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宪政即是通过以宪法为基础而创构特定价值坐标的治政理念以及由此为原则而建立起国家的政治治理实体与方略.宪政的基本构成有三:建立共和政体和民主政制,制定以共和精神和契约精神为基本规范的宪法,建立国家政权和政府;宪政设计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分配权利并如何维护和保障人人平等的存在人权和生存权利?哪些人才有资格行使国家权力?如何分配和制衡国家权力?对此三者谋求真正解决,必以对人、欲、权予以宪政定位为前提,这就涉及宪政伦理学:政治和法律只能运用价值尺度,追求价值实现;只有宪政伦理学,才能够为国家宪政设计和实施奠定思想基石,创造伦理理想,提供价值尺度、价值导向系统和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2.
传统宪政的主旨是限制国家权力 ,现代宪政的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宪政观念是对涉及国家权力运行的制度和规则的看法和态度、是民主制度实践的综合反映。宪政观念包括制度和规则两个层面 ,其制度层面直接指向政治权力的制度设计 ,规则层面则直接指向政治权力的运行及其权力者的行为。法治国家应是民主政治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制度状态 ,其观念基础应以宪政观念的全面发展为表征。在这个意义上 ,宪政观念是法治国家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依法行政的推进不可能仅仅依靠行政体系自身的改革而获得完全的实现,更在于通过宪政制度的构建形成良好的依法行政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基础.从社会保留权利与政府权力相互制衡的角度,就当前强化与整合公民权利,以形成有效的、社会化的依法行政的监督制约与力量,推动依法行政的全面实现进行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是在法治国家和尊重人权的前提下提出的命题,在我国必须把公共利益从国家利益中区别开来,这样才能保证公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限制并克服政府权力行为可能产生的寻租心和盈利性。公共利益是法治国家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5.
伦理教育应以学校为基本阵地。学校实施伦理教育必须课程化,即大、中、小学都应开设伦理教育课程。具体地讲,小学应开设生活与成长课程,此课程应从生命认知、良好习惯、个人品格、行动能力4个方面展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中学应开设公民与责任课程,此课程应从公民态度、公民认知(即知识)、公民能力3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做公民";大学应开设道德哲学课程,此课程应围绕自由精神、生境智慧、简朴生活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做优秀公民"。  相似文献   

6.
7.
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本于人性人情人心之常,从家道之仁、政道之仁与为人之仁,儒家伦理中的"仁"成了一种外在的道德原则规范。从其文化属性来分析,从礼乐社会、家族社会到宗法社会,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的本土性体现为,它与传统中国专制社会的特点紧密相关。而从其精神蕴含上来分析,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顺应的是一种等级制安排的差序格局。因缘于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的诸因子并不全然构成现代公民意识的"善",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并不相契合。要推究现代公民意识的地缘性,就必须研究与其相匹配的公民伦理的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8.
教学作为一个存在,是人类的创造性成果,而非自发性的产物,必定有其充分的“道德理由”作为其内在支持或曰教学必定有其内在的伦理基础。教学的伦理基础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即教学是促进人与文化双向生成的活动;教学是师生共享共生的活动;教学是尊重人的自主和理解的活动。追问教学的伦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人的发展,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目的的地位。在伦理价值取向上,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前提下,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利益,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问题 ,对我国正在建设的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长期以来 ,理论界对“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存在的对立性问题 ,并没有从方法论的角度做出有说服力的证明。笔者通过对经济伦理研究中方法论分歧的分析 ,阐明经济伦理研究的正确方法———实践的人是经济伦理研究的出发点 ,以及这一论断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具有伦理品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体现出将道德的理性与情感关怀以伦理的方式传递给儿童的道德教育追求,含有个体道德发展和社会伦理教化的双重属性.以幸福生活为指引,以公共伦理为框架,以个人道德修养为基石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伦理品质的应然样态.通过友好型课堂氛围的营造、伦理型思维品质的锤炼、参与型公共精神的培养,帮助儿童在功...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教材知识内容模块化,结构特征不明显,需要基于一定视角予以释明和挖掘.依据该课程目标,探寻教材内容的编撰思路,从人生伦理视角对教材内容的内在自然逻辑结构进行解析,揭示教材隐含的人生伦理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关怀与正义的不同关注是某些观点中关于女性与男性的区别之一,而应女权运动而诞生的关怀伦理更是与作为男性对立面的女性捆绑在一起。事实上,关怀与正义并不由性别表现出分工。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认识不断完善。从传统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日益完善。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避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公共性"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公"、"私"观念的真实底蕴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未能塑造出如西方近代社会那样的"公民社会",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应立足现代公共哲学之新的理论立场和方法,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历史性生成的角度,对中西社会的某些主导性的公共价值观念进行比较性理论观照,从中透析社会成员公共观念以及行为选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理据,并以此为正遭遇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实践的当代中国社会民众公共精神的确立、国民公德心和公共人格的普遍养成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 ,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本文围绕这些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西方经济学具有深厚的伦理传统,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把经济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相结合,从具体的伦理关系出发研究人的行为。西方经济学把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作为其伦理传统的核心来研究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应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伦理传统,根据市场化的演进不断拓宽视野,重视经济伦理的研究,对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积极的革新。在经济发展中,必须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经济伦理标准。  相似文献   

18.
戴震的自由精神所建立的伦理基础有而且只有一个:把人当人.戴震将"人"这个概念作为其伦理思想建立的基础,他的情欲肯定论具有鲜明的"重生"的特征,矛头直接指向程朱的天理人欲之辨.戴震认为,生活的价值是道德价值的基础,不能在追求道德价值的同时将生活与道德完全割裂开.  相似文献   

19.
伦理是以利害取舍为核心内容的人际关系,伦理教育就是在这种动态生变的利益关系中展开,其伦理品质、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引导人学会关心为基本任务。引导关心,实际上是训练人们养成平等、人道的伦理品质。引导关心的实质是培养人人平等的权责能力,须从三个方面努力,即引导人们关心自我,尊严地生存;关心社会,慈爱地生活;关心自然,敬畏地存在。引导关心的基本方法是:伦理敏感心的自我训练,体验性生存,以榜样为动力和平等地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犯罪与普通的刑事犯罪是不同的,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更贴合竞技体育犯罪的实际状况.此类犯罪不仅需要法律的规制,而且需要伦理的审视.在考察了西方德、法等国代表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竞技体育犯罪的立法状况后认为,应对竞技体育犯罪,一方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合理地组织对竞技体育犯罪的反应体系.包括要以权利本位观为指导完善体育立法,实现"良法之治";又要在竞技体育犯罪定罪量刑中考量犯罪人人格;更不可忽视伦理的深层关切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