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反复学习修订版“大纲”,我深深体会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做到“三多三少”。即 :多读书少做题 ,多感悟少分析 ,多积累少讲解。一、多读书少做题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避免“琐碎机械的练习”。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技巧 ,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语文能力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语感问题。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不是靠多做题 ,而是靠多读书来完成的。读 …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本身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纲中的这段话强调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堵不住烦琐分析的路 ,就迈不开语文教学改革的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高耗低效的误区 ,必须从烦琐的分析中摆脱出来 ,提倡“以读为本”。“以读为本” ,加大读的训练力度 ,不是不求方法一遍一遍重复地读。“以读为本”在教学中怎样操作 ,如何落实 ,读的质量、读的…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7.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儿读书……只要是多读几遍自然上口,永定不忘。”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而有感情地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所以,“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后面的第一个学习要求,这足见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于永正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作、习。再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  相似文献   

12.
正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而其中的"读"历来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学生写作技能、语言表达技能的基础,更是训练学生语感、提高智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新课标就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锻炼语感、内化文本的重要途径,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认为,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性、渐进性、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敢读、想读、乐读、会读,  相似文献   

14.
白艳霞 《教育艺术》2008,(12):31-3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其“味”之佳法。  相似文献   

15.
对于阅读教学,于永正老师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以读为本,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归宿。他曾说过:"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桥梁和手段,离开读这个阅读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语文本领的掌握就是一句空话。""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阅读教学中,于老师始终把朗读贯穿于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堂中,我觉得,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19.
朗读能力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如何让学生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味,让语文课堂上的"读"绽放异彩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循序渐进,读有层次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将其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多读,做到读有层次,即要按照语文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各个层次准确到位的朗读中,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