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昕东 《垂钓》2007,7(2):44-44
时下已进入寒冬,按理说钓友们早该偃旗息鼓、刀枪入库了,可还有相当一部分钓友不肯罢休,纷纷投入到冬钓中。冬季垂钓,不论是在南方的户外还是在北方的大棚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钓点的水温非常低。我们都知道,一旦水温比较低,鱼的活动能力就会大大下降,鱼的吃口也会变得非常弱。因此,对于广大钓友来说,如何选用浮标可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水温高、鱼吃口好时用什么样的浮标都可以将鱼钓上来,可在水温低、鱼口弱的条件下,选用浮标就很讲究了。下面,我仅就浮标的标尾(实、空心尾)来谈谈冬钓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尚立和 《垂钓》2005,5(9):45-46
命题中的“钓半调倍”有两个含义:一是首先调浮标的钓目,测好水深后再调浮标的调目:二是钓目高度是调目的一半.调目是钓目的加倍。至于“三同一”是指:调目与钓目的高度差等于长子线与短干线的长度差.它们都等于一颗饵团在半水中压下标尾的高度。这种调标方法快捷、准确,垂钓时标尾能清晰反映饵情和鱼讯.适于使用悬坠底钓法在野外休闲钓。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郭红明 《钓鱼》2008,(1):26-27
(五)浮标的调整 根据野钓鲫鱼使用的鱼钩和鱼饵情况,正常外界条件下,最初开始垂钓时的基本调钓目数在软尾孔雀羽浮标一般可以设定为调4钓2、硬尾巴尔杉浮标可以设定为调5钓2。因为使用搓饵野钓鲫鱼时,1粒饵重一般可以压沉2到3目的软尾或者3到4目的硬尾,因此采用上面的调钓方法,基本可以保证下钩饵落底,上钩饵轻触底,钓组处于接近不灵不钝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钓鱼》半月刊2003年第10期江西罗致雄先生的《浮标之本》一文之后,我对罗致雄先生文章中的观点有些意见,现在我提出来与广大钓友探讨。文中称“何况垂钓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性娱乐活动,毕竟不是搞科研,不必过于认真。”及“没有必要在钓灵钓钝钓目上滔滔不绝,纸上谈兵大做文章。事实证明浮标在水里就像天空的云朵由不得你也不得它……”首先我认为垂钓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日益明显的分为两种:休闲垂钓和竞技垂钓。尽管垂钓不是纯粹的科研,但必须要认真的去对待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自然水域休闲钓,水情、鱼情都比较…  相似文献   

5.
吴延明 《钓鱼》2010,(9):12-13
根据浮标与钓组钓饵的运行轨迹和垂钓机制,浮标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成为整个钓组与鱼“谈判”、“对决”的神经中枢和灵魂。  相似文献   

6.
在市面上购买的浮标中一般分为“空心尾”(软尾),“实心尾”(硬尾)二大类,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是前段“实心尾”后接“空心尾”的浮标,我们俗称“龙凤尾”浮标。由于这类浮标的使用率较低,在这里我着重与钓友们讨论一下“空心尾”与“实心尾”这两个问题。弄清了这个问题之后,“龙凤尾”的问题自然也就明白了。关于浮标“空心尾”、“实心尾”之分的话题讨论了十多年,哪个稳定?哪个灵敏?众说纷纭。我翻查了很多资料、杂志,还未发现有人发表的文章能确切地剖析里面的正确分别。更可笑的是一些大师级的钓手据称一辈子只会用“空心尾”,换了一支…  相似文献   

7.
张福顺 《垂钓》2005,5(11):19-20
花心思钓过白鲦的人都知道,它是最难钓的高智商滑鱼之一,想要制伏它,钩大钩小、标尾粗细、浮标长短等诸多因素都需要仔细研究。您能在一天之内钓起十几斤烟卷大的白鲦吗?笔者尝试着设计了点钓浮标,使用由这种浮标构成的钓组钓遍大江南北,每年钓获的白鲦近千斤。经过近干次的对照实验和严格的实践考验,笔者推出了这种DXS-1型浮标(白鲦浮标),在这里把由它组成的钓组介绍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轻松俘获那些小滑鱼。  相似文献   

8.
李世新 《垂钓》2005,5(8):25-26
目前在水库玩休闲钓用的手竿钓组由七部分组成:线、浮标、钩、太空豆、浮标座、铅皮座以及铅皮。把这些东西构成一套反应灵敏、信号准确的钓组不是件容易事,并且钓组绝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根据水情、鱼情、天气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随时变化。在钓组的这七部分中,根据多年的垂钓经验,我以浮标、线、钩的调整变化作为主项与广大钓友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浮标科学     
《垂钓》2020,(4):34-37
我国幅员辽阔,水系发达,淡水渔业资源比较丰富,垂钓爱好者人数众多,数量可达数千万。台湾钓法传入大陆30载,其间大陆涌现出一大批垂钓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为我国的垂钓技术的推广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很多结论只是建立在经验总结之上,仅适用于某些特殊的情形,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无论是在调钓方法上,还是在钓组灵敏度上,抑或是对浮标的理解上,都呈现出自说自话、自圆其说,却又无法服众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吴刚 《钓鱼》2006,(10):29-29
在钓快鱼成为竞技钓鱼的项目后,关于标尖的话题已成为大家关心的内容。软尾浮标一般用于钓浮和钓底,都有良好的讯号体现。但制作者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做成空心和实心两种标尖,给人留下了悬念。空心标尖由比重比水轻的弹性发泡材料制成,特点是轻而柔,能自由弯曲而不折断。其与标体  相似文献   

11.
任志新 《钓鱼》2006,(9):13-14
凡喜欢参加竞技垂钓的钓友大都拥有许多浮标,本人虽极少参加比赛,但是同样喜爱浮标。尽管休闲野钓时经常使用的没有几支,但浮标情结却永远陪伴着钓鱼一生。我拥有的浮标一大把,但标型只有三种:碳脚的硬尾、中空长身的用于钓底、钓离底;碳脚软尾用于钓鲫及小杂鱼混杂的场合;竹脚短身长硬尾则用于钓浮,主攻对象鱼是翘嘴鲌鱼和白鲦。竹脚标重心偏下,翻身早,容易捕捉下沉过程中出现的鱼讯。钓鱼文章介绍的经验和自己几年来钓浮的实践的确是这样的情况。但此款标型能否用于钓底呢?与常规使用的瘦长身的硬尾标和软尾标相比,鱼讯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12.
邹台龙 《钓鱼》2007,(1S):52-54
我们常看到一般钓友在垂钓时发生钓组缠线的情形,就是说子线与母线或浮漂互相缠在一起。如果是轻微的缠线还好,万一严重的话,可能整组报销,重新再来是件麻烦事,一天之中发生个几次,相信你的钓兴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说要减少这类事情发生,我们必须从装备上改进,从整个钓组上改进,从浮标与母线上改进,这都非常重要,绝不要偷懒或图省事,这是钓技改进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底钓调标     
王怀斌 《垂钓》2006,6(11):17-19
现在讨论浮标的文章很多,特别是关于浮标的调钓。本人虽也谈过浮标,但从未谈过浮标的调钓。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这里我只说说钓底时浮标的调钓。 浮标调钓,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调钓浮标目的是什么,调的是什么,钓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说调钓浮标的本质是什么?调钓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垂钓前调目的设定,二是调标后钓目的设定。  相似文献   

14.
史为林 《钓鱼》2009,(22):18-19
钓友们钓鱼,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浮标和以这个浮标为核心组成的钓组。钓组入水后标尾直立于水面,能够准确及时地反应鱼吃钩的信息。如果标尾倾斜着歪向一边,或者稍有风吹草动,标尾便东摇西晃,或者轻微的水流就能把标尾冲歪,那将是很讨厌的事。这就是浮标的不稳定现象。浮标的不稳定固然和外力的作用有关,但外力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要考虑的是浮标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克喜 《钓鱼》2008,(14):24-25
我们在垂钓中,不时的会碰到风浪,有时甚至是五、六级的大风浪,用悬坠钓和传统钓都将无法进行,使人感到非常遗憾,因此几年前我便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自己提出的课题是:(一)六级以下的大风浪钓组能可靠定位,漂尾仍能醒目准确的显示鱼讯;(二)钓组灵敏度极大的提高,使其接近悬坠水平;(三)垂钓现场组装快速并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6.
尚立和 《垂钓》2006,6(9):4-5
《垂钓》2005年第八期刊登了《一个野钓者的浮标观》(以下简称“观”),笔者拜读了多遍。文中对“渔翁”5号实心尾浮标做了详细介绍,对在有风天和走水环境下如何调标、如何观标以及鲤鱼咬钩的鱼讯都做了精辟的讲解,笔者很受启发。但对文中的某些论述笔者持否定态度,今提出来与“观”商榷,也与广大钓友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钓界有传说:硬尾浮漂的灵敏度比软尾的高。其一种解释,认为软尾是空心的,空心的浮力大,浮漂下顿时漂尾增加的浮力就大,阻力就大,所以灵敏度低;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硬尾较重,可帮助浮漂下顿,所以实心的灵敏度高,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8.
《垂钓》2007,7(9):64-65
编辑部的同志们: 你们好!我们是上林县的几位钓鱼爱好者,最近刚刚接触到《垂钓》杂志。贵刊介绍了关于钓鱼的各种方法,我们读后很受启发。但有一个问题:我们对贵刊的一些关键词一无所知,比如浮标的调2钓3、调8钓2,这些术语让我们十分费解。对这方面的知识,贵刊今后能否介绍得再详细一些?  相似文献   

19.
吴芜 《垂钓》2005,5(2):38-40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台钓”,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浮标,以“达摩”孔雀翎浮标,调4钓2,造就了李维新、黄适之、王永贵为代表的一代垂钓大师。然而,拉饵术很快就出现了,擅长击底而在拉饵钓浮上总是跟不上钓技发展节拍的钓手慢慢发现:浮标的破水能力和稳定性其实是可以用标脚来凋整的。  相似文献   

20.
苏志勇 《钓鱼》2004,(7):34-34
《钓鱼专刊百期精选》第58页刊登了湖南李喜东先生的《浮标与假象》一文,文章对“浮标下沉的动作很大且速度又快,但是却钓不到鱼,即使偶然钓到几条空竿率也很高”的这种浮标移位与假象;隹确地进行了分析。前两天我在一次垂钓中,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借助于李先生这篇文章的指导,进行有效的应变,明显提高了中钩率。回来后又重读这篇文章,觉得文中对如何应变这种鱼情谈得不是很具体,这里想占《钓鱼》杂志的角与钓友们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