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9,(4):18-18
我是1959年出生的,徐主任打球的年代我还是小孩儿,他和李局长(李富荣)都是我的偶像。最初和徐主任打交道是1979年,我进国家队以后,当时他是国家体委第一副主任,我和他直接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到了1981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世乒赛,成了中国队主力了,接触得多一点。那时大赛之前徐主任经常来看队里的训练,刚开始我觉得他高高在上,接触之后觉得他非常平易近人,很随意,没有当官的架子。  相似文献   

2.
说起做剪报,那还要从我年轻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我是一个非常痴狂的影迷,最喜欢的电影演员是孙道临,不但看过他主演的所有电影,有关他的任何一条消息,我也如数家珍。每次从报刊上看到他的新闻,我都非常兴奋,后来就渐渐产生了做剪报的想法。我把自己所能收集到的有关孙道临的报道全部剪了下来,然后粘贴在一个大册子上,看到好看的图片,也不放过。没过多久,这本孙道临的明星剪报就变成了厚厚的一大本。直到今天,它还摆放在我的书架上。每次拿出来翻阅,都会让我找回过去的美好回忆。不过随着结婚、生子,再加上工作压力的增大,后面的很多年里,我都把剪报忘在了脑后。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心愿     
记得刚练球的时候,身边总少不了父亲的身影,他是个铁杆球迷,在我的眼里,他的爱球之心无人能及,可惜时代的悲剧使他无法得到良好的训练,这也是他今生最大的遗憾。于是父亲就希望他一生的心愿能在我身上得以延续,希望有一天儿子能捧回胜利的奖杯。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3,(10):43-43
对,心思都在团体上了,我作为团队的三号,很想每一场都能为队里拿一分,在赛前集训旧勺时候心里就有这个目标。所以在集训的时候我练得不错,也很刻苦,练了一个星期脚上就起泡了,当时周指导和刘赛姐调侃我说,如果脚上能起三个泡,我们就肯定能拿冠军,因为我们团体淘汰赛要打三场球。结果我脚上还真被练出了三个泡,还都在一个脚上。周指导说我有进步就是因为练出泡了。  相似文献   

5.
袁杰 《足球俱乐部》2012,(17):48-53
黄油手,谁都有一失手成千古愁 显然,前文提到的巴尔德斯就是总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一个.当巴尔德斯还留着一头秀发的时候,他干出的无厘头的事情就已经不少了.那时候,他现在的队友比利亚是他的克星,进过巴尔德斯不少球.每次巴尔德斯看到那一撮小胡子就紧张得浑身哆嗦,他被比利亚用左右脚都射穿过,被头顶破过,到最后比利亚用屁股就能进巴尔德斯的球.  相似文献   

6.
夏娃 《乒乓世界》2000,(10):16-17
看男单决赛的时候,我心里比较激动。这次奥运会之前我已经感觉到孔令辉有希望拿冠军,一是他状态不错,二是抽签也挺有利,非常有机会。我也能看出来,他对这个奥运会男单冠军也是梦寐以求的,就像我去年对45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的渴望一样。  相似文献   

7.
支柱     
《新体育》2010,(10):36-37
费德勒没有专职教练已经很长时间了。他一直独自应对那些源源不断的挑战者。即使从巅峰状态滑落.他也还是坚持一个人战斗。以至于他的球迷每次看到别人的教练,都会在心里暗自祈祷:“麻烦你找个教练吧,罗杰。虽然他不一定能在战术上帮到你。但多一个人在场边坐着就多一个支柱。”而且他还能用口型告诉你:“这个球出界了,不要浪费你挑战鹰眼的机会了!”  相似文献   

8.
    
《篮球》2006,(11)
"我相信新赛季大家的篮板球数据都能有所上升,因为会有很多投偏的球可抢。" ——这是来自威德的幽默。在奥尼尔带头痛斥联盟启用新球的风潮中,威德也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奥尼尔说改换比赛用球是NBA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决定之一,新球就像玩具店里的那些便宜货,表皮太滑,尤其是在沾到汗水的时候,简直就抓不住,会使投篮命中率下降,失误增多。威德在全盘赞同沙克理论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篮板球数据上升论。另外,联盟首席地面指挥官纳什也不约而同地批评新球。他的观点是大家对老球的特质实在太过熟悉,每次投篮、传球、抢断甚至摘篮板球,都要靠本能化的球感来做出判断,而新球让人没法跟着感觉走了。  相似文献   

9.
我的发烧史     
一、儿时梦想篇 小时候就很喜欢打乒乓球,那时院里有两张石桌,由于条件差,用的是一块长木板或一些砖头做成的网。球拍就更不用提了,用的是自制的光板,甚至就用瓦片来打。乒乓球是八分钱的“象”牌,只要球还能弹得动,我们就还是打,直到实在打不了了,才将球剪碎做成烟雾弹,享受着在烟雾袅袅中欢呼的那一刻快乐。有一个伙伴家里比较有钱,用的居然是五块一副的球拍(当时买拍的概念还是成对的买,店里好像也不单实),着实让我们茨慕不已,我时常梦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拥有一对,但当时父母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七月三伏天的傍晚,雷阵雨即将到来,天空中不停地响着雷声,闷热的像进了蒸笼,空气湿的像要拧出水来。 我从办公室里下班出来,心里一直在斗争:要不要去啊?今天可是间歇,累着呢……心里斗争着,可是脚却不知不觉地向操场走去,心里再一想:去混着玩玩,能跟就跟下来,不能跟就不跟,再说了跑完还能跑大家伙儿一起吃个饭呢。  相似文献   

11.
突如其来的胜利 1997年,是我运动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年。 来国家队10个月后,我就被调到了陈雄教练组里。陈指导是湖南人,和我是同乡,我还是个细伢子的时候,他就在省里看过我训练了。可是当时听说要到他手下训练,我心里还有点不乐意呢!因为我当时在王红卫教练那组练得很好,而且训练气氛轻松快乐;而陈指导在训练  相似文献   

12.
儿子从小跟爸爸奶奶,4岁时才接他来北京。记得四.五岁时,他能说出很多儿歌、唐诗,后采偶然发现他特喜欢舞刀弄枪,不是嘿哈,就是打杀。只要电视里一演武打片,小眼睛盯着电视就一动不动了,晚上睡学前还得缠着让我讲武打故事。不过6岁后再教他儿歌,他就嘟起小嘴,满脑的不高兴。真是的.以前不是教他“小老鼠.上灯台……”就是教地“高楼大桥下,游过一群鸭连我都觉得乏味。干脆,就教他武术得了。习武能健体强身,又能适应儿童好动的特点,儿子准高兴!还是上小学的时候,一次打架失利后,我决心学武。母亲带我去了一位武帅,跟他学…  相似文献   

13.
编者:中国人的事情,从来都不能只看表面,关于七十年代,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说不出什么。我只是希望,一切能够正常。在1972年的时候,领导找我交代一个任务,说有一个很有名的欧洲导演叫安乐尼奥尼,他要到中国来拍一部反映中国的电影。据介绍是周恩来总理邀请来的,要求我们要接待好。第二天的拍摄中间,拍到南京路的时候,我就觉得你老是拍我们不好的东西,老是找我们这些落后的东西拍,心理上当时就觉得不平衡,几次以后我就跟他轻劲了。我说:你再这样拍的话,我不  相似文献   

14.
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就在我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得知杨晨转会去了法兰克福队。一想到以后很难再见到他,心里就有了点茫然若失的感觉。认识杨晨有五年了,那时的杨晨还只是一个大男孩,一个追梦少年,一个刚刚升人一线球队的年轻小将。1994赛季刚开始,我和杨晨在先农坛聊天,那天我们的兴致都很高不太爱说话的杨晨给我讲了许多他的故事。我得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风里雨里都坚持送他去离家几十里远的体校训练,可谓用心良苦。在杨晨…  相似文献   

15.
记得儿时的我,经常替父亲拿着衣物,呆在大院里的那个球场边,看着他和一群人把一只红色的皮球挥来舞去。最后,总是拌着一声“好球”,那只皮球被扔进了高高的篮筐。有一年,一个天空晴朗的下午,父亲好像刻意地将我带到了那个球场。他把一只皮球递到我面前,说:“你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个球抛到那个铁圈里。”于是我第一次摸到了篮球,捧起来,乱七八糟地胡扔了一气,错尔撒进了_一个,我就好像做了一件大事,白头肴着父亲,希望能够得到他的赞许。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这个游戏叫做_’’打篮球”;从那时起。父亲敦经常带我去大院里的那…  相似文献   

16.
我就是我     
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标准的恶棍,可他却能在场上做出让人感动的善举;很少人相信他会循规蹈矩,他的行为则可以让所有希望破灭;很多人以为他要结束职业生涯的时候,他却为梦想留了下来。他充满激情,他特立独行,他无法猜测,他难以琢磨……他就是保罗·迪卡尼奥。  相似文献   

17.
规则问答     
《网球》2010,(1):103-103
死球还是活球? 机会终于来了,我死死地盯着球,一个火箭正手,球径直冲向对方的场地。当我在心里暗暗窃喜以为这分非我莫属的时候,我的“火箭球”砸在了“守候”在对方场地上的一个球。这一下“火箭球”蹦得老高,数秒后对方把它当做高压球暴扣下来,我脑子突然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8.
规则问答     
《网球》2012,(10):149-149
规则就是规则 在前不久,与一位我暂且称他为球友的人进行了一场单打比赛,不是那种有组织的比赛,就是我俩单独约的切磋赛。在比赛过程中,对方打过来一记明显会飞出底线很远的球,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界外球,就在球还没落地的时候用手将它接住了,同时呼报界外。这样也省的我还得等球落地再去捡球。可对手说球还没落地,怎么就能判定一定是界外?他说根据规则他应该得到这一分。而我认为打着玩的比赛,对于这么明显的界外球还这样讲规则有意思吗?最后我们不欢而散,请问我做错了吗?你所说的情况在业余比赛或是非正规的网球比赛中经常出现。其实规则很明确,选手在球没落地之前击打来球被视做认为对手的球是好球,或不确定对手的球是否出界,而用手接住球更是不行的。很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在与熟识的朋友间进行比赛时,也会经常用球拍接住还没落地的界外球,的确省时省事。但是,这都是在比赛双方默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规则就是规则,如果对手认为你这样做违规,你无话可说。而且,为了比赛的公平性以及避免养成坏习惯,最好还是等球落地之后再接球。  相似文献   

19.
徐小逆  郭红明 《钓鱼》2010,(8):64-65
老爸爱钓鱼。爱到如痴如醉,有水必钓,三天不钓便心痒难耐,必出门一战方解心头之渴。我在外求学时平均每周接到四次我妈的电话,每次没说两句她就开始诉苦:“你爸又钓鱼去了……”也不能怪我妈抱怨,老爸早上五点多起来钓鱼,晚上十二点了还不回家。节假日出门钓鱼不说,就连工作日,他一看没活干,也能立刻开车去水库。老爸还常常拿这个教育我:“要好好工作,等到你能说了算的时候,也可以想什么时候钓鱼就什么时候钓鱼。”弄得我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20.
一次上活动课时,我带着学生打篮球。轮到我投篮了,我站稳了,深呼一口气,将球投了出去。结果,球擦着篮框掉了下来,没进。站在我旁边的潘伟不屑地说:“老师,让我来。”我将球递给他,他熟练地举起球,抬起手臂,伸臂、压腕,一个漂亮的弧线,球应声入网。 我不禁大喊一声:“好球!”其他的学生纷纷围了过来:“你会比老师行?”我大声地说:“对,他比我投得好,你们看他投”。我把球递给潘伟,说:“投给他们看看。”潘伟拿着球,看了我一眼,拍了一下球,抬肘、伸臂、压腕,又一个漂亮的进球。学生们欢呼起来“好球!好球!”一个女生悄悄地说:“廖老师还没有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