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柱山     
刁彬 《上海集邮》2002,(8):22-22
天柱山位于安徽西部潜山县境内,以雄、奇、灵、秀称,全山遍布奇松怪石、流泉飞瀑、峡谷幽洞、险关古寨。其南麓为古皖化发源地,分布着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化遗址40余处。公元前106年,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后隋帝封衡山为南岳,天柱山遂改称古南岳。因春秋时为皖伯的封地,又名皖公山,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本文反映《天柱山》风光的邮品并不是极限明信片,而是笔者按照极限片的制作方法,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贴上同图邮票,再盖原地邮戳而制成的趣味邮品,人称"极限邮照"。  相似文献   

3.
张文悦  陈功 《网球》2008,(8):104-107
文人余秋雨曾为一座山打抱不平。同样是安徽的历史名山,却常年处于黄山和九华山的阴影之下。这山就是天柱山。08年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天柱山所在的潜山县城有了大文章:承办国内08年惟一一站ITF女子挑战赛;国际网球赛事首次走进中国的县级地区;天柱山网球旅游节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网球天地》2008,(8):76-77
它本该早就彻底荒芜,任蛇蝎横行、豺狼出没,但总还有一些人在战场废墟上低头徘徊,企图再建造一点大体可以称作文明或文化的什么。——余秋雨:《寂寞天柱山》  相似文献   

5.
天柱山邮电所原来没有安排首发活动,上海黄浦区邮协早在半月前,就和天柱山邮电所联系《天柱山》邮票首发活动,并预先订购了邮品。4月21日清晨,车上沪宁高速公路,中午转入宁合高速,直奔潜山。傍晚,抵达潜山县天柱山脚下的小山村——茶庄村。邮电所位于村南, “《天柱山》邮票首发”的大红横幅悬挂在邮电所门楣上。集邮者一下车便涌进村中的邮电所,一开间的邮电所内顿时熙熙攘攘。营业  相似文献   

6.
同事的叔叔汤嘉丰,从1966年9月底起,有为时一月有余的串联之行,无意中为集邮者留下了宝贵的“文革串联”邮品及相关史料。现以他的口气描述当年的活动及相关邮品。  相似文献   

7.
8.
胡江 《上海集邮》2000,(4):30-30
、、窦嗽鲁德律戳上的牵份表袖。。(如周)完整表示为,’2 000’,。一特直韶流蔽、蔽云邮戳的上的“千年虫”@胡江~~  相似文献   

9.
4184页刊中华邮政时期使用的《保险邮戳》。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邮戳仍沿用了数年。梁传森先生  相似文献   

10.
4月30日,八角“邮资已付”戳在天津站好最后一班岗后,光荣退休(图1)。  相似文献   

11.
时下,邮品广告满天飞。仔细浏览,其中不乏金银邮品广告。连篇累牍的“广告大战”,确实令处于“初级阶段的”广大邮迷们怦然心动,公司竭尽策划鼓动之能事,什么“编号限量发行”、“至真至纯”、“绝版制作”、“收藏珍品”、“特别奉献”、“永恒纪念”等等,不一而足。有防伪标志,又有收藏证书,更有名人签名,令你似乎没有理由拒绝。  相似文献   

12.
姬哲 《中国集邮》2000,(10):27-27
在邮票市场上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专门拦截进邮市卖邮票的人,人称邮市上的“狼”,他们没有固定摊位,没有营业执照。这些人多是在市场门口,只要看见提着兜儿进市场的陌生人.他们就向前关心地问“卖邮票吗?”假如卖邮票的犹豫一下,或说“卖”,这些人就呼拉围上来,“看看你带的什么邮票”,于是鲸吞蚕食地瓜分起来。  相似文献   

13.
JP22“片蓝”是我国邮资片中的珍品。本刊1999年第4期曾发表赵复兴的章《JP22“片蓝”收藏价值的论证与研究》。赵从多方资料判断“片蓝”流出量不到1万枚。此议引起全国封片爱好广泛讨论。为了更进一步揭开“片蓝”的庐山真面目。本刊特邀请名邮评家、《解放军报》评论部主任刘格就此撰写了稿件。刘对JP22产生的背景。为什么珍贵、流出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引用了中国集邮总公司原总经理刘殿杰和原国内业务处长杨树明提供的非常重要的数据。现发表如下。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14.
和许多老年集邮者一样,我原来对电脑这东西一窍不通,且不愿学习,感到太费脑子,学起来很难;但又很羡慕甚至嫉妒年轻人玩电脑时那种得心应手、其乐无穷的样子。萌生从网上搜素邮品、继而购买邮品的念头,首先是在我孩子的反复怂恿和鼓励下开始尝试的。在学会了一些简单操作之后,我几乎每天必上网浏览邮品,与淘宝店铺上的诸多卖家在“给我留言”或“与我联系”等栏目内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5.
剑平 《中国集邮》2000,(7):29-29
从今年8月起,国家邮政局将恢复发行已断档多年的SB小本票,名称为SB19《小鲤鱼跳龙门》。受此利好消息的刺激,笔者预计近期小本票板块会有所启动,下半年将会有不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11,(6):10-11
集邮界研究邮品的人很多,但因为研究邮品也研究“火”的集邮者似乎并不多,宋冀平便是这其中之一。借文献集邮研究会访问团到北京与《集邮博览》杂志社交流的机会,本刊采访了宋冀平。  相似文献   

17.
在我厚厚的一本1974~1991年JT信销票集邮册中,静静地躺着一枚信销“金猴”。“金猴”是新中国生肖邮票的开始,它是邮电部于1980年2月1513发行的。俗称“庚申猴”。对于一名普通集邮者,我把拥有一枚“金猴”作为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的实现整整花了20年。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0,(11):2-2
本刊讯 上海市邮政局根据国家邮政局通知要求,结合上海新邮预订工作的实际,将2001年纪特邮票预订工作的有关事宜敬告本市广大新邮预订户: 1、国家邮政局暂定2001年发行纪特邮票25套,  相似文献   

19.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20.
郑启五 《中国集邮》2001,(12):13-13
最早好像是在某邮展评审员的一篇海外专稿中见识了所谓的“个性化邮品”,澳大利亚在邮票旁边的边纸上印上了消费的尊容。以后世界各国就遍地开花了。总觉得这是在传统邮政日子难过的情况下,作为吸引人们关注的一种生财之道。老邮迷大多是不感兴趣的,甚至大摇其头。新邮迷则有不少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头脑里没有老感觉和旧框框。其实,这也并非老外的首创,我们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企业金卡”就有不少“企业家”的头像.应该也算是“个性化”之流的萌芽。但利用公款把自己印上邮品,总有点假公济私的味道。我是企业金卡的收藏,但有人像的一律谢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