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之歌     
当雨之讯来临时,人们能感觉到的是一种风之美。微风把树叶吹动起来,奏起了"沙沙沙"的音乐,这是雨之歌的前奏。当前奏结束时,雨之歌开始奏响。啊,让我们用心聆听吧:  相似文献   

2.
雨中古巷     
默默亏宁着 隙 首 间 一 的 子 着 谣 板 巷 奏 歌 石 的 演 的水 着 淌 老 在 天雨 顺 流 古 正 秋落飘 久 上天 悠 着 曲 板秋 么 奏 乐 石在 那 演 的 的丝 是 天 老 滑雨 还 天 古 亮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雨中古巷@陈行$江苏阜宁中学高二(3)班  相似文献   

3.
令我最难忘的歌不是古典老歌,也不是文艺晚会上的流行歌,而是一首呼唤雨的歌。这一首呼唤雨的歌是我一年级学的,歌名叫《小雨沙沙沙》。  相似文献   

4.
《雨巷》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诗通过对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描写,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本文说说该文的说课稿。  相似文献   

5.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新读写》2009,(7):13-14
《昆明的雨》,作者不直接写雨,而是写昆明雨季中的茵子、杨梅、缅桂花,看似与雨无关,实是以此作衬托,更充分地写昆明的雨;《秋雨》,作者用大量比喻、象征,诗化了秋雨;《雨之歌》,则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唱出了雨之歌……三篇佳作手法不一样,但都把雨写得饱满、切实而形象!  相似文献   

6.
钢琴教学是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钢琴演奏需以气为本,整体放松协调地练好断奏;先慢后快,慢中有快,步步有素地练好连奏,是钢琴入门训练之基础。  相似文献   

7.
听,下雨了。朦胧中迎面扑来的清香,是雨带来的吗?不一会儿,耳边传来“淅淅沥沥”的声响,似很轻,又很有节奏,我不禁放下手中的书,认真倾听雨奏下的乐章。  相似文献   

8.
说歌     
人不奏犷z我爱歌,如同爱我的脸,没有原因,因为爱所以爱。我爱朴树的《白桦林》,一首歌句勒出一个凄美的故事l我爱谢霆锋的《慌》,如此真实,就像现实的我们。我爱温岚的《蓝色雨》,虽然幽默,却不幸是黑色的。我爱林俊杰的《会读书》,我爱歌,如同爱我的脸,没有原因,因为爱所以爱。指导教师赵东明说歌@孙龙$安徽安庆市一中高一(13)  相似文献   

9.
《后山诗话》谓:“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王世贞《艺苑卮言》日:“昔人渭铜将军铁绰板,唱苏学士‘大江东去,…….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使江波鼎沸。”陆游亦日:“取东坡词读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相似文献   

10.
对《雨说》这首诗的主要观点如下: 《雨说》这首诗以“雨”为抒情主体,运用拟人化的形象,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吟唱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挚爱之歌。是对祖国改革开放之初“滚滚春潮”的赞美,是以儿童象征祖国改革开放将带来勃勃生机和美景无限。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教学应当给学生带来快乐"和谐"的感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奏音阶、旋律时的重复,奏节奏变化时融入生活元素,以及自娱自乐创编歌词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体会、学习到音乐中的和谐之音,使小学音乐课堂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2.
张仙娥,武穴师范学校迁建办设计师,1981年毕业于长江水利水电学校。1994年底,丈夫不幸去世,完美的家庭残缺了。在张仙娥几乎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时,长江水校791班全体同学开始了爱心行动,奏起了爱之歌,鼓起了她重新生活的勇气。这是791班的自豪,是校友感情的结晶!同时,向人们展示,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才能有这样的行动,才能奏起这样的情歌!  相似文献   

13.
毛诗《周颂·武》小序云:“武,奏大武也。”故认为武诗为大武。孔疏正义亦云:“武诗者,奏大武之乐歌也。谓周公摄政六年之时,象武王伐纣之事,作大武之乐。既成而于庙奏之。诗人覩其奏而思武功,故述其事而作此歌焉。”孔疏是从郑笺而来,朱熹亦为“周公象武王之功,为大武之乐。”其实毛诗注已明确指出:“非乐者,缘民所乐于己之功,然则从武王用武除暴为天下所乐,故谓其乐为武乐。武乐为一代大事,故历代皆称大也。”这是说武诗非乐,亦非大武。《礼记·朋堂位》:“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下云纳夷蛮之乐于太庙。《祭统》亦有相同记载:“夫大尝稀,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文王世子》也有此记载。这是指对周公以天子之礼乐追念和祭祀他,故歌唱清庙诗,演合奏乐,持各种武器的演奏者以舞大武之舞,按周礼排列成阵以舞大夏之舞。可见大武  相似文献   

14.
鹧鸪天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相似文献   

15.
<正>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对语句大胆地取舍,朗读中有效地点拨,朗读时经典地示范,指名读时耐心地等待,读后宽容地评价等策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  相似文献   

16.
风铃如歌     
风,悠悠吹过。风铃,飘飘如歌,荡起层层悠韵。秋日,艳阳下。小窗旁的风铃在一个安静的下午轻轻奏起一支优美的曲子,让这天下午多了一丝透着光彩的音韵。微风吹动风铃,风铃陶醉微风,两位快乐的使者共同谱写着一曲秋之歌。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相似文献   

18.
山之歌     
这是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一个班在学习完纪伯伦《组歌》中的《浪之歌》和《雨之歌》两首优美的散文诗后的当堂作文训练。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堂成就如此佳作,非常难得。编者刊出此次习作训练,是希望广大老师能够合理利用这种当堂训练的形式,充分发掘学生们的潜力。若有佳作偶得,欢迎推荐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史料为佐证,对白虎观会议、《白虎议奏》及《白虎通义》之关系加以考证。认为白虎观会议是东汉时的儒家经学诸子组织召开的经学研讨会,《白虎议奏》是这次会议争论内容的整理编撰之集,《白虎通义》实质乃《白虎议奏》别称。  相似文献   

20.
听雨     
雨夜总是无眠,便听了一场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风裹着土腥味儿涌进窗时,才嗅到雨的气息。渐渐地密了、浓了,落在屋檐上、树叶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响声;大多数的仍无声地投入大地干涸的怀抱。此时的雨声带了些许诗情。无论哪一滴雨,都无法选择自己将落到何处。这是雨之少年。而人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是否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