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23):66-66
《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新星出版社(日)津田道夫2005年5月定价:16元作者从日本当时国内的状况切入,剖析南京大屠杀的成因与日本的思想及社会的关系。津田道夫是具有正义感的日本知识分子。他表示要通过这本书向中国人民谢罪,并以此恢复日本民族——“人民的民族”的荣誉。《融入欧洲:二战后德国社会的转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辛蔷2005年5月定价:35元战后德国历届政府不但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从体制上融入欧洲,更是从历史文化的深层次  相似文献   

2.
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问题已有许多证据公布于世,然而,在日本国内仍有一部分右翼分子矢口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血腥罪行,什么德国人的《拉贝日记》,什么日本人的《东史郎日记》,统统都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谎言”!难道63年前的南京大屠杀真是虚构的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相似文献   

3.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相似文献   

4.
最近,亚洲各界强烈关注有关日本对战争历史认识的问题时,日本学术界的有识之士编译出版了一本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档案资料集:<德国外交官所见的南京事件>.  相似文献   

5.
黄鸿森 《传媒》2003,(4):39-39
《万象》月刊2002年第4期刊出《“一生真伪有谁知”——读曹汝霖回忆录》一文说: (1)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德国租界的青岛,日本总理大臣大隈重信令驻华日使日置益(两人对华均有野心)向袁世凯面交觉书时,曹亦在场。(第132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湛江市”条说: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英、法、俄)力求中国对德奥宣战,将中国领海和港口内的德国船舰加以拘留,然后交与协约国。但当时的日本宣扬中国威胁论.袁世凯曾两次试图参战、均遭日本反对而不得不放弃参战的正当权利。日本不愿让中国因参战而强大。它假仁假义地说道,它有责任使中国4万万人免于战祸.发展经济才能使中国强大。当英法两国人力为战争消耗殆尽之时,它们不顾德国的抗议,开始招募10万以上的华工从事军工生产。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志》,黄遵宪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一百多年来,中国与日本,真有说不尽的恩恩怨怨,和平、友好与冲突、战争相交织。直到今天,我们普通人的心中对日本犹有一种难以说清的感觉:日本在好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对于日本的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我们也难以释  相似文献   

8.
2000年1月27日,《石家庄日报》刊发《东史郎讼案又一铁证南京大屠杀不容抵赖(引题)我市发现1938年日本印制的〈最新南京地图〉(主题)》这一独家报道后,新华社作为“重要稿件”以多种文字向国内外发出通稿,逾百家海内外新闻媒体及时转发。这篇消息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为最早报道这一事件的记者,有以下几点心得和体会。一、关注国际风云,发掘独家新闻近年来,日本一些有识之士陆续出版了一批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书籍。他们以目击者或是以亲身经历这一事件的见证人身份,揭露日本官兵当年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些正义人…  相似文献   

9.
日本法务大臣因否认南京大屠杀而被迫辞职5月3日,刚成为羽田内阁中的新法务大臣永里在接受《每日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所谓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他还说,日本前首相细川把日本在二战中对亚洲邻国的野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下旬,一部美化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在日本全国放映.影片通过剧中人物之口大放厥词,说"南京大屠杀不过是子虚乌有",是"以传闻为证据的",试图阐明一个歪理,即对那场战争负责的应该是亚洲的一些国家及盟国,而不是日本,因为他们采取了抵抗政策,迫使日本不得不选择战争.  相似文献   

11.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 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日记具有其它档案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中 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出生于美 国伊利诺州。1919年至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等职,在…  相似文献   

12.
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极其严重的反人类罪行,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无数暴行中的一个最残暴的典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首要在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于铭记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这具有普世价值,顺应人类普世伦理要求,此外还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 7日,“七七事变”66周年,一起有关名誉侵权的案件在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开庭。案件的原告之一为向井千惠子,一个对中国人来说很陌生的名字,但她的父亲中国人却并不陌生——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用军刀展开杀人竞赛的两名日军军官之一向井敏明。向井千惠子控告《每日新闻》(1937年时称为《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1月到12月间报导的“百人斩杀人竞赛”为“假新闻”,“损害了前人的名誉”。 在中国人看来,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残酷杀害了无数无辜中国百姓,杀人者的后代不仅未代前人向被害者的遗族表示歉意,反而理直气壮地指控日本报刊“作…  相似文献   

14.
《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日本读卖新闻检证战争责任委员会撰稿郑钧等译,新华出版社,2007年在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中,扶植日本服务于美国冷战政治的战后处理造成了日本主流政治对侵略战争责任冷漠和无悔改的蔑视性亚洲观;这种后遗症与受害国人民不懈要求正义之间的紧张,一直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底,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新作《金陵十三钗》上映.相较导演近几年的作品,这部电影除了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外,也存有争议.应该说,《金陵十三钗》从一个特殊的群体视角以其华丽的视听手段还原了对那一场战争的残酷记忆.但是,当我们冷静思考时,发现影片女主人公玉墨的人物形象难以经得住推敲.特别是与原小说比较,更凸显出问题,值得探讨. 一、人物转化的起点:恐惧 1937年的冬天,南京城.野蛮的兽性与无边的恐惧弥漫了全城.华裔美籍女作家张纯如在其所著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中记载了亲历这一事件的美国传教士明妮·沃特林为此精神崩溃,回到美国后最终自杀身亡.①然而更不幸的是,张纯如女士在《南京大屠杀》的中译本出版半年前也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2017年1月,日本APA酒店在客房中放置该酒店集团CEO所著的书籍《真正的日本历史理论近现代史》,美化日本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暴行的存在,此事被媒体揭露后,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1月17日表示:这再次表明日本国内一些势力始终不愿正视历史,甚至企图否认和歪曲历史.强征“慰安妇”、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反人道罪行,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事实,铁证如山.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刻意回避而消失.只有诚实面对历史,才能真实拥有未来.我们再次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反省历史,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国民,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史称:六评战犯求和)。《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其他的评论是:《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  相似文献   

18.
许如钢 《视听界》2006,(1):180-181
中华文化向来要求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说文解字》中说“人,天地之性最高者也”,《左传》中提出“夫民,神之主好”,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人为本”,是对传统“崇人”文化的继承,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5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提出了“以人为本,与您同在”的发展理念,要求做到紧跟党委政府,贴近广大群众,依靠全台员工,努力做到让政府、受众、客户和员工…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俊礼著的《德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一书,对德国的职业教育作了介绍。 德国在二次大战后,从战争的废墟上兴起,经过40年的努力,经济的成就举世瞩目,被称为“经济巨人”。其国民生产总值等于英法两国之和,仅次于美国与日本,居世界第三位。1993年人口8千万,国民生产总值为3万多亿马克(合18700亿美元)。 德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与其重视战业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读卖新闻》是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其上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许多争议。本文将时间定格在太平洋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将《读卖新闻》置于宏观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主要从其所处的办报背景、报道立场与方式等方面,研究以《读卖新闻》为代表的日本媒体在战争期间的报道表现,从而考察媒体在战争中的宣传作用与战争责任,反思战争中的"新闻失守"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