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译作最早将密尔、亚当斯、斯宾塞等欧洲思想家的思想引入中国,在当时的思想界引发了强烈的震荡,同时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也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严复早期和晚期思想呈现出的"矛盾性",学界对严复思想的定位和评价至今依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地整理研究严复思想的具体视角和严复早期、晚期的政治思想,通过保守主义的研究角度,得出严复毕生的政治思想具有一贯性的结论,这种内在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保守主义的政治立场上。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严复的文化思想被当作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由先进到落后、由学习西方转向回归传统的典型 ,严复“早期进步 ,晚年保守”似成定论。本文针对严复思想评价中的一些偏误 ,通过分析严复独具特色而又一以贯之的中西文化观及其文化选择的现实原因 ,探讨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对中国文化近代化过程的艰苦探索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初,中国被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丧失了金融货币的自主权,在外国银元入侵和本国滥发铜元的双重影响下,清朝国内货币流通体系极为混乱,货币制度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严复客观分析了清末货币乱局,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主张。严复的币制改革思想使用国际比较分析方法,扩展了国人的视野,开拓了国人经济学案例研究的先河,也是西方经济理论中国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渐进式的改革主张仍有现实启发意义。我们应借鉴严复广纳众流的务实研究方法,进行币制改革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把握货币自主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要取信于民,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人,字又陵又字几道,是晚清社会一位学贯中西的启蒙先驱,是思想敏锐的学者,是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的中国人.严复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此,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名著.严复在译介西学名著同时,引进了与文化同姻的西方现代版权制度,并对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版权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版权思想.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严复但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他们还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 ,发表了大量的著述 ,形成了具有共同特点的教育思想 ,因而他们也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教育家。康有为、严复由于各自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实践的不同及思想认识的不同 ,所以他们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在戊戌年间有着许多改造国民性的言论,主要包括开民智、抨击科举、大办学校、兴女权、戒缠足等。这不仅对于促进戊戌变法思潮的传播和揭示清政府的腐朽具有积极作用,而且与其东渡日本期间创立"新民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但国内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关注于他的"新民"思想,而对于他戊戌年间国民性思想的研究却略显不足。本文正是以此为契机,希望为研究梁启超的国民性思想尽其绵薄。  相似文献   

7.
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国近代化总体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1905年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民性改造思想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直接间接地影响了辛亥革命的产生和结局。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改革思想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转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全部情感与习惯,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给了我们民族无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古老的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改革思想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其中改革之变是对变易思想这一传统文化的深化认识,中庸之"中"为改革的渐进性提供了基本路径;改革的人民性与民本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笃行思想与改革的实践性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批判扬弃、创造性转化,诞生了具有中国底蕴和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从中西文化优劣互补的角度对奥林匹克文化中因素进行了阐释,并对中国国民性消极成分进行了剖析,初步探讨了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国国民性的正面影响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对奥运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遭遇了数千年来未有的局面,在西方列强侵入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处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思想界异常活跃。宣传进化思想是康有为和严复对近代思想界的一大贡献,学术界通常把他们划归为庸俗进化论派,但二者进化思想在内容、动力、目标、主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追求,始终伴随着知识分子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刻思考,体现着鲁迅"立人"思想的延续。这一世纪性的文学主题,体现着中华民族在追求国家现代化道路上的民族自省精神与民族忧患意识,也是激发民族自新、自强的巨大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严复思想的视角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严复对西方文化的深刻透视使其在对待传统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中西、体用"论争,对当代中国武术的内部争论有着启示意义;同时严复思想局限于时代背景,其所倡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当代武术发展需要警惕的;最后,从严复所提炼的翻译学"三字经"中,可以总结出中国武术传播的三字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渊源的一个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高度升华和提炼,二者不可分割,这也构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的一个方面。这一特色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与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4.
青年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影响十分深远广泛的名言,在思想上应受到经由陈独秀、蔡锷等人传至中国的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日本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但这句中文名言应是毛泽东首先使用而流传于世的。青年毛泽东在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时深入批判了中国传统身体美丑观和身体动静观,从一个独特视角提出了强体健身、文武并重的新民见解。从现代体育观的维度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缺陷,改造国民性,寻求新的救国之道增加了独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可谓是中国翻译思想发展的一个标本,通过分析严复提出"信达雅"的过程.可以窥探到中国翻译发展的成就与局限,即中国气息.仅仅具有中国气息的翻译学现状局限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国翻译学研究从中国气息走向中国气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5年足球改革的深层含义在于再度重视身体主义。身体主义具有抗拒工业化、信息化时代负面影响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人所选择的斯巴达式生活方式有历史的逻辑关联度。足球改革体现出其自然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充分关注足球中的自然主义元素有利于中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一种对传统中国人尚文黜武价值观的修正。自然足球源于自由意志,注入自由意志的足球还可以更为深刻地改造中国的国民性,有助于激励中国人对人性自然性的重新认识。 足球可以更好地排列出一种有关德、智、体的新型的内在秩序,并在更高的层面优化三者的社会功能。在高强度竞争化的现代社会中,足球中的野性主义、自由意志、自然主义的元素会焕发出新的意义,并对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的建设增添新质,同时也将儒家文明推进到一种新境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传统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后现代教育思想的辨析,梳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课程文本体系开放性的阐释,厘清其对我国体育课程体系中理念、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在当代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局限性,为中国体育教育范式的视点位移和摆脱现实困境谋划方向,指出后现代教育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干预是有效的,同时也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位先驱人物,是积极倡导尚武救国且身体力行的革命家。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陈独秀生前所著文献为依托,对其尚武思想进行梳理研究。寻绎了陈独秀尚武思想形成的社会性、国民性、个人经历等因素;阐释了其立足教育、扎根身体、依托群众等方面的思想特质;厘析了其尚武思想及实践对近代拒俄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佳 《职大学报》2008,(4):7-10
萧红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她独特的生命体悟和女性情感体验,却又不乏对国民性弱点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她的小说以鲜明的散文化特征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述模式,并与自传式的叙事方法、诗意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这既是对小说传统的背离,同时也是对小说文体的一种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的思想,至今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反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更是意义重大。分析"和为贵"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指出这一思想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所体现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