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事业发展到现代,无论中外,有一个共同特征:更加重视受众。受众,在传播学中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受众意识,对不同类型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广播记者心目中要有听众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从事广播工作的编辑、记者,在日常工作中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根据广播的特点来撰写稿件?广播是通过电波传播声音进行宣传的,用的是有声语言,可以说是口头文学。广播没有报纸、电视有看的条件,加上广播受时间的限制,既不容许播送者详加细述,也不容许收听者从容咀嚼和回味。因此,广播语言的运用除了一般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以外,也有它某些特殊的规律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从事广播工作的编辑,记者,在日常工作中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根据广播的特点来撰写稿件?广播是通过电波传播声音进行宣传的,用的是有声语言,可以说是口头文学。广播没有报纸,电视有看的条件,加上广播受时间的限制,既不容许播送者详加细述,也不容许收听者从容咀嚼和回味。因此,广播语言的运用除了一般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4.
许彭 《新闻世界》2011,(4):51-52
广播记者和一般记者的不同处,在于他的采访和写作要考虑到广播是以声音取胜的特点,要善于录音采访和广播节目的制作。而广播驻站记者是广播记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广播驻站记者必须具备"求实"、"热诚"、"勤学"、"敏锐"、"吃苦"、"创新"、"应变"、"开拓"等关键素质。  相似文献   

5.
曾有这样一组漫画,某会议之前,主席台上的一位领导对部下说:“电视台的记者来了没有,没来派车去接;报社记者来了没有,没来打个电话让他来;广播记者来了没有,没来就算了。”这组漫画有多层含义,但最显而易见的是广播记者被摆在了可有可无的“老三”地位。 广播记者大可不必为“老三”的位子怄气。“天生我才必有用”。当今世界广播仍然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广播记者要有危机感,但决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有“三股气”。 应当承认,广播被推向市场以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广播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没有变。广…  相似文献   

6.
广播是以声音为载体来传播信息的。因此,要增加广播的可听性,就需要前方记者发回大量具有可听性的录音报道,这就对在异地采访的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身处异地的记者往往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那么,作为一名广播记者,如何更好地运用采访器材,完成采访任务呢?2002年,中国华艺广播(CHBC)先后推出大型异地直播报道《CHBC直播大西南》和《CHBC三峡不了情》,对广播大型异地直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广播记者毕生的努力是用声音去表现、诠解生活,与其他记者不同的是,广播记者要有“话筒思维”。简言之,这种思维就是透析声音,抓住声音,以声传真、传情、传理、传神。此时的记者不仅仅是受众的眼睛,更是他们的耳朵。  相似文献   

8.
通俗化是理论宣传的共同要求,不论是出版报刊,还是广播、电视的理论宣传,都面临着要解决通俗化的课题。其一,我国是十亿人口,其中有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竟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  相似文献   

9.
广播连线报道已成为广播媒体倡导推崇传播新闻的重要方式,成为版面媒体无法相比的独特优势。连线报道让广播的快捷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新、快、活,使广播新闻节目更加生动,营造了鲜活的现场气氛,提高了记者、主持人综合能力。连线要有统筹,要有策划也要连出地方广  相似文献   

10.
广播记者如何提高新闻质量、搞好新闻报道,直接关系到广播的发展。作为一名广播记者,我觉得要搞好新闻报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媒体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广播新闻编辑记者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近几年广播新闻媒体的增多、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对广播新闻编辑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之一要求广播新闻编辑记者要具备策划意识。  相似文献   

12.
如何根据理论广播的特点和规律来搞好理论广播中的经济建设宣传?我的看法是: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这里所说的“共性”,既包括经济建设的共性,又包括广播宣传的共性,还包括理论广播收听听众群的共同需要这个共性;这里所说的“个性”,是指理论广播宣传的内容既要符合理论广播必须姓“理”的宗旨,体现理论广播的个性,又要符合理论广播各层次听众的各自特殊需要,体现听众的个性。理论广播中的经济建设宣传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首先是因为经济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经济,而且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那么媒体的从业人员是不是就"顺天应人"地成为全媒体记者?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深的误解。全媒体记者的概念可以有,全媒体人才也可以有,但真正的核心记者队伍一定是专业的。事实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记者要成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全才并不现实。在全国一些中小广播电视台步履维艰的情况下,近几年秦皇岛广播电视台的经营收入却一直逆势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广播和电视作为两大业务部门相对独立运行,保持了两个专业队伍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保持了两个主体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并重,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同向荣最近,常有记者采访我,末了,总要问及中国广播发展的前景如何,广播会不会在将来被电视所替代,广播影视部在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方面有何良策……。现在,我可以郑重其事地再次回答诸位:广播电视并重,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是我国...  相似文献   

15.
要有一支广播记者队伍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中,为了使广播真正起到党的宣传者与组织者的作用,我们越来越感到有建立一支坚强的广播记者队伍的必要.只有如此,才能使广播充分发挥它特有的作用.当然,各级党报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报纸,是广播宣传材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再加上全党全民办广播,建立起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广播宣传的材料是不会缺乏的.不过,报纸的材料毕竟是第二手的材料;通讯员是业余的广播爱好者,同时他也不可能有广播记者的一套装备.为了争取宣传上的主动,为了发挥广播的迅速、声音、群众性的特点,就必须下决心建立一支广播记  相似文献   

16.
广播记者要采写优稿,必须打好理论功底,提升新闻嗅觉,敏锐捕捉好题材;要有扎实文化功底,具有积累知识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还要创新表达,精通写作;在写作手法上情真意切,以深情感人。  相似文献   

17.
广播媒体的新闻现场直播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这一新闻表现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作为广播优化自身功能的重型武器,作为体现广播新闻特色的新型产品,广播现场直播,越来越受到记者、编辑、听众和专家的关注,做好现场直播的前期策划和即时运作,成为广播人经常要面对的工作。如何做好前期策划和即时运作,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程新林 《视听界》2002,(4):38-38
现在广播影响在减小,领导不重视,当广播记者不是那么容易了。那么,广播记者应该怎么办呢? 一、不畏艰难,主动出击。作为一名广播记者,要敢于面对现实。请柬不到,汽车不接,也并非坏事。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拿出更大的精力,深入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影响记者开展采编工作的各种心理因素和心理品质。广播记者经常处于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中。面对新闻媒介的竞争,广播记者首先要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品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场报道,是广播、电视记者的一种报道方式。广播里的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述说,一边采录的一种报道方式。现场报道,集采、播、录、编(剪辑)于一身,是各种"带响"的广播形式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它不仅对报道的客体——客观事物,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同时,对报道的主体——广播记者,也提出许多的要求。换句话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搞出成功的现场报道。一般地说,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