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振江 《教育艺术》2006,(12):79-80
在数学家眼中.“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现实中,数学是学生“最喜欢又最害怕”的学科。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培养的是应试能力,使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学生在机械性的劳动中逐步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更不用说体会到数学家们所说的数学美了。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数学教育中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了解数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探究的实施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数学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它能够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点抛砖引玉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发现过程,注重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动手操作、探求、体验,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数学实验这种手段获取更多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经颁布实施近10年了,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由于《标准》重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要求.一时间,出现了围绕《标准》的各种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的做法(探索)之类的文章铺天盖地,可谓是一派“繁荣”的课改景象.  相似文献   

6.
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精神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部分就有这样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显然,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的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数学教学要融科学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柔性,它需要的是渗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本文以“始业教育”为主题谈谈如何进行体现人文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黄勇武 《考试周刊》2011,(35):63-65
数学实验是一种思维实验和操作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实践,分析了开展数学实验的一般教学过程和具体操作,并且探讨了数学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阐述了运用数学实验有效实施过程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直接原因当是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重视和强调.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对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修订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教学的多元化,满足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鼓励教育创新,我国长期都实行“一纲多本”的教学策略.为此,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由多家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多套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可以说,这些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各套教材在体例和编写意图上各具特色.但仔细比较,由于他们对《标准》的理解不同,在具体内容的处理上甚至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使得教师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本人就“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的教学内容,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三套实验教材,作了一些比较(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第四条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数学作为一种普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结目标中明确地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即掌握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数学文化”的突出强调无疑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这一主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以下简称《解读》)已做了不少专门论述,但从理论的角度看,仍有不少问题需做进一步的思考勺分析.以下就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引起广泛关注.从而能对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并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一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颁布。课程标准理念鲜明、目的明确,对教师教学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鲜明的理念代…  相似文献   

15.
田奇述 《云南教育》2005,(32):16-17
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在我国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何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包含哪些内容,又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呢?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要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逯旭章 《青海教育》2007,(11):49-49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实践活动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林晓峰 《海南教育》2014,(22):67-6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提出的“过程的充分”,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的引领,使学生全程参与操作探究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课堂的操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讲究实效性,对整个过程有较好、较完整的预设,并且进行有力的执行和有效的监控、发现、调整、改进。那么,教师对课堂操作探究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控呢?一、全局的掌控,提高学生探究能力1.精心预设,面向全体。教师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20.
韦健兰 《中学理科》2006,(11):16-17
课程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可见,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已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情感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初中学科育人功能的体现,是教学规律和客观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情感与态度目标中的一个具体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就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谈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