉。《集邮博览》让我开阔了眼界。她是读者的伴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为了认真回顾中国体育集邮协会成立20年来的工作历程,表彰先进,总结经验,全面规划2008年北京世界奥林匹克集邮收藏博览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纪念中国体育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于2006年9月7日至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会议根据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三届三次理事会的决定,对上海等5个全国体育集邮先进集体和方鹤根等23名全国体育集邮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全国体育集邮先进集体代表方鹤根、先进个人代表周新民在会上介绍了经验。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主席袁大任在会上作了总结报告。他说:在1986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建议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年末《集邮博览》的休刊,可以说给集邮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整个集邮界陷入悲痛、消沉,并为之思考,读者更是呼声四起。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谁又能料到,《集邮博览》的休刊竞是她的一次重大转折?如本文的作者。本文作者得知《集邮博览》休刊后,在失望之余开始收集集邮文献,在他收获满仓的同时,他又迎来了《集邮博览》的复刊——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从1982年7月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集邮博览》创造了我国集邮类杂志的多项第一,最早的起脊装订集邮杂志;最早的大16开全彩色印刷集邮杂志,领先于国内各集邮报刊,成为集邮报刊的品牌。她不但面貌越来越美,而且内容也越来越有看头,成为集邮者争相阅读和收藏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集邮博览》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作者们,让我们从头翻阅一下这220册《集邮博  相似文献   

12.
25年,四分之一世纪。《集邮博览》自1982年7月创刊,至今已历经25年的岁月沧桑。这25年,正是中国集邮活动开始大发展,经历大起伏的重要历史时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一岁之末,我们对《集邮博览》问世以来出版发行的220余期进行一次大盘点,既是对她25年多彩历程的回眸,也是以《集邮博览》的视角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集邮活动做一次必要的梳理。于是便有了本期的专题——"《集邮博览》25年"。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8日,澳洲中华集邮学会经过半年多的酝酿、筹备,终于在美丽的岛国——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市中心唐人街应时而生。她的出现引起了澳洲集邮者的关注。澳大利亚虽然建国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由于她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新移民的素质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极限集邮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极限集邮展品以其艺术性强和观赏性强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和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期间,一些极限展品披金挂银,令人瞩目。这些展品基本上是按“专题”形式组集,在极限界反响较大。极限集邮专题化,多依专题集邮“葫芦画瓢”,然而忽略了极限集邮本身的特点。笔者在此,根据FIP极限集邮和专题集邮展品评审规则,对两类展品的异同、极限集邮借鉴专题集邮以及发挥极限集邮的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13,(2):9-11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现在还依然保存吗?1983年开始集邮,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西厢记》,现在依然保存。我妻子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临摹古画工作,我知道她很喜欢临摹著名女画家王叔晖的工笔画。有一天,我在小摊上发现《西厢记》邮票,便兴高采烈地买下送给她,她看了也很喜爱。当初,虽然我月薪只有42元,但还是慷慨解囊地买下有关绘画的邮票赠送妻子。这样,我们既增长了集邮知识,又增添了感情。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2004年上海集邮节活动,上海宝钢职工集邮爱好者协会主办,《上海集邮》杂志编辑部协办的第三届网络与集邮讨论会将于2004年3月6日在上海宝钢文化中心召开。 作为2004年上海集邮节宝钢分会场系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届网络与集邮讨论会将欢迎对网络  相似文献   

17.
从1984年《集邮博览》(当时刊名为《北京集邮》) 公开发行之后,我就开始订阅,至今已过了20年了,她 还将是我终生相伴的良师益友。收到新出版《集邮博 览》的日子,就是我的快乐的节日。除了从中获得学习 邮识、畅游邮海的乐趣之外,《集邮博览》还带给我很多 快乐,在此向同好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去年12月31日,上海市长宁区集邮协会在区工人文化宫举办“长宁区第二届社区集邮展”。该区五个街道10位集邮爱好者展出了自己邮集。长宁区总工会副主席周华冒着严寒参观了邮展,她非常赞赏社区开展集邮活动,希望更多社区集邮者参与集邮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组织工作部部长谢波,作为全国集邮联的代表于3月5日出席了’99上海集邮节暨上海老集邮家成果展开幕式以及大型茶话会,3月6日又观看了中国’99世界邮展青少年集邮知识竞赛华东地区选拔赛,为此,记者在她返京前夕到她下榻的上海邮电大厦进行采访,请她谈谈这2天来参加上海集邮节活动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我和《集邮博览》相识已有30个年头了。伴随她同行,见证了她从单色到套色,从铅印到胶印,一直到全彩,从“丑鸭”到“凤凰”的变迁。第一次见到《北京集邮》是1982年10月,是北京一位邮友寄给我的。这本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北京集邮》创刊号,虽然只有32页,但设置了“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文章精彩且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让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