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指出《新青年》所宣扬的“民主”并非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它至少经过了五次虽有关联但却并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界定。这种民主理念的流变反映了《新青年》及其背后知识分子理性与非理性间的彷徨。这对新闻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专业主义是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创造的共同财富.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本文以“袁厉害事件”为背景,选取《人物》杂志和新华社为代表,对其在此事件中的报道进行分析。透过此次事件.来了解当前中国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形态.以期中国新闻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4.
2004年,《南方周末》招聘广告称:“不拘于学历、资历、既往职业,只要有才华,对新闻有浓厚兴趣即可”--这是近些年社会用人淡化学历、专业,强调学生实际能力趋势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5.
韩阳 《出版参考》2007,(12X):21-21
12月7日,龙源期刊网携手《青年文摘》、《图书情报工作》、《商界》、《双语时代》、《党员文摘》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6家刊物联合举行了其期刊网络版正式上线暨签约龙源的新闻发布会,从即日起,读者可以登录www.qikan.com.cn在线阅读以上杂志网络版内容。同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青年刊物《青年文摘》宣布全面升级官方网站,并尝试通过新型“有声阅读”对传统杂志形式进行拓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1917年1月4日到北大视事。实际未到任,蔡元培一到北京,就先访问医专校长汤尔和询问北大情况。汤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蔡。  相似文献   

7.
8.
王玉霞  符青云 《青年记者》2009,(16):113-113
《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原名《青年杂志》,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新青年》的宣传思想,可按其政治态度分为三个时期:前期(1915年9月~1918年11月)、中期(1918年12月~1920年8月)和后期(1920年9月~1922年7月)。  相似文献   

9.
齐静 《新闻世界》2012,(5):227-228
2011年11月8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一则新闻《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国内多家媒体对此转载并加以报道,短时间内引起舆论哗然,因该报道引发的社会对媒体职业精神的质疑并没有结束。笔者认为,媒体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对新闻采访及报道方式加以规范,切实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科学》杂志的“创新与创造”栏目正式创办于2001年2月。时过3年多,如今它已成为《青年科学》杂志的优秀栏目之一,在全国青少年读者中,特别是在中学校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2004年6月止.本栏已收到“金点子”稿件——创新发明设计方案400多个.读者来信1000多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杨飞 《湖北档案》2009,(5):37-38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1913年陈独秀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陈独秀出狱后到达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相似文献   

12.
尽管《科学》杂志报道称,丁肇中领导的太空磁谱仪可能错失搭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机会,但一位深度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说“一切还是问号”  相似文献   

13.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后来更名为《新青年》。虽然当时陈独秀也信心十足地对“亚东”老板汪孟邹说,只要杂志办成,只需十年八年功夫,就会对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影响,推动中国人思想观念与文化风气的变革,①但或许他也没想到,这个杂志会在短短几年里风靡全国,并对当时的社会以及中国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钦鸿 《出版史料》2006,(4):50-60
长达十五年、出刊一百九十二期的《野风》,是上世纪50年代台湾文坛一个重要的文艺刊物。尤其是它创刊之初的前四十期,以“反映现实”①和“创造新文艺,发掘新作家”②为口号,大力推进现实主义文学,在当时“反共抗俄”甚嚣尘上、“战斗文艺”充斥报刊的台湾文坛独树一帜,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曾在《野风》上起步的青年作者,许多已是如今文坛的大家,如余光中、郑愁予、於梨华、郭良蕙、刘非烈、郭枫、楚卿、张漱菡、朱沉冬等,而《野风》也因此为台湾文学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野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大…  相似文献   

15.
李默 《新闻爱好者》2006,(7S):16-17
作为河南唯一一家教育专业报,近年来,《教育时报》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在教育新闻宣传和报纸发行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被评为全省新闻系统精神明示范单位,蝉联全省十佳报纸,连年被评为省一级报纸,报纸发行量两年翻两番,在服务全省教育工作大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塑造河南教育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与史学》2008,(7):3-3
1915年9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新青年》创办初期,以打倒孔家店、批判封建伦理道德为中心,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提倡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后成为介绍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三联生活周刊》,许多人有不同理解:小资、时尚、生活、服务、文化、深度报道、时政新闻、新闻与文化的嫁接……这些或从叙事风格、价值判断、报道对象等各自出发点得出的判断,向世人呈现出三联周刊复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电影《紫色》通过三次出现的紫色的花海来表现主人公在不同的阶段的成长历程,最后也通过紫色的花海来照应,体现了主人公西莉的“妇女主义”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过程,较好地忠实于原著.紫色花海在电影中的贯穿以及前后的相互照应,让原著中西莉“妇女主义”意识的觉醒这一艰难过程变得更加立体化,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得饱满、生动.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思想,为此后一系列国民智识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从外部来看,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促使先进知识分子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以青年群体为重点受众,以开启民智为目的 ,展开科学传播实践.从内部来看,其传播活动具有以科学事实澄清误解,以科学精神再造人心,以科学文化改良社会,提升"科学"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的特点.《新青年》的科学传播实践对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不但开启了国民智识,开化了社会风气,而且为五四运动的全面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营造了良好氛围.立足当代,其科学传播实践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启示当下科学传播要始终以解放人民思想为起点,以打造媒体平台为支点,以壮大传者队伍为要点,以培育科学文化为重点,以服务国家发展为落点.  相似文献   

20.
李栓科是谁?正如这个名字一样.他用一本杂志“拴”住了科学。这本杂志叫《中国国家地理》,李栓科就是这里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