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 1所示 ,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 ,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 ,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 ,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 .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因音叉需在管口上边固定使玻璃管的提起高度受到限制 .若音叉也随着上移 ,易产生多普勒效应 ,致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笔者认为 ,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效果比较好 .如图 2所示 ,粗玻璃管的一端用橡皮塞塞紧 ,橡皮塞中塞一金属管 ,粗玻璃管与音叉用支架固定套牢 ,先向左侧储水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 ,提高左侧储水容器 ,使粗玻璃管中水面接近管口 ,慢慢降低左侧储水容器 ,待玻璃管的水面降低到某处 (记位A) ,如果能听到很响的共鸣声音 ,说明这时管内空气柱的频率和音叉的固有频率相同 ,使空气柱产生共振现象 ,这是第一次共鸣 .此时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中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 ,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 ,水面处是波节 ,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 ,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l0=λ4,原理如图 3所示 ,若玻璃管足够长 ,把水面继续降低 ,可听到第二次共鸣声 ,此时水面处为波节 ,管口处为波腹...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驻波”一节,给出了共振法测声波(纵波)波长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这时,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水面处为波节,空气柱的长度L=λ/4,如果玻璃管足够长,继续提起玻璃管,当空气柱长度L=3λ/4,L=5λ/4……时,都会产生驻波。如果测出空气柱长L,就能测出声波的波长。如果知…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驻波》一节 ,给出了共振法测声波(纵波 )波长的实验 (见图 1) :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 ,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 ,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这时 ,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 ,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 ,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 ,水面处为波节 ,空气柱的长度为L=λ/4 ,如果玻璃管足够长 ,继续提起玻璃管 ,当空气柱长度为L =3λ/4、L =5λ/4……时 ,都会产生驻波。如果测出空气柱的长度L ,就能测出声波的波长。如果知道音…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有如下不足:①敲击玻璃管上方的音叉,敲一下,只能在2~3秒内听到声音,再敲打,则难以分清是共振还是被敲击的声音;②一手慢慢提起玻璃管,一手提音叉,二手难谐调,若将单叉固定在支架上,提起玻璃管时,高度又受限制,同时随着玻璃管的上移,易产生多普勒效应,效果不理想。为了弥补上述不足,笔者进行了实验改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有如下不足:①敲击玻璃管上方的音叉,敲一下,只能在2~3秒内听到声音,再敲打,则难以分清是共振还是被敲击的声音;②一手慢慢提起玻璃管,一手提音叉,二手难谐调,若将单叉固定在支架上,提起玻璃管时,高度又受限制,同时随着玻璃管的上移,易产生多普勒效应,效果不理想.为了弥补上述不足,笔者进行了实验改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60面的空气柱共鸣实验方法是: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人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共鸣时发出较强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中师《物理》课本中演示声音的共鸣实验时,用发声的音叉作声源,放在插进盛水容器中的粗玻璃管上方,把玻璃管慢慢地从水中提出或插入,改变玻璃管中空气柱长度,当空气柱长度达到某值时,空气柱跟音叉发生共鸣,这个实验方法有以下不足之处:(1)音叉发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中《驻波》一节里,关于空气柱内的“驻波”演示实验,由于粗玻璃管内的空气柱长度不易自行调节,收到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往往先在实验室内测  相似文献   

9.
驻波是波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驻波涉及波动方程、干涉、反射、半波损失等多个相关概念,所以对驻波概念的认识,实际上是建立在多个波动概念基础之上的综合认识.本文从以下几个层面来透析驻波的概念.一、什么是驻波当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沿同一直线相向传播时,合成的波是一种波形不随时间变化的波,称为驻波.驻波实际上是波的干涉的一种特殊情况.二、实验演示驻波的产生我们可以在一根张紧的弦线上观察到驻波.如图1所示,将弦线的一端系于电动音叉的一支臂上,弦线的另一端系一砝码,砝码通过定滑轮P对弦线提供一定的张力.当音叉振图1动时,在…  相似文献   

10.
介绍驻波的形成原理以及特点,设计出利用驻波原理来测量音叉频率的实验,并对该实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普物力学教材和实验教材中,常用电动音叉与一端固定的弦来做“弦的振动实验”和“演示驻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第84面的演示实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中,由于红蜡上浮,实验时,需先将玻璃管竖直倒置,以便轻的红蜡移到玻璃管的底部.如果实验一开始能用磁铁在玻璃管底部吸住上浮物,移走磁铁,上浮物可直接上浮,就不用竖直倒置了.本着这一想法,我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小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中,音叉的共鸣实验采用了如图1所示装置,笔者在做该实验时,选用了多个标记相同频率的音叉两两进行实验,由于受制作工艺的影响,共振现象不明显,效果较好的其共鸣声也远小于原音叉的发声音,敲击音叉A后即使用手将其握住,也会因原声音在教室墙壁的反射滞留现象而影响学生听到音叉B振动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按照中师物理第三册教材提供的用音叉和线演示驻波的方法,我们都没获得成功,可见度极低,装置和操作也不方便。去年以来,我们改用打点计时器和吉他线演示驻波,非常成功,特在这里推荐。把装有打点计时器和滑轮的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取1mm粗细吉他线一根(两端已有小套圈),一端套在打点计时器的振针上,另一端跨过滑轮挂50克钩码两个,使弦线张紧适宜。在木板上靠近滑轮附近平放一光滑尖劈,调节弦线高度使其恰好架在尖劈上。最后将打点计时器与6  相似文献   

15.
笔者现对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和拓展。一、玻璃管的分类普通的细玻璃管(即导管)和硬直玻璃管。普通的细玻璃管加工为弯玻璃管、V形管、W形管、尖嘴玻璃管,等等。二、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导气作用。图1所示为2011年全国I卷第29题,在制取NO时,试管A中放入的是铜屑和稀硝酸,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第 176页中关于《音叉的共鸣》演示实验 ,书中说 :“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 ,相隔不远并排放在桌上 ,打击音叉A的叉股 ,使它发声。过一会儿 ,用手按住音叉A的叉股 ,使它停止发声 ,可以听到没有敲响的音叉B发出了声音。如果在音叉B的叉股上套上一个套管 ,改变音叉B的固有频率 ,重做上面的实验 ,就听不到音叉B发出的声音了”。在实验音叉共鸣时 ,声音太小 ,不能使全班同学听清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 ,我们利用光杠放大原理 ,进行了改进 ,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图所示 :A、B是音叉 …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176页中关于<音叉的共鸣>演示实验,书中说:"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相隔不远并排放在桌上,打击音叉A的叉股,使它发声.过一会儿,用手按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停止发声,可以听到没有敲响的音叉B发出了声音.如果在音叉B的叉股上套上一个套管,改变音叉B的固有频率,重做上面的实验,就听不到音叉B发出的声音了".在实验音叉共鸣时,声音太小,不能使全班同学听清,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我们利用光杠放大原理,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音叉上贴一小块薄平面镜,作为反射面(实验中也可以利用音叉侧面反射光线,实验室中的音义许多表面没有抛光,反射性能差,但这需要事先对其进行抛光,达到满意效果为止。)。  相似文献   

19.
一、音叉振动发声实验初中《物理》第一册 (人教社 2 0 0 1年第 1版、第 31面 )演示音叉振动发声的实验方法是 :通过敲响音叉后 ,用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 ,叉股将泡沫塑料球弹开 ,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经课堂实践 ,感到泡沫塑料球弹开幅度小 ,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 .为此 ,特将实验做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A是音叉 ,B是用图 1胶沾在叉股上的小平面镜 ,C是光屏 (或墙壁 ) ,D是玩具激光笔 .2 .演示方法(1)打开激光笔开关后 ,调节其角度 ,使光线通过叉股上的平面镜 ,在光屏 (或墙上 )上形成一个亮光…  相似文献   

20.
案例最近,听了一节《热胀冷缩》的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科学老师,她在课前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装有红色液体(水加红墨水)的烧瓶,在瓶口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伸入瓶中的液体内)。上课过程中,各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各组分别将烧瓶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慢慢地上升,将烧瓶拿出水槽红色液柱又慢慢地下降。第三小组却意外地发现玻璃管中红色液柱上升的速度非常快,且从玻璃管中冒了出来,将烧瓶拿出水槽,红色液柱下降得也非常快。实验结束后,这个小组把这一现象作了如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