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讨论国民性问题、文化问题还是人生之谜,都无法回避地域与文学的课题。人与风俗、人与天地,是充满了无穷魅力的话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两句广为流传的俗话足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学者继承传统、融会新知,将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分别从文学发展程度的地域差异、各类文体的地域异同、文学题材与风格的地域特色、文学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某个特定地域文学发展状况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特定地域环境下文学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丰富了我们对文学史的认识,对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的把握也更加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学与地域自古以来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文将从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和文学对于地域的反作用两个方面来浅论文学与地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985年,坛掀起了一股“寻根热”。它起源于一批青年作家对重新,认识民族化的深刻反思。由于寻根作家自觉植根于本民族的化土壤,热衷于所熟悉的本乡本土的化探寻,故其作品很自然地涂上浓郁的地域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清代文学女性的数量与著述成就,远远超过前代。她们的社会文化功绩,应该从整体上考察评价。文学女性出嫁,带出父母家的家教,此种家教与夫君家的家教汇合,或互补或强化,形成家学传承的新推动力量。故可将婚姻视为一种机制,它既有生物性繁衍,也有文化的传承生发。同时,文学世家的多重或世代联姻,构建了新的世界,使得物理性的时空富有人文和人情意味; 姻亲网络覆盖了广大地域,以联姻为脉络,可以更好地理解地方性文人群体和地方性文学( 学术、艺术) 流派形成的基础。在宗族、科举、耕读传家理想等交织的传统社会语境中,姻亲网络中有文化资源的流转和地方文人社会的衍生,还塑造了多个“地域文化板块”。在“地域文化板块”的基础上,可以文学世家的联姻等视角来考察苏、浙、皖三省的联系,提出“东南三省文化整体观”之类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亚地域文学的概念入手,简要论述了三亚地域文学的特点以及三亚地域文学在旅游文化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先锋文学、地域文化与我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锋小说"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下的产物,它的一个贡献是解决了小说由"写什么"到"怎么写"的重大课题;地域文化不是一种方言、习俗、习惯等的拼盘,而是一种文化意识,并最终超越文化界限成为一个民族性的东西;选择文学创作之路,是兴趣、欲望的满足,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8.
9.
地域文化与张恨水的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地域文化这一中介环节而起作用的。古皖文化、古楚文化、桐城文化杂糅而形成的文化积淀。在张恨水身上有一定的体现,渗透于某些作品中,形成了独特地域文化色彩的人格气质、家国情怀、佛道意识以及浓厚的风俗景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国之家的交流频繁,国家的著名著作和文学都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让其他国家欣赏和学习,从而增加了国家文化的传播范围,但由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对文化作品的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文化背景的哪些方面对文学翻译造成了影响,并让译者重视这些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对文学翻译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一体化格局日渐形成的今天,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中美两国的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在表现自然与人文的主题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而地域文学主题为两国文学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都不离开它扎根、生长、发育的土壤。人类的地域情感对文学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边城》与《我的安东尼亚》地域文学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25-130
地域文化是理解当代抗战文学的重要视角和理论资源。地域文化是抗战时期文学重要的发展和存在形态,是当代抗战文学审美表现的重要因素,是当代两岸认同交流的重要资源,也是战后抗战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在地域文化的视角下理解抗战文学,具有文学阐释的历史合法性、审美性、跨域性与文化再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宁波地域文学的教学长期来还处于相当薄弱的状态。现阶段宁波高校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和加强地域文学知识,有意识地渲染一些乡土特色,是十分必要的。在具体的做法上,应该将课堂上的灵活讲授与课堂外的有效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时期的湖南文学集中体现了古代地域文学的二重性:既由于区域的封闭性而使自身带有突出的地域性,也因交通的开启而得以与主流文学时时保持着共通性。研究此种二重性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古代地域文学的形成历程及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15.
西安美术学院地处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这是我国一处非常独特、神奇的地域,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源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人文历史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优越的位置,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文化,融汇铸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以“黄帝精神、黄土精神、黄河精神、黄牛精神”为特征的黄土文化。黄土地域文化必然造就出具有黄土特色的艺术家和作品,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开展黄土文学教学,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唐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建国初是发端时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局限,但就总体格局而言,却标志着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起步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半期,研究者并未真正有意识从地域文化角度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但是梁启超、王国维特别是陈寅恪的研究却已基本确定了本世纪唐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1949年后至1976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本质上的变更。在十年浩劫期间甚至数量上也呈倒退趋势;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特别是最后十年,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唐代文学可谓一个热点,论著层出不穷,并且波及下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9.
以文化视角对当代“地域文化小说”的地域情结进行透视,既可发现小说与地域文化的不解之缘,更能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地域文化小说”的发展历程也镌刻出中国作家重新发现民族文化、重铸民族精魂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中国的巴蜀地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生命持续发展,没有中断,跟巴蜀地区非常有关系。在巴蜀可以找到一个极佳的立足点和精神关注点,总览维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的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冲突融合,总览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且往往是“谁得巴蜀,谁得一统”的历史进程。巴渝歌舞汲取了民间营养,始终接上“地气”,又生长出《竹枝词》等分枝。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要实现“三个回归”:“文学”回到“文学”;现代回到现代;中国回到中国。四川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大省,出现了郭沫若、巴金、李劫人、沙汀、艾芜、林如稷、何其芳、周文、罗淑、陈翔鹤等一批重要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