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2年底,我们对部份运动员做了心输出量测定,目的是为了探索气功对运动后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消除运动疲劳的作用。现将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1、测试对象: 九名运动员:男5名、女4名。年龄从13岁~19岁,平均16.6岁。从事专业运动训练1~3.5年,平均2.2年。运动员等级:1级1名,2级7名,3级1名。运动专业:举重5人、田径2人、划船2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后出现血尿者屡见不鲜,本文就近几年门诊所见22例运动员肉眼血尿临床资料作初步分析。临床资料 22例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者均为区代表队运动员。男7、女15。羽毛球5、体操4、中长跑4、兰球3、乒乓球2、游泳、排球、手球、武术各1。年龄均在16—23岁  相似文献   

3.
前锯肌损伤多见于某些专项训练中(如举重等),其在运动创伤中所占比例很小,临床常易误诊。笔者应用电针配合深呼吸运动疗法治疗因前锯肌损伤所致的“肩背痛”、“胸背痛”,一疗程治愈率达89.29%。现将1986年以来诊治的28例有完整资料的病例小结如下: 一般临床资料经诊断为前锯肌损伤者共28例,其中27例为运动员,1例为本单位驾驶员。男性24例,女性4例,男女之比例为6∶1,其中举重运动员25例(男22人,女3人),标枪运动员2例(男女各1例),驾驶员1人(男).受伤时年龄14~27岁,(平均16.8  相似文献   

4.
1 前言高校跳高运动员的年龄均在 2 0岁左右 ,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 ,运动技术比较定型 ,在比赛时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往往已不是技术和能力 ,而是心理素质。本文对高校跳高运动员的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测试分析 ,以求在比赛时运动员能克服紧张、焦虑、怯场等不利心理因素的影响 ,发挥出好的成绩。2 研究对象与方法2 .1 研究对象集美大学校田径队跳高组运动员 ,男 3人 ,女 2人。平均年龄 :男 2 0 .5± 1.3岁 ,女 2 0 .8± 0 .9岁 ;平均身高 :男 1.88± 0 .15 m ,女 1.6 5± 0 .0 8m。运动技术等级 :一级运动员 2人 ,二级运动员 3人。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B超显象技术,测定速滑运动员不同负荷下的肝脏最大前后径、左叶长、右叶长、左叶厚、右叶厚5项形态指标,探讨运动员在运动中肝脏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运动与血尿     
血尿是一重要临床症状,可因全身性疾患、泌尿系附近器官疾病及泌尿系病变引起,也可由于肾脏功能性改变而发生。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后可出现血尿,其中有些原因明确,有些还不甚明了,诊断和处理上都还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初步分析运动员中血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供参考。临床资料运动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7—30岁。运动项目:三级跳远5例,中长跑2例,跳远、排球、篮球、链球、跨栏、游泳和摩托车各1例。肉眼血尿12例,镜下血尿2例。从病史中可知13例血尿与运动有明显关系,只1例无明确关系(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资料调查法和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在陕西省杨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参加2008年全国赛艇锦标赛40名参赛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的调查后发现,运动创伤患病率占80%,慢性创伤占62.5%,并且有46.3%的运动员在受伤后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恢复。通过数据进一步深层次分析造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运动性腹痛 根据对数次比赛的调查发现,运动性腹痛的发生率颇高,有时甚至占比赛人数的60%之多。一旦出现此症,轻者影响速度,重者退出比赛。 (一)原因 1.由于准备活动不足,运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未能克服,跟不上剧烈运动的需要而引起腹痛。比如准备活动不适时,进行突然加速跑可以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和牵扯肠系膜而产生腹痛。 2.由于残留在肠道中的粪便未清除,一受到震动,粪便会刺激肠道和邻近脏器,引起腹痛。 3.另外,运动员在运动中过度紧张,呼吸节奏不均匀,动作不协调,也是引起运动中腹痛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省体育局自行运动管理中心的5名一级和12名集训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安静心电图测试,探索不同运动水平自行车运动员的安静心电图特征。结果显示:一级自行车运动员平均安静心率为50.8±9.42次/min,集训运动员平均安静心率为59.8±4.12次/min,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之间心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整体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9%,一级水平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为80%,集训水平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0%,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ECG判断标准相比运动员心电图QRS波群电压增高、心率降低、QTc值增大、ST段抬高,其他指标均在正常人指标范围内。自行车运动员上述心电图特点是运动员心脏的生理适应,是良好心力储备的表现。自行车运动员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有:QT间期异常(长QT间期、QT间期)5例,占29.4%,2例心室预激,2例电轴右偏。所以需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电图监控,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10.
在中长跑、自行车、竞走、篮球等项目训练或比赛时运动员可能会有腹痛发生,轻者经过调整呼吸深度及运动速度、局部按压等处理即可缓解;重者造成运动员停止运动.引起运动中腹痛的常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菊、李玲、刘向荣和巩立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等,结合运动技术诊断原理从运动学角度对其滑步阶段左侧和右侧下肢技术特征、左右下肢配合状况及动量传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右离时,李梅菊和刘向荣的蹬摆配合时机不理想,臀部后移幅度不够;(2)这4名队员在右离时左腿间动作链不同程度遭到破坏,不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3)除李梅菊之外的其他运动员,右离时右腿间的动量传递效果较好,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4)巩立娇右着时右髋速度明显偏小;(5)在滑步阶段结束时4名运动员的重心过高,尤其是李玲。  相似文献   

12.
腕软骨盘损伤是运动员常见的腕部运动创伤之一,且疗效报告不一,对体育教学、运动员训练与运动员技术的提高妨碍甚大。我们总结了两年多来在运动创伤门诊中诊治该症68例(体育系学生66例,教师训练班学员2例,其中男52例,女工6例,年龄在17岁—40岁之时)  相似文献   

13.
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运动创伤多见于软组织损伤,受损部位广泛,其中以腰部、踝部最常见,其次为膝部、肩部、颈部、腕部。针刺和按摩是治疗软组织损伤最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方法。现将哈尔滨花样滑冰队30人次的病例进行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0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22岁;病程:5~14天18例,15~28天10例,29~40天2例。损害部位:腕部2例,肩部3例,腰部14例,膝部2例,踝部9例。  相似文献   

14.
<正> 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在:弹跳力、起跳速度、助跑速度和协调性四个方面。良好的弹跳能力及高速助跑快速起跳,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跳远运动员身体训练特点反复探索、实践,在训练过程中经常采用以下练习,实践证明它们对增长运动员弹跳力、提高运动成绩效果显著。一、重复练习示例 1.上下小凳,两足交替蹬起(如图1)。每次10-15次,重复2-5次。 2.单腿左右交叉跳前进(如图2)。每次前进30-40米,重复2-5次。 3.三级跳或多级跳。 4.助跑3-5步做起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倦怠现状,对福建省一些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开放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较封闭式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更容易产生运动倦怠,尤其体现在情绪/体力耗竭方面;(2)不同性别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差异不具显著性;(3)不同的运动等级,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差异不具显著性;(4)训练年限为5年以上的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总体水平和情绪/体力耗竭显著高于训练年限为1-2年、3-4年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自1973—1979年,我们先后以针刺配合按摩等综合治疗运动员的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损伤15例、其治疗方法与疗效简介如下: 一般资料(1) 运动项目: 体操:2;技巧:2;篮球:2;田径:4;排球:4;摔跤:1。(2) 伤侧: 左:5;右8;双膝:2。(3) 损伤原因: 专项训练时发生:10;身体训练时发生:2;原因不明;3。膝关节扭转性损伤:7 顿挫性或挤压性损伤:5 (4) 症状与体征: 关节积液:明显的7例;全伸痛:11;全屈痛:11;半蹲痛:8;影响训练程度:重:7例;中:7例。膝关节半月板扭转伸屈试验、提拉与加压研磨试验(即MC—MUrray's试验、A  相似文献   

17.
双箕斗是运动员皮纹选材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对原630名体操运动员中有双箕斗的260人的皮纹样本进行重新观察、并按运动成绩分组进行分析后发现:(1)世界级体操运动员在双箕斗的判定上无任何误判,两个箕头均较完整,不易与近似的叶形斗相混。(2)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双箕斗,左指上右箕头朝下,右指上左箕斗朝下,我们称之为反向双箕,出现率比一般运动员明显增高。(3)优秀体操运动员,特别是男子,他们在双箕斗的形状分类中,中心点到下箕头第一条弧形线的距离长度>6mm的长双箕的出现率明显高于一般运动员。(4)优秀体操运动员中,嵴线数>20条的特大型双箕明显少于一般运动员。(5)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双箕斗,其两个箕中心到本侧三叉这两点间的距离比与一般运动员相比明显小,对称性较好。因此在运动员皮纹选材时,双箕斗的观察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优秀与一般水平摔跤运动员之间的颈部动觉感受性是否有差别,分析优秀摔跤运动员颈部动觉感受性特征,以提高其运动技能水平。研究方法:首先确定动觉心理特征包括肌紧张感与运动幅度感,分别以复制力与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大小作为反映它们高低的指标,以德国进口DIVAD系统中的DIVAD140为实验仪器,以37名男子自由跤运动员为被试,考察运动员颈部动觉感受性情况。实验设计采用3×2组间设计。结果显示:优秀自由跤运动员颈部前、左、右三个方向的肌紧张感都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在颈部运动幅度感中,优秀运动员仅左屈运动幅度感明显高于一般运动员,但两组运动员在其他方向的运动幅度感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运用日本运动心理学者松田岩男等人在80年代初编制的运动机测试表(简称TSMI)对上海市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动机状况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发现 (1) 全能运动员具有更佳的运动动机水平;(2) 不同性别运动员运动动机的某些显著差异主要是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3) 运动动机的适宜水平并不自然地随运动年限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好;(4) 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动机适宜水平高于同组运动员;(5) 个别运动员的运动动机水平相当低。  相似文献   

20.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北省皮艇队3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队员14人,女队员16人,平均年龄18-3±6.7岁,运动年限3±2.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