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仲裁是依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其间发生的争议交由仲裁机构解决的一种便捷、高效的处理纠纷的方式。仲裁法规定了撤销裁决和不予执行裁决两种司法监督方式。但在实践中,由于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问题重重,以至学界对于取消该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就此对仲裁裁决撤销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是司法监督仲裁的一种形式。我国现有的仲裁裁决撤销制度仍需要从撤销理由、当事人要求撤销的方式、当事人要求撤销的期限和当事人申请撤销的效果以及法院对仲裁裁决撤销以后的法律效果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仲裁方式上,依法裁决适用比例偏高,仲裁裁决的法律化已然出现。认识、解决仲裁裁决的法律化,需要从其内容上先予明晰法律化的实质,再进行利弊剖析,认清其利好与弊端,并明确其弊大于利的本质,以正视应对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最后通过针对性的对策探讨与落实,达到从根本上解决仲裁裁决法律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仲裁公正与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正是仲裁的灵魂所在,亦为当事人所期待。对公正的追求使当事人倾向于选择仲裁解决其财产纠纷。并且,如果仲裁的公正性尤其是程序公正受到质疑,当事人可以诉诸法院寻求救济。如是,仲裁公正性得到双重保证。法律赋予法院的有限的司法审查权包括对仲裁裁决的撤销和对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章着重比较对仲裁(含涉外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的这两种形式并探讨其具体范围。  相似文献   

5.
论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是否需要经过法院的司法审查,理论界存在争议。但是,无论是从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的初衷而言,还是从法院工作的性质来说,仲裁裁决要得到法院的承认与执行必需经过司法审查。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的依据是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及其他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法院应从仲裁协议、仲裁程序、适用证据以及是否违反公共利益等方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6.
仲裁裁决通常是附具理由的,但在实践中也有不附具理由的仲裁裁决。对于不附具理由的仲裁裁决的可执行力问题,各国有关理论与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结合有关国家的立法与实践,对裁决是否必须附具理由,以及如何完善我国仲裁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具体规定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缺失,主张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相应制度的成功经验,顺应国际上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趋势,提出了若干完善我国仲裁裁决司法监督制度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为保护当事人对保密性的期待,增强仲裁的吸引力,在当前实践中,仲裁裁决通常是不公开的。仲裁裁决不予公开尽管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声誉和商业秘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仲裁制度的发展。因此,改变既有实践,使仲裁裁决的公开常态化实属必要。此外,在仲裁裁决公开之前,应赋予当事人异议权,使当事人参与到裁决的公开的实践中来,减少当事人对于公开裁决的疑虑,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国内民商事仲裁问题,重点分析我国对国内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的不同规定,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就我国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对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的完善和立法上的调整有所进言。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仲裁法》在对本国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制度方面,与世界法制较健全的国家的仲裁法律制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必须在立法和司法制度建设方面作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仲裁制度的主要缺陷及修正《仲裁法》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效力的规定过于严格,仲裁财产保全的权力完全属于司法机关且保全程序多环节,难操作,对国内仲裁裁决司法复审的范围过宽。修订《仲裁法》的有关内容,应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确保仲裁机构相对独立性并限定司法干涉的范围、程度,从而发挥仲裁解决商事纠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裁判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裁判范围狭小、机制不全,缺少了最核心的司法审查制度和程序逆行,当事人遭受双重危险。  相似文献   

13.
美国刑事诉讼制度背景下的程序性裁判可分为“法定的程序性裁判”和“选择的程序性裁判”。“法定的程序性裁判”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权而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承担的一项最基本的义务;“选择的程序性裁判”对于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更具有意义。我国刑事程序中缺失“法定的程序性裁判”,而对于“选择的程序性裁判”来说,裁判对象范围狭小、机制残缺应是它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具体到立法苎面,寰卑不但应在法律上赋予其明确的地位,也应在临时仲裁的各环节给予支持,真正实现司法对仲裁的支持,限制对仲裁的过度干预,以开放的态度发展中国的仲裁业。  相似文献   

15.
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仲裁协议效力是仲裁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结合仲裁实践中关于仲裁协议效力易发生的争议,对于仲裁协议的形式、无效仲裁协议、有瑕疵的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提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仲裁简易程序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方面对仲裁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建议规范我国仲裁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实现仲裁简易程序的和谐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仲裁财产保全程序的完整构造应包括仲裁财产保全裁定程序和财产保全执行程序双重结构,以此为理论基点反思我国仲裁财产保全裁定程序,应当借鉴域外有益经验建立并存模式合理配置我国仲裁财产保全裁定权,并相应完善仲裁财产保全裁定程序,确立当事人直接申请财产保全原则,赋予当事人财产保全裁定异议权,衔接财产保全裁定程序和保全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由此导致的电子商务纠纷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在对"网上产生的争议应在网上解决"的呼吁中,网上仲裁应运而生,并以其与生俱来的方便、快捷等优点,自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在现实中,这种新生的争议解决方式又面临着一系列通过传统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成为阻碍其向前发展的障碍。其中仲裁地的确定,便是近年来学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当事人没有法律选择的情况下仲裁庭应如何选择法律,怎样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彰显仲裁的自主和灵活以及我国仲裁法律应如何选择其去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应采用彻底的直接适用方法,令仲裁员拥有选择法律规则的权力,才能够保证所选择的仲裁实体法更为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