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呐喊〉自序》这篇文章就带有介绍自己生平和思想的意思。这里面反映出相应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很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2.
《<呐喊>自序》写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先生在自序中回顾了自己从十九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思想演变和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说明了他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产生的缘由和经过。《呐喊》共十四篇作品,在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就收了七篇:《社戏》(初中二册)、《故乡》、《一件小事》(初中三册)、《孔乙己》(初中五册)、《药》(高中一册)、《阿Q正传》(高中三册)和《狂人日记》(高中四册)。学生在学习过上述作品的基础上,再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鲁迅先生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写的序言。“自序”既记叙了作者从十九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生活的经历,又表明了他思想演变的过程,还反映了作者的文艺观点;介绍《呐喊》的写作过程、成因等,内容繁富,再加上自身经历,思想发展、《呐喊》成因三者有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高语第一册(2007年3月第2版)第13课《〈呐喊〉自序》第4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句中“喝采”一词应写成“喝彩”,此处的“采”字属于不规范写法。编者在编选课文时,如遵循鲁迅先生的原文,那么在下面应作注释:“喝采”是作者原著中的写法,现在的规范写法是“喝彩”。  相似文献   

5.
题解《〈呐喊〉自序》是鲁迅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作的序言,写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收在《鲁迅全集》第一卷.序是我国较早的文章体裁之一,梁萧统《文选》中就有序类。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序,绪也.孙炎云,谓端绪也.孔子作《易序卦》,子夏作《诗序》,序之义其来尚矣。”(见宋裴骃《史记集解序》注)序是一部著作的首篇,有的评介全书的内容,有的说明写作意图,有的则两者兼而有之.评介一部著作内容的,如卜子夏的《诗序》、汉孔安国的《尚书序》;评介一篇文章的,如晋皇甫谧的《三都赋序》(晋左思作《三  相似文献   

6.
高语二册把《〈呐喊〉自序》归到议论文单元,我认为是欠妥的;文章应是记叙文。 判断一篇文章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主要看文章的表现手法是以议论为主还是以记叙为主;其次看文章的目的是讲道理辨是非训导人,还是叙述事描写物感染人。 文章是鲁迅先生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中,作者叙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迁,从绍兴侍亲疾、南京学洋务到日本仙台学西医、东京治文艺最后到北京蜇居又写小说,可  相似文献   

7.
《〈呐喊〉自序》在历年来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直编排在议论文单元内。每当教到这篇文章时,根本无法按议论文的基本要点进行分析讲解。故而就《〈呐喊〉自序》的文体作一辨析。首先看文字表述。文章的文字表述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当然,并非某种文体的文章就专用一种表述方式,也就是说,议论文中也可用记叙、说明的方式。但一种文体一般是以一种表述方式为主体。世人皆知,《呐喊》是小说集,而序言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叙述创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序言的文体知识。2.汲取信息,明确《呐喊》创作的缘由及《呐喊》的创作经过。3.学习鲁迅反抗绝望,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呐喊》中的作品做大致观照。二、重点及难点:重点: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个别句子的理解。难点:作者的社会观和创作态度的理解。三、学法引导:1.课前预习。(序言两大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呐喊”;我眼中的鲁迅。)2.理解文意时,结合鲁迅小说、散文、杂文,鲁迅研究的相关评论等加以说明。3.课后阅读鲁迅作品及读本中的相关内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相似文献   

9.
《〈还乡梦〉自序》既是一篇序言,也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散文。作者以简洁生动,含蓄隽永的语言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追忆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同时也说明了这本诗集的创作意图。文章句句生动,字字含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语言艺术。一活用典故,精当别致文中多处活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凸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恋国,  相似文献   

10.
学情分析策略鲁迅的《呐喊》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品所折射出的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学生的记忆里都留下了鲜活、深刻的印记;《藤野先生》记  相似文献   

11.
我初到纽约时,看见那些方块形的房子,觉得没有诗料可寻。不料后来居然做了许多诗。《尝试集》的第一编,除了一首“百字令》,两首《如梦令》之外,全部是在纽约做的。自从我去年秋间来北京,——尘土的北京,龌龊的北京,——居然也会做了一些诗。我仔细想来,这都是朋友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方法本设计采用“双向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筛选学生自学过程中不能自主解决和合作解决的阅读疑问,整合出三个问题:关键词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什么?详写“消沉”生活为哪般?“呐喊”有何丰富内涵?教学思路说明一、关键词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什么?讨论:叫喊、大嚷和呐喊是本文中的三个近义词。第一个词出教学方法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本方案不用任何资料,不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而是运用最传统的对话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做最朴素的解读。(说明:从现实角度看,目前中学生受影视文化影响较大,感受理解…  相似文献   

13.
序文,一般写在著作的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作的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为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呐喊〉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是作者给自己的小说集写的序文。以前的课本把《自序》同《〈农村调查〉序言》、《〈物种起源〉导言》放在一起编入序文单元,以显示各自不同的写作特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因为作为序文,它毕竟有不同于一般文体的特殊性。单独排为一单元,以示对这种文体的重视,并有意识地引导青年学生去认真阅读和分析这种出现在各种书籍正文之前的序文。  相似文献   

14.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呐喊》里的许多篇章,都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中学课文中的范文,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等成了世界现代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所以研究鲁迅,少不了《呐喊》,更少不了《(呐喊)自序》。读《自序》,不只让人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之痛,更让人领悟出一位伟大作家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15.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命名为“呐喊”的原因。3.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二、教学重点:1.抓住作者介绍《呐喊》这条线索,理清脉络。2.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3.学会从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及步骤:1.导入新课:当代学生每天要面对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你们所要承受的压力来自很多方面。想要不断地进步,就要首先学会去缓解压力,去释放内心的苦闷,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你困惑的事情说出来。找个无人的地方大…  相似文献   

16.
刘庶凝先生《〈还乡梦〉自序》是一篇自序力作。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说明了诗集的创作意图,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深挚情感,读来倍感亲切。而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无疑是读者深受感染的因素之一。全文“引用”达十余次之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先生的《〈还乡梦〉自序》,既是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抒情散文,又是一曲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恋歌。它那优美含蓄极富文学色彩的语言,使人读后如饮甘醇,获得美的享受;尤其诗人那浸透在字里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 本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实用阅读》里的一篇课文.教材编者希望这篇课文作为实用文而不是作为散文来教和学.实际上,只要对比一下余光中的原文和课文,就能发现编者的课程意图.原文很长,编入教材删掉了很多,删的内容主要是第一部分充满感性、灵性,充满抒情笔调的文字.这些文字有很丰富的语文信息,非常适宜作为教材课文来使用,可是教材编者忍痛割爱了,意图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把文本还原成一篇实用文来教和学.  相似文献   

19.
于丹教授于2007年春节期间在"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庄子》心得,引起轰动,使广大电视观众也因此更加关注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及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古代道家哲学经典著作《庄子》及其丰富的哲学内涵,这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继承和发展。根据她的讲座整理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一书畅销一时,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但是无庸讳言,这部书存在的疏误错失也很多,学界多有商榷批评之声。本文仅从学术与语言的规范化方面指出《于丹(庄子)心得》自序中存在的多种瑕疵,加以辨析补正,并强调学术与语言的规范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正>从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看,文中最重要的内容应该不是对事实的记叙,而是针对事实展开的议论。如果能够仔细分析文中第一部分作者所记叙的四个事件,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呐喊〉自序》的第一部分其实是对国民的麻木做了四个层面的阐述。在叙述"变卖家产拯救父亲"这一个事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鲁迅在叙述过程中,并没有提到父亲的年龄、病况等一般情况,而是把叙述的重点定位在"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并在"侮蔑里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