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保臻 《数学教学研究》2004,(12):F002-F002,3,4
人类已进入到一个计算机为代表的高度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及工具,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学的观察、数学的交流、数学的思维等随之成为生活在21世纪社会中一般人的基本数学素养.同时,当今世界又是一个以综合国力为核心的激烈竞争社会,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让数学课充满“生活味”,让“生活味”弥漫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了我们的共同的追求。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原则,如何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感受生活数学.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在“生活数学”的理论支撑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生活同课堂练习有机统一,在课堂练习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将枯燥的练习同生活结合,变机械的重复为快乐的接受,让练习蕴涵生活的芬芳。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应试教育观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应试化的.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中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更开放的数学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能够体现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段话明示我们数学学习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或脱离生活,抽象空洞;或热衷生活。失之偏颇。即便是生活化。也尚存在分歧:生活化是突出问题解决还是突出数学知识的掌握?是选取熟悉的生活背景还是走向广阔的社会空间?是现实生活的再现还是体验、思考?笔者在实践中面对这些问题。对如何选择生活题材.体现数学价值作如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现将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不仅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7.
近年,中考应用题越来越生活化,贴近大众,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大多数题有实际背景,注重将国情民意,市场经济,生活实际等融入情景,使试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寓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充分反应了数学应用的广阔前景,树立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际的思想,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中考导向.应用题重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算法初步”是新课程中的新增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正日益融入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并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算法,也已经融入到数学的各个分支,算法与数学其他分支的交汇,充满了挑战的意味,值得我们去开拓,去玩味,去思索.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给社会带来理想.给生活带来阳光,和谐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滋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和谐过程。”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营造愉悦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和谐之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无数大家为数学世界建造了多姿多彩精妙绝伦的高楼大厦,人们知道,不管数学世界有多精彩,无不与现实世界、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无不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但今天的学子却被迫在完全没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题海中漫漫“熬”游,事实上,这让他们越来越远离生活和数学。于是,我们呼唤“大众数学”,我们呼唤回归数学真谛。从近几年的中考数学题中,我们逐步感觉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同学们随笔者去校园生活中寻访中考数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紧密联系.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数学逐渐发展起来.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实践服务.数学教学的“半亩方塘”里,  相似文献   

12.
一、“大众数学”提出的背景 提出“大众数学”的最初动因是大多数学生学不好现行的数学课程,但降低难度、减少内容以便人人掌握又非“大众数学”的宗旨,因为进入信息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数学。我们认为,“大众数学”的内容不仅是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而且是所有人能够学习的;同时它的体系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灵活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少数有数学特长的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情景应用性问题的设计理念是:这类问题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现,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活泼、主动求知的新情景型的应用题.它使我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习了很多的算法.所有这些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具有程序性.只要按部就班地做,总能算得结果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而计算机的特点之一就是“程序计算”,那么那些繁杂重复的工作便可由计算机来处理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处理才能让计算机为我们工作?下面想通过一些典型的算法思想介绍,帮助大家了解如何设计算法.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开始,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就开始了对“质疑·探究·构建·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围绕目标,认真开展研究,以“人的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生活——数学”、“数学——生活”观念.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去体验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让学生在“质疑、探究、构建、拓展”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获得发展.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教材,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认识和思维等多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传统教学能力的挖掘已趋于极限.原因在于“教师一课本”单一的传递结构的局限。多媒体计算机由于融图、文、声于一体的优越性,使得教育和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这样“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普遍被教师所接受,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已开始在课堂上广泛使用。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本文仅就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恰当”使用谈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戴国琴 《考试周刊》2012,(39):61-62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初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8.
数学 生活     
《中学数学月刊》2011,(7):2-3,62
本节内容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思考,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道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乐于接受社会环境中的数字与图形信息,进一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经常在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在诸多的研究问题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引起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数学命题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学命题在解决纯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我国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刘兼、孙晓天,2002)表明,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练习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事实上,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学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