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为什么而进行教育?思考这一问题。如果没有一种使命感,如果不能坚持一种教师的独立思想和知识分子操守,我们的思想就必定是苍白和无力的。就不可能有感召力和感染力。这种使命感,就源于我们对于日渐消逝的"人"的焦虑,源于对物欲与技术统治下人的呻吟的谛听与同情,源于我们对于灵魂安顿与终极关怀的诉求。而这种操守是只能建立在我们对教育的信仰之上的。教师应该树立基于"育人"这一教育信仰之上的师德观。  相似文献   

2.
徐立明 《教书育人》2011,(17):54-55
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是构建人类意义世界的基本方式。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3.
徐立明 《教书育人》2009,(10):10-11
教育是一种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在关注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不能忘却教育所应有的信仰。教育信仰是对社会发展的希望。面对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重建教育信仰已经是不容回避的当务之急,重建教育信仰,需要对教育信仰的尊崇、理解,更需要与教育生活的对话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社会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多元碰撞,人们在物质极大丰富同时,心灵却极大贫乏,信仰缺失。信仰重建,能够给人的现实生活以价值和意义的确认,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找到归依,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因此信仰重建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迫切、最紧要的研究课题,也是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许甜 《师道》2022,(1):44-46
<正>身处信息社会与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可能都曾在某个时刻,在心底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我该相信什么?——视角的混杂、表达的多元、诉求的支离,无不回应着自启蒙时代以来就被无数思想家们思考过的问题:存不存在客观真理?有没有应该秉承的基本法则?更甚的是,当不时翻看手机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7.
中华民族的师德观基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师德的重要性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师德观的继承和发扬,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师生发展的需要,彰显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显赫地位,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内容十分广泛,在当前社会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爱岗敬业(师业),关爱学生(师爱),严谨治学(师能)和为人师表(师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9.
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政府、社会和家长关注的学校教育焦点问题 ,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教育评价被普遍认为是改进工作、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 ,并作为教育管理的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又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追求教育质量本身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想、信念 ,是对教育价值的选择。从历史来看 ,每当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 ,人们对教育的批判 ,往往是从价值批判开始 ,并且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 ,对现实的教育活动做出更具体的评析 ,提出新的价值观。今天我们正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文明观是以文明的承传、发展和建设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农村教育文明观的缺失导致了农村教育的困境。农村教育的重建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针,践行农村教育文明观,以“造血”作为教育的核心思想,以“爱农”作为教育的着力点,以“唤醒”作为教育的使命,以“互动”定位教育的功能,以“综合性”作为教育设施建设的重点,以“融合”定位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对非实证事物的一种坚信态度和行为趋向,它最初与教育是一体的,但是随着西方哲学对神学和理性的批判,信仰逐渐从教育中失落,人愈加虚无化和工具化,社会愈加世俗化和私欲化。面对我国社会和教育现状,我们旨在从信仰的视角切入,探究信仰对于教育的知识、道德和审美发展的意义,从而为重建信仰教育、重塑人的精神世界提出积极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的师德观     
“关爱学生”不仅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与灵魂,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全体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坚守这个底线,才能有效保障所有的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说:“孔子对教育的看法,其见解、观点是非常现代的”。做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位影响至深至大的教育家,孔子首创私学、删经订礼,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至今仍不失其光辉的一面。尤其是孔子教育思想中关于师德的论述,更受后人推崇,以致孔子被后世喻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的影响“江汉已灌之,秋阳以曝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曾提出过许多有益的合理的意见。王夫之作为明清之际的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虽然对为师之道没有很多专门的论述,但从他的有关教育的论著中,特别是从他对“君子”与“士”所立的一些规范中,亦可以窥见其师德观。探讨王夫之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5.
16.
师德信仰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精神源动力。要想解决当前高校部分教师师德信仰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师德信仰教育,建立师德奉献与师德回报的社会机制,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坚定高校教师师德信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7.
肖川 《师道》2002,(9):24-24
作为工作多年的大学教师,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不仅衣食无忧,甚至可以说生活几近完美。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惶惑,一种挥之不去的怅惘。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感受日益强烈。每当夜深人静,流放于尘世之间的自我回到家中的时刻,就会有一个问题悄悄地爬上心头:人为什么活着?我相信,那些摆脱了生存危机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惑,会遭遇同样的拷问。可在今天这样一个由效益(率)、功能、技术、模式、经济原则所支配的社会,以从容的心态谈  相似文献   

18.
肖川 《青年教师》2006,(9):41-41
作为工作多年的大学教师,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不仅衣食无忧,甚至可以说生活几近完美,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惶惑,一种挥之不去的怅惘,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感受日益强烈。每当夜深人静,流放于尘世之间的我回到家中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悄悄地爬上心头:人为什么活着?我相信,那些摆脱了生存危机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惑,会遭遇同样的拷问。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是灵魂的感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与信仰有着内在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可在今天这样一个真诚逃亡和良知隐逸的时代,一个由效益(率)、功能、技术、模式、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这样一个真诚逃亡和良知隐逸的时代,一个由效益、功能、技术、模式、经济原则所支配的社会,以从容的心态谈谈无限与永恒、信仰与孤独、神秘与本体、灵魂安顿与终极关怀,这些看起来不染嚣尘的形而上的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是难以追怀的往事了。因为,生命最本真的问题都被膨胀的物欲所遮蔽了。因而在今天,我们思考教育问题,如果没有一种使命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