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0月16日至19日,首届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在武当拳的发源地湖北武当山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武当弟子与各界领导、来宾欢聚一堂,比武论剑,畅叙友谊。武当山变成欢乐的山,武当拳汇成友谊的大海。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澳门、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武当拳爱好者也从五洲四海汇聚在这里,寻找他们  相似文献   

2.
若愚 《武当》2005,(12):I0002-I0003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8日上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国术馆内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在此隆重开幕。来自英国、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和中国香港.澳门,广东广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八个国家和18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代表队700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大会。  相似文献   

3.
李蓓  罗莉娜 《武当》2007,(2):18-18
本刊讯2006年10月上旬,“首届武当太和门年会”在六朝古都南京拉开帷幕。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6省市,以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的国内外来宾,共计170余人齐聚南京,就武当太和门功夫的源流、发展、传播等事宜,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由武当太和门(南京)功夫总会会长范克平先生主持。该会执行副会长,  相似文献   

4.
武当混元功     
云烟散人 《武当》2001,(6):9-11
武当混元功又称“武当混元弥天大法”,“武当弥天大法混元神功”。因它在初级阶段以双手抱球而进行锻炼,故又称之为“太乙混元球”,简称“混元球”。“混元神功”传自武当太乙铁松别派,为武当宗传脉系——武当真宗丹派(脉)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武当太乙神功打手歌》记载的那样:  相似文献   

5.
栖心子 《武当》2004,(5):6-7
武当太乙五行功,俗称武当太乙五行导引术,是武当丹法的辅助功法。该功法主要以导引为主,是武当丹法以形引气的重要典范。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加强五脏的功能,使五脏坚实,精气充盈,为内炼成丹提供必要的帮助,是修墙补屋阶段较好的功法。望习者重视之。  相似文献   

6.
费华 《武当》2004,(11):34-34
武当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武当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武当武术既具有前景广阔的产业开发价值,又是武当旅游经济最生动形象,最炫人眼目的卖点,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发展武当武术,以满足人们身心健康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武当山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武当武术资源存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武当武术资源存在的内部优势是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品牌效应;内部劣势是管理不足、资源分散、效益颇低;外部机遇是政策扶持、文化振兴、产业聚集;外部威胁是文化竞争、项目挤压、观念偏差。基于以上分析,进一步持"产业融合"理念,提出武当武术资源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健康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教育产业五大产业相融合的开发路径。研究旨在为武当武术资源开发提供多渠道深层次的路径选择,创新驱动武当武术的多元价值,加速实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的"生产性保护"意义,以促进武当武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李发平 《武当》2006,(5):I0002-I0002
先生以笔当械,笔底生风,令世人景仰,《倚天屠龙记》与武当结缘,可谓为华夏优秀传统文化推波助澜,堪称弘武之功,武当子民之福,故借武当之名,表我盛情,寓情于理。  相似文献   

9.
王金安 《武当》2006,(11):46-46
金秋武当,天高云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湖北省第七届武当国际旅游节暨十堰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武术比赛,于9月16日-18日在武当仙山下的武当国术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关于武当武术问题的争论由来以久,至今仍未得到一种合理的定论和认可(《中国武术史》、《中国图书分类》中仍然没有承认其流派)。本文试从“武当”的由来,探讨武当武术存在的可能及起源。一、“武当”的由来及战争根据明确的史料记载和考古论证,春秋及战国早期,在武当山地区已有庸、巴、蜀苗、绞、卢、濮、彭、麇等多个古氏族部落和诸侯国先后在此栖息生存。他们被楚国称之为“南蛮”。其四周又有楚、秦、韩等大的诸侯国与之为邻。关于“武当”的来历,武当道教研究专家及楚国地方志研究专家认为:由于武当山地区“东达齐豫,南通巴蜀…  相似文献   

11.
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的技击对练,是道家内传技击上乘套路。它与武当内家拳独特的功理功法,一枝独秀,至今仍是道门众弟子以及武林界所渴望得到的上乘技击之术。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在对练时,充分体现了唯有道家才拥有拂尘这一独特防身宝器。它在  相似文献   

12.
赵幼斌     
《武当》2015,(3):47
赵幼斌,1950年2月生,祖籍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中国武术七段。现为陕西省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武协副主席,西安太极拳总会会长,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武当》杂志特邀编委等。兼任杨式太极拳总会(香港)永远荣誉会长,泰国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永远荣誉会长,和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太极拳组  相似文献   

13.
浣纱剑是武当剑法的一种,目前在国内很少有人习练。武当浣纱剑,是武当壬九门中的秘传奇技。今有武当壬九门二十三代传人郭华老师献出此技,以飨广大武术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王小龙 《武当》2005,(2):4-5
武当大力重手法全称“武当太乙混元大力五行重手法”,传说为武当山镇山绝技。该功法以道教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而定名,据传系明代宣德年间武当太乙真庆宫掌教坤仑道长所传,据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张筑昆 《武当》2000,(7):3-4
1999年3月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武当山.武当山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说起武当山,人们就会联想到武当武术。一般人对武当武术的认识仅限于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在电影《少林寺》中,和尚舞枪弄棒大声呼喝之后,电影《武当》中的道士又转起八卦掌,滚起了石球,总算给了世人一个武当武术不同于少林功夫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王玮 《武当》2009,(1):16
太极拳有六大门派,有以缠丝劲贯穿者,有以框架结构完备有走弧形划圆者,有以节节相随者,各拳法均以混元一体表现刚柔相济、动静相兼、神气相合。柔能克刚,后发先制,借力打力,在招熟、劲活、神明中产生功能,不论具备何种素质,均以圆而产生完整,求完整出真,出真即武当,武当是实践证明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针对武当武术文化如何进行国际化传播这一问题,以武当武术的来源与内涵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武当武术的思想起源、历史渊源以及武当内家拳的理论,诠释了武当武术文化的含义,进一步剖析了武当武术文化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武当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方式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藉此为武术主管部门制定武当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安 《武当》2006,(9):48-48
国家体育总局《武当武术现状考察与继承发展对策研究》科研课题实施研讨会,于7月17日至18日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云龙武术院召开,来自武汉体育学院、十堰市文体局、十堰市武术协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等多家单位的二十余名武当武术专家、学者、教授参会,并组成课题小组,由武汉体院教授、武术九段江百龙先生任课题组组长。  相似文献   

19.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20.
马杰  唐金柱 《武当》2005,(1):12-15
“武当太极十三势推手”是武当玄门丹派门内独有的一种推手锻炼技艺,也是太极拳技击用法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和“武当内功太极拳”套路相辅相成,拳架可谓理论,推手即是实践,当拳术套路炼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能内外合一,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将在练架中得来的刚柔内劲,运用到练习推手对抗中,以充分发挥推手的独特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