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阳 《辽宁教育》2003,(6):38-39
●前面的话●第一篇:透过概况看结构●第二篇:因为自愿,所以喜欢●第三篇:识字不难教●第四篇:走向个性化阅读●第五篇:为了自主作文●第六篇:更新自我,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2.
李阳 《辽宁教育》2003,(10):34-39
内容概要●前面的话●第一篇:透过概况看结构●第二篇:因为自愿,所以喜欢●第三篇:识字不难教●第四篇:走向个性化阅读●第五篇:为了自主作文●第六篇:更新自我,从点滴做起第四篇:走向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对文章的视觉与心理的综合活动,阅读本来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文中或书中写了什么,怎样理解,有哪些感觉或认识都是个人的事,都建立在每个阅读者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维类型和阅读期待的基础之上,都需要每个人自己完成从头到尾、由表及里的阅读过程,即便阅读活动在是一种集体的环境中(如课堂教学)进行,也丝毫不能取代阅读者的…  相似文献   

3.
李阳 《辽宁教育》2003,(7):73-77
第二篇:因为自愿,所以喜欢 ·择业:在小学任教是大多数教师自愿的选择 现代社会中,职业的选择越来越具有双向性,不仅仅是职业选择人,更多的是人选择职业.人们在确定自己的职业角色时,比计划经济时期组织分配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和自觉性.人们从事某一项工作时并不仅仅考虑这份工作是否需要自己,还要考虑自己愿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愿意做了,才能做得愉快,做得有成就,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对小学教师而言,是否自愿选择干这一行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而且教育的对象是6至12岁的儿童.对于这些纯粹意义上的孩子,做教师的,如果不是心甘情愿,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热情与创造力,也不可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去了解、理解和尊重他们,进而完成教育他们的责任.庆幸的是,参加本次调查的老师们,有78%自愿选择在小学任教并担任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4.
李阳 《辽宁教育》2003,(9):39-45
●前面的话●第一篇:透过概况看结构●第二篇:因为自愿,所以喜欢●第三篇:识字不难教●第四篇:走向个性化阅读●第五篇:为了自主作文●第六篇:更新自我,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5.
李阳 《辽宁教育》2003,(12):31-36
内容概要●前面的话●第一篇:透过概况看结构●第二篇:因为自愿,所以喜欢●第三篇:识字不难教●第四篇:走向个性化阅读●第五篇:为了自主作文●第六篇:更新自我,从点滴做起毫无疑问,无论是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都需要有教师的高素质作为基本保证。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的需要,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高素质”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崔峦老师在今年第1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撰文指出,语文教师的高素质首先应该是“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  相似文献   

6.
李阳 《辽宁教育》2004,(5):45-47
小学阶段,孩子们要学的科目并不多。新近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门类和各学科九年课时比例作了具体的计划和规定,其中,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为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外语、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社会实践、劳动、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7.
李阳 《辽宁教育》2004,(7):69-70
写作,本来是提供给孩子们书面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和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学会并利用好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很多孩子面对作文本常常是无言以对,无话可说,不知该写什么。我们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只有31%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对写话有兴趣,有话可说”。这里的原因之一就是,以往我们的写作教学背负了太多的使命,挂上了太一本正经的面孔,  相似文献   

8.
李阳 《辽宁教育》2004,(3):34-35
二、以不同的方式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多数家长经常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现在的中国,在城市中小学读书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日常又多半与父母单独生活在一起,在这种被称为“核心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要么能够充分得到父母的关怀,要么由于父母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而遭遇冷落和疏忽。但家长给予孩子的无论是关怀还是冷遇,都能在孩子的学习上突出地表现出来。每个做父母的,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对各门学科的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期待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对各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及辅导力度也不可能一样。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家长们对孩子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并且摆到了相当突出的位置。到底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应当怎样认识?这里摘登几篇文章和实例,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阳 《辽宁教育》2004,(6):39-42
识字与写字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起点,作为阅读与写作共同的基础,从来都是不可分的。一个字,光认识了,还不能算真正掌握了,只有会写了,才是完全学会了。什么叫会写呢?就是以往的大纲、现在的课标所要求的书写“规范”、“正确”,即按照一定的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规则写字,不写错字、别字。从调查的结果看,家长们对此都比较乐观,大约75%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把字写规范,写正确。也就是说,多数孩子能达到写字教学卜的基本要求。这也许与多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1.
李阳 《辽宁教育》2004,(4):34-37
三、学校老师:家长把孩子的语文学习交给你 多数家长将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寄希望于学校老师 毫无疑问,学校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主渠道,特别对于专业性较强、分工明确的学科教育而言,学校及其教师更是孩子们系统获取知识的主要依靠。不能说孩子们上学单纯是为了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但这应该是孩子们来到学校的主要目的,也是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学校,国家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新课标,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因此,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标")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凸显了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中,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这样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真正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4.
李阳 《辽宁教育》2004,(1):63-64,73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里,语文课,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它的参与者只有传授者教师与接受者学生双方,人们对它的研究除了着眼于课程本身,更多地还集中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确,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只局限于校园和课堂,只局限于课本和大纲,它的目标的实现与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学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指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辅导地位。但完全靠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费时多,难度较大,且无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的独立研究是容易盲目的,所以教师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老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关注者。如何调整好探究性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不关注过程本身,而把过程看作是既定方案的简单再现,使最具活力的教学过程僵化成机械地执行教案的过程,始终牵着学生循着教案走,忽视学生主体。教学的双边都是极具积极思维的生命个性,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学过程有诸多因素,教学过程的发展因此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正是取决于对这多样可能性的正确选择。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把备课简单地等同于编写一个预设的、主观意识较强的教案,而要在教案的准备、设计中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去向调控课…  相似文献   

17.
杨忠政 《贵州教育》2012,(19):29-30
站在小学语文教育一线的角度,综合对照实验版《课程标准》和修订版《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理念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意见和理念有了新的改变:更重视教育活动本身以及学生学科素养、人文素养循序渐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董晓玲 《辽宁教育》2003,(10):40-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给中学语文教育带来了全方位的、意义深远的变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且不说课改实验区的如火如荼,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探索,就是非实验区学校也已进入了“隐性课改”,语文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何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课改实验中,由于某些教师对语文教育的新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握,丢弃了传统的有益的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语文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了…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对刚接手的初一学生做过调查,发现70%~80%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应有的信心,自认为是失败者,甚至导致人格的轻微扭曲,集中表现在:课前预习时没有探究意识,只是进行字词方面的理解和积累,对探究课文深层次的内容,总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知难而退,学习语文也就享受不到探究的乐趣;课堂上缺乏与同学交流的意识,缺少当众发言的勇气,形同软禁,学习语文也就享受不到交流的乐趣;课后既没有自主复习的习惯,也不知复习的方法,当然也就享受不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乐趣。“我自卑,所以我痛苦”,学生们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引入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不仅会改变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训练语感,加强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