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12月4-5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在云南省临沧市组织召开了2014’科技伦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生态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地学部常委会主办,学部工作局、学部道德与科技伦理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旨在分析科技发展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讨论不同维度的环境治理机制,探讨科学家在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中的责任,以进一步增进科技界和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后果的关注,构筑科学与社会沟通的平台,推进规范化、负责任的科学技术研究。围绕生态环境伦理与  相似文献   

2.
科技发展中伦理建设的内容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建设主要是针对科技发展的正负效应来探讨科技发展的出路问题。其基本内容为 :发展绿色科技、构建绿色伦理、确立绿色文明 ;其具体对策为 :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主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浅论科学技术的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会产生恶的结果、负的效应.为了克服科学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科技伦理在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疯牛病事件与英国科技伦理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疯牛病事件所引发的震荡不仅仅局限于食品安全和健康领域,更深深触动了英国社会,并促使人们意识到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越来越与社会、公众、伦理等因素联系在一起。疯牛病事件在改变科技伦理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科技发展伦理环境的建设。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同样面临着各种科技伦理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年,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通过对疯牛病事件的剖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英国当代科技伦理环境变迁的起因、过程、影响因素和实际效果,从而为探讨我国当代科技伦理环境的状况、制约因素、发展动向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参照依据,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伦理环境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不可想象的福祉和危害,使我们科技人员不得不不思考科技与伦理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科技与伦理的思考,科技与道德的辩证关系,科技发展的道德和发展伦理方面深度剖析了科技伦理学的内涵。充分发挥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建立美丽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科技社会形象的变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四个方面概括20世纪科学技术社会形象的变化:科学和技术日益一体化,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愈来愈大,科技社会化与社会科技化,科技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科技价值的非中性化,科技的客观权威性受到挑战,科技是福源还是祸根,科技的是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对科技发展的思考,科技事业不应成为私有后业,应该承认人类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应充分认识人类的知识水平的有限性,要充分认识科技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相似文献   

7.
脑科学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带来了重要的伦理与社会问题。国际上脑科学计划都把伦理与社会问题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欧盟脑科学计划(HBP)是把伦理与社会问题整合到整个计划中的一个典范,其一些做法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意义。这篇论文从理念、结构设计、伦理治理机制和开展的重要问题研究等方面,对欧盟脑科学计划的伦理治理做了探讨,总结其成功要素,提出了对中国脑科学计划的科技伦理治理及其他领域的科技治理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显现、科技风险责任主体的缺失、科技风险与效益中的公平性等问题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现实生活中引发了各种伦理问题,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伦理困境,对于这些困境的解决,既有赖于建立起新的应对科技风险的伦理观,同时也需要构建科技风险治理的伦理调节机制,并通过具体措施使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日益改变着世界,但由于人们对科学技术工具理性的无限制滥用,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离开了道德的制约、伦理的引导,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类自身等伦理实体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科学技术发展中蕴含着一些高风险,给人类文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而使科技风险问题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防范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危机,就必须唤醒人们的伦理觉悟、伦理生态意识,进而构建稳定的伦理-科技生态,从而使人们在充分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方便的同时,也拥有一个和谐的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0.
现时代的科学技术已波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人-科技-社会-自然之间多层次的道德与利益关系,当这种道德与利益关系出现冲突时,就会引发出伦理问题。 当前,随着科技的日益壮盛,科技伦理问题层见叠出,从不同层面表现出来,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问题也日渐突显。  相似文献   

11.
创新政策制订过程融合技术预见方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中保 《科学学研究》2008,26(5):994-999
 技术预见构建了政产学研相关利益者交流沟通、共同塑造未来的平台,其结果在科技政策制订和科技规划制订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创新政策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尽量提高创新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促进相关利益者充分有效的交流沟通,就创新政策制订中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是提高创新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手段。为此,加强创新政策制订过程与技术预见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政策制订模式变革入手,提出了创新政策制订过程中融入技术预见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创新政策制订过程与技术预见融合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吕一博  康宇航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59-1466
科技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科技管理工具,可以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支持。基于此,文章采用共现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三阶段的科技监测模型,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将科技监测的结果进行图谱展示。在此基础上,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进行科技监测的可视化实验,以此判别科技领域的深层次结构,为科技监测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技奖励在科技奖励制度中占据显著地位,前期研究表明,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广泛的社会科技奖励大多产生于科技发达国家。因此,作为政府科技奖励制度的对比研究,本研究聚焦于科技发达国家的社会科技奖励制度,选择覆盖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五国共计27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科技奖励,以面向领域、奖励方式、评选标准、评审过程为主要调研维度,剖析各国社会科技奖励制度的突出特点。比较发现,主要发达国家社会科技奖励历史积淀与影响力并存,各国社会科技奖励制度有相似也有不同。继而,在概览我国社会科技奖励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现实,提出助力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外交人员社会资本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外交人员是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他们主要是通过整合各类利益相关者来促进和促成科技交流、科技合作与科技交易,因此,他们急需培育和提升自身的社会资本。本文结合科技外交人员的职责和利益相关者分析,提出科技外交人员的社会资本主要是由利益整合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和科技洞察能力三种能力构成的,在对这三种能力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外交人员社会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各级指标进行了赋权,并进而构建了科技外交人员社会资本的定量模型。本文提出的理论观点和评价模型有助于快速提升我国科技外交人员的工作业绩和持续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我国科技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并把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科技工作的重心逐渐从单纯重视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发展并重转移。中国促进社会发展的科技政策已形成了由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专项科技行动和实验区、示范工程等政策工具构成的政策体系,并确定了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城镇化、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等若干重点政策干预领域。为保证科技进一步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建议政府应特别重视科技成果的公平分配问题,并着重防范科技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汝鹏  苏竣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13-1819
通过梳理现有研究,发现知识和价值是科技决策中政府与科学家互动关系的核心因素。辨析了不同科技类型的决策和不同政策阶段间知识和价值的分布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政府与科学家关系的不同。认为科技决策机制应该以匹配知识供求、促成价值共识为原则,针对"科技类型-政策阶段"空间中的知识和价值状态进行差异化设计。据此提出了中国科技决策机制的优化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Established on June 26, 1986 by the consolidation of four former CAS subordinates (namely,the Office of Policy Research, Division of Management Scienc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Section of Optimization and Overall Planning under the CAS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the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IPM), CAS,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It applies itself to theore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 into national strategies,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for S&T development. It also provides consultancy services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local authorities and CAS on issues concerning S&T development, social and economic growth, S&T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for an ethical impact assessment which can be performed in regard to any policy, service, project or programme involv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framework is structured on the four principles posited by Beauchamp and Childress together with a separate section on privacy and data protection. The framework identifies key social values and ethical issues, provides some brief explanatory contextual information which is then followed by a set of questions aimed at the technology developer or policy-maker to facilitate consideration of ethical issues, in consultation with stakeholders, which may arise in their undertaking. In addition, the framework includes a set of ethical tools and procedural practices which can be employed as part of the ethical impact assessment. Although the framework has been developed within a European context, it could be applied equally well beyond European borders.  相似文献   

20.
段小华  曹效业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73-1676
政府科技投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工具。评价投入的有效性应依据效率和效益标准,重点评价目标达成度、投入产出的成本收益和创新绩效。该文建立起有效性评价的方法、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以863计划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性评价及国际对比研究为例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