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考场作文选取父亲雪中为“我”送饭的小事.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以“脚印”为线索展开叙述。考生宛如一个画家,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农村慈父的形象。文章基调深情,感情真挚,朴实感人。  相似文献   

2.
特定阶层的人物命运.为众多的文本所关注,如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探索.对“农民”命运的追问……社会阶层的经济定位及其身份认同.使每一个阶层都有其异常鲜明的命运特征。《台阶》一文中的“父亲”,正是“农民”——中国最大群体的命运缩影。作者选取那些生活最为艰苦的山区农民作为自己文学形象的载体.这一形象还有一个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含蓄美是中国民族文学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人们常说的画外之画,弦外之音就是指艺术作品中蕴藏的这种含蓄美。朱自清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正是努力追求这种含蓄美。《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作者却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情。文中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通过送行,买桔子等几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的。而“我”对父亲的爱却是通过父亲“背影”的重复出现而不断升华的,写得曲折顿挫,十分含蓄。本来《背影》的创作冲动来源于父亲对“我”  相似文献   

4.
关于细节,高考作文评分在发展等级项中有相关规定,即:“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形象丰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生对细节的描摹与刻画。细节描写之重要,不仅可以在“生动”上“出彩”加分,而且可以使作品形象丰满,使整个文章升格。但在平时的作文中,同学们忽视的恰恰是对细节的描写。同是写“我的父亲”,有的同学从父亲的外貌、穿着打扮写起,然后写父亲对家庭如何负责任,再写父亲多么关心疼爱自己,这种写法自然很平淡,缺乏感染力。一位生活在农村的同学在写她的父亲时,在作文开头作了简单的交代之后,集中笔墨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一次学校大星期,放学后我迫不及待地抓起收拾好的行李往外跑,又是一个月的分离,我真想一步跨到家,带着牵挂和激动,我终于到了家门口,我推开院门,刚要喊“我回来了”,忽然,我看到了日日牵挂的父亲,他蹲在井旁,双手握着已经发霉的干煎饼,正津津有味地啃着,看着他那苍老的背影,看着他啃煎饼的专心神态,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爸,你干什么”听到我的叫声,父亲猛的把煎饼从嘴边拿开,“我--我在喂花猫,这个死猫,刚才还在这儿,跑哪去了”我一扭头,跑进了厨房,我分明看到一碟咸菜和几个辣椒正摆在桌子上,旁边还有一碗冒着气的白开...  相似文献   

5.
2004年天津市中考作文是以“心事”为话题的作文。命题者特别关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题目中的提示语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由于话题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考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利于他们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一1.题材新颖,凸显个性我们为考生活跃的思维而喝彩,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题材新颖的文章。散文《2008!我的心事》,考生以即将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为抒情线索,讲述了“我”对2008年奥运圣火的企盼,文章充满了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你那扇心灵之窗》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有着“美妙的歌…  相似文献   

6.
“父亲”是多么平凡的字眼,而父亲的形象又是多么的伟大。读了《天下父亲》一文,感动得直想哭……文章选取的是父亲从遥远的大别山深处来到城里为上大学的儿子送学费的情景,故事情节感人,字字有情,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与爱意。具体表现在:首先,文章生动地刻画了慈父的鲜明形象。父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越是熟悉就越是不容易写好。本文就选取了一个小的侧面,把父亲放在这样一个具体的环境里边来刻画。写到了父亲的“狠”,为了“我”念书而照样揍。这表现了父亲管教的严格和望子成龙心情的急切。当“我”得知父亲来为“我”交学费,而披衣光脚迎…  相似文献   

7.
《背景》教案江苏/张华国“背影”是《背影》内容的重点,又是叙事抒情的线索。我采用“中间开花、以线串珠”的方法,设置如下教案:1.出示油画《背影》,引导学生看图说图。2.讨论:从什么角度描绘文亲的形象最佳?父亲为什么要去买橘子?他当时是怎样想的?通过什...  相似文献   

8.
我终于明白了,这座沉稳的大山已经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它时刻与我同在。与许多考生一样,该考生也是写的父爱和山。写父爱如山,只要写得真切、生动、感人,就可以是好文章。但本文写的还有些特殊。这就是父亲“带着巨大的病痛和强烈的不舍离开了我”。在失去父亲的痛苦、孤寂中,“我”逐渐觉察、领悟到,父亲“这  相似文献   

9.
《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通过讲述“父亲”操劳一生盖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中国农民式的父亲形象。这样一篇文章,如果只是根据文中的叙述泛泛解读.学生只能得出这样一个认知: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厚道谦卑、渴望受人尊重,有着愚公移山精神的人,作者充满了对“父亲”式的农民的同情与怜悯。这样的解读太浅,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抒情。在《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有12篇用的是第一人称。这些小说中的“我”或为衬托主人公而设,或为便于直接抒情议论而设,或充当串连故事的中介见证人,也可作为文章中的主角出现。他们从不同角度起到了深化主题思想,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这种写法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行文自然、亲切。下面我们就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作为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采用自叙形式,把一件小事的经过和“我…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这位同学说得不对!文章中赞美的不是母爱.是父爱!因为,从树上飞下来的这只老麻雀不是母亲,是一位父亲!”一个男同学突然站起来,很有礼貌地反驳发表看法的女同学。“大家看.文章中说‘它呆立着不动。准备这一场战斗。’我们都知道英勇善战是男人的本色.所以我认为.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位挺身而出的老麻雀是一位父亲.文章中赞美的也应该是伟大的父爱!”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上海卷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把丰富的社会生活、多样的心理世界、无限大的时空展现给考生,任考生从感受最深的某个角度选材、立意,倾吐心语“。握住你的手”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强音:小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意见沟通、相互帮助,大到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心与扶持,乃至人类与大自然、生存环境的和谐相处“,关爱”“和谐”“进步”是其基本主题,难怪一夜间“我想握住你的手”成了上海市民的流行语。考生可以尽自己所长,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陈建强 《家庭教育》2005,(6B):11-15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家庭背景及个性、生活条件的不同。实在很难描绘现代父亲的理想形象。尽管如此。父亲对孩子的爱却不分轩轾。我们在中国的五个城市展开“我心中理想父亲”调查访谈。从中,您是否看到了自己、自己父亲或是您孩子他爸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父亲     
中国有10亿农民,父亲就是这10亿中的一个。中国的农民贫穷。父亲也算是十亿穷人中的一员了。然而,贫穷的父亲却觉得富有,因为父亲有我。我是记者、是耍笔杆子的作协会员,这在他人看来也许不觉得有甚么,而在父亲眼里,这则是无尚的荣光。父亲在同人谈及我时,总昂着头大声地答:“咱家丫头是记者,专写大人物呢!”  相似文献   

15.
1.铺展要注意情景交融,借助景物抒情。如一考生的《美在我身边》,写一位老大爷默默关爱贫穷的“我”,开头由桂花起,由幽香的花想到普通的人,结尾又借桂花抒情,含蓄委婉,余韵无穷。2.铺展要注意多角度展开,以取得全方位的整体感。如一考生写《我喜欢写作》,从五个方面说“我”喜欢的理由,情感充沛,感染力强。3.铺展要注意逐层深入。这种铺展的文章往往具有移景换景、渐入佳境的美妙。如《我爱我家》,作者巧妙铺排4个段落:“我爱血亲之家”、“我爱学校这个家”、“我爱祖国这个家”、“我爱地球这个家”,视野逐渐开阔,感情渐…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研究》2009,(12):20-20
一、征文主题 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读懂新中国六十年的成就。 以“一滴水珠映现太阳”的表现手法.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独特的角度,生动、形象、具体地反映主题,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相似文献   

17.
那时花开     
从读者到作者,从考生到老师,我的一路成长,都有《招生考试通讯》的陪伴。 第一次接触到《招生考试通讯》是在高中,那时候正为自己成绩不稳定而烦恼.死党看到了,默默地拿了本杂志放到我的面前.上面恰好是一篇指导高三考生如何度过考前情绪不稳定的文章,我沉下心来看完后。心里豁然开朗,坏情绪也去了大半。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12,(3):8-8
中国历来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在教育子女时,也主张丈夫扮红脸、妻子唱白脸。但如今。这些差异却越来越模糊。在很多孩子心中.妈妈严格约束了自己的生活,父亲则比较开明、宽容。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正在被“严母慈父”所替代。  相似文献   

19.
[考生求助] 1.老师总说我的作文太幼稚,怎么办? 2.如果我的认识水平有限,但又想让自己的文章显得深刻一些,有办法吗?对考场作文立意的高级要求,除了“新颖”之外,还有“深刻”。有着独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见识的文章,才更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2010年安徽省的中考满分作文。立意新颖、深刻。考生由西方哲人的话引出自己对不会变的感受,而给自己感受的是李白的送别诗。自然引出文题的关键词“秦楼月”。“秦楼月”永恒不变,就像那情感,就像儿时父亲那抱着“我”的臂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