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勒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海勒的小说从男性视角出发,遮蔽了女性的情感世界、自我主体;把女性塑造成低于男性的“第二性”、“他者”、“另类”,要么是自然“性”征的符号,要么是欲望的化身,要么是死亡的象征,处于边缘和弱势地位。女性作为一种意象,指代肮脏的、可怕的、疯狂的异己力量,它与荒诞的社会合谋,共同构成对男性安全感的威胁。海勒通过对女性角色的设置,进一步强化小说主题,但是文本叙述方式呈现出的贬损、消极、厌恶的基调隐含了其鲜明的男性主义立场和性别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2.
魏洁 《华章》2011,(25)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本文以曹禺代表作《雷雨》中部分人物对白为例,从范畴的模糊性来探讨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  相似文献   

3.
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范畴化是人类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中看到相似性,并依据这种相似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某一概念的非任意的心理过程。范畴化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畴理论经历了经典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时期。“家族相似”是范畴化理论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深化了人们对范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语用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因此本文就范畴的模糊性来探讨模糊语言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言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语用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尤其体现在词的语义上.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语用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尤其体现在词的语义上。  相似文献   

7.
壮民在生产生活中,以周边的事物为素材,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类分和表达,创造了“坡芽歌书”。壮民以对事物具象表达、类比呈现和分解重组等方式,实现了符号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和结构的多样化,既完成了符号的审美形式,又使符号背后丰富的意蕴相伴而生。  相似文献   

8.
认知范畴与范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事物分类的心理过程即范畴化过程,其结果即认知范畴。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概念的形成以认知范畴为基础,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词又通过概念来反映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人们通过概念化能力构成了概念体系,从而决定了语言的意义,因此,语义不是客观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以外,而是客观现实和认知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认知主体运用代表事物的符号表征进行的内在加工过程。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种方式。英语隐喻是英语为母语的人特有的认识事物、建立概念、表达情感的一种隐喻方式。学习英语如同其他语言一样,离不开语言环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是实施新课标、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范畴化理论的等级结构及其过程进行了粗浅探讨.范畴化是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范畴化有三个层次,即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原型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得到最好体现.范畴化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经历了无范畴,范畴化,非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丝路物质文化是丝绸之路诸民族的政治、文化等多向度交流的产物“,马踏飞燕”作为丝路物质文化的代表物,成为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象征符号,“马踏飞燕”即中国。从“马踏飞燕”的发现到发明经历了一个建构过程,对“马踏飞燕”的物质性诠释学总体体现出物的历史性、物的政治性与物的符号性与复制性三个特征。物的历史性指“马踏飞燕”作为物,是文化记忆的媒介与储存器,其承载着传统墓葬文化记忆、地方性文化记忆、丝路文化交流记忆与中国神话记忆,呈现出人们的审美认同与情感认同。物的政治性指“马踏飞燕”既是微观权力与宏观权力合谋的产物,同时也是语境转换中虚构与重构的结果,物作为身份与权力的象征。物的符号性与复制性指经过权力话语表征的“马踏飞燕”成为一种“文化资本”,借助图像、雕像、声像、戏剧及文创产业等新媒介与艺术形式,在将马踏飞燕作为一个物机械复制生产的同时,也将其作为一个概念进行生产复制,通过意义重构与变形生产,形成马踏飞燕“表征群”,生成新的价值与意义,成为具有多元意义的文化符号。对“马踏飞燕”这一历史流传物的物质性诠释学分析与考察为丝路物质文化的研究提供一条可鉴之路。  相似文献   

12.
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中幼儿对美术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起当今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瑞吉欧·爱米里亚学前教育系统有两大特征,除方案教学外,另一大特征就是鼓励幼儿运用美术语言或其他符号表征系统,记录和表达他们的记忆、想法、预言、假设和情感,在探索世界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中,儿童画、雕塑、手工作品以及其他表征物十分完美地表现了幼儿对世界的理解,阐明了幼儿对其所探索的事物的认识和建构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幼儿的情绪情感。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对幼儿运用美术语言的重视,明显受到了当代将符号语言看作儿童多元智力表现的形式这一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对客观存在的令人身心愉悦的事物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创造过程 ,它既包括对外在的“形象美”的感受 ,也包括对内在的“意象美”的趋同。美育的实质是使个体心理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中达到自由平衡 ,令个体人生艺术化 ,因此 ,美育是每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设计目标和效果。传统的学校美育教学 ,要么注重技能训练和知识堆砌而忽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要么淡化美育的寓教于乐 ,以情感人的特性 ,忽视学生对美的体验、享受过程 ,将美育“德育化”。这两种做法 ,都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中的原型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也称现代范畴理论。对比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和古典范畴理论的区别,可以归纳现代范畴理论的优点。通过语言中的原型范畴实例论证可知语言是人类认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中的量是有关事物、事件或者性状的大小、范围、程度等的范畴,量范畴形成一个系统。汉语量范畴系统分为量类和量值两个次系统。量类次系统根据指涉的对象在语言符号系统内外而分为语言的量和事物的量,其中,语言的量进一步分为语气量和情感量,而事物的量首先依据在量范畴系统中的地位分为基本量类和派生量类。派生量类是在基本量类基础上增加特定的参数得到的,这些参数是开放的。量值次系统主要有大小、界限、比例和次序。量类和量值的组合可以确定一个量。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无论父母、老师对他们多么好.他们都无动于衷.因为他们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情感这方面他们是消极的.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有口无心.要么胡编滥造.要么写一些低幼化故事.干瘪无味:针对孩子们情感上的审美疲劳.我试图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学会感动.并且能用语言把自己的感动表达出来。于是我设计了一堂“学会感动.学会表达”的语文活动课。  相似文献   

17.
从“两极”到“共有”——论课程政策制定的思维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政策的制定摆脱要么集权化、要么分析化的悖论,需要从思维上进行根本性的转换,这种思维转型表现在制定课程政策时,力求做到“变控制为参与”、“变寻求差异为寻求共识”、“变二元对立思维为共有思维”,从而使每一位与课程相关的人员都能积极参与课程政策制定的过程,表达各自的愿望,共同为我国课程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概念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揭示事物共同属性的思维形式。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是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建构过程,即通过动作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等不同的表征形式进行多层次表征,在不同表征系统中逐步完成概念本质的深层次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表征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抽象概念和已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下面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围绕多元表征方式对三角形概念教学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是情感教育。基于言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情感教育最独特之处,也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情感教育所独具的优势。“言语是记录人生体验的心灵符号。无论你愿意与否,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言语记录心灵,要么是文本的,要么是话语的”,  相似文献   

20.
达利用理智将自己的梦幻、想象及非理性的事物进行立体空间的重组,特意"实验"混乱无序、颠倒错位的异度空间的构建。在对视觉图像的表达方式和观看领域的颠覆中,认同体验激情涌动、缺失的情感得到补偿、失落的自尊得以回归、受挫的自我达到超越,从而真正获得了"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