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2010年12月6-22日,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举办了系列国际学术讲座。这是哲学系响应学校实施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提高哲学系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完善课程建设体系,提升研究水准。  相似文献   

2.
响应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的建设,也为了加强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吴晓刚教授讲授《社会科学定量分  相似文献   

3.
于敦喜 《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40-142,125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程度,华中科技大学从2010年开始启动了高水平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工作。介绍了热能工程专业高水平全英文课程《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建设规划、教学实践以及良好教学效果,可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7日至18日,应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的诚挚邀请,台湾大学林火旺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于百忙之中先后来到哲学系,开展了以《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为主题的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授课与讲座。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思路。阐述了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的内涵,对课程的建设方法、实施路径和建设成效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6日上午,由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在东五楼302室进行第八次跨学科论坛"非实体实在论",主讲人为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赵国求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陈刚教授,论坛还特别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校党委副书  相似文献   

7.
根据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内涵特征及评价目标要求,利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对课程建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运用 AHP 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及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能有效地对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结合学院重点研究方向,骨基础生物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打好基础。课程内容建设既与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接轨,又结合授课教师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课堂教学方式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参考国际前沿书籍,邀请国外著名学者参与授课,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为培养骨基础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9.
诠释学在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在经历了圣经注释学、罗马法解释理论、一般文学批评理论以及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依据洪汉鼎先生的划分)之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经伽达默尔将其从方法论的维度提升到了本体论的维度,建构了哲学诠释学。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方法论角度还是本体论角度,始终摆脱不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理解的过程中,如何能把握好理解的限度问题,在怎样的范围内才能正确的把握文本或者说是历史流传物的意义。方法论的诠释学和本体论的诠释学总是很容易的就滑进了相对主义的泥潭中。文章试图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诠释学在诠释限度问题上所做努力的概述,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课程体系对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美英日德研究生教育,总结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如:重视基础课程建设,课程多样化、国际化,以及课程设置和授课的灵活性等。通过分析得出研究生教育中课程建设的几点启示:增设足够数量和高质量跨学科课程;推行和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课程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程的国际化;课程设置应适应弹性化发展需要;倡导互动的课外学习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对教育国际化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国内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意识突出,教育政策法规及时跟进,广泛实行弹性学制;英国的研究生教育采取自由多样的授课模式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重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借鉴英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经验,我国高校应牢固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切实推行并推广弹性学制;可尝试推进培养模式和授课模式的灵活多样化,整合跨学科、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课程。另外,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生教育也有以下经验值得大陆借鉴:一是树立国际化的培养思想与教育理念;二是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化水准;三是推行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与学科创新;四是设立与国际接轨的配套设施以及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单春艳 《教育科学》2021,37(2):62-68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呈现向课程延伸的发展趋向,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向深层次推进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需求增加,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提质增效迫切需要高校重视研究生课程国际化建设.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的理念及其所包含的要素建立在相关的国际化理论基础之上.高校研究生课程国际化评价应突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尊重研究生课程国际化发展规律,强调研究生个体的发展,着力从研究生课程理念的国际化、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课程实施的国际化、课程合作的国际化、课程管理的国际化和课程评价的国际化六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为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理念,采取模块式教学,力求教学内容个性化、授课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术写作规范国际化,充分体现学术写作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指导性与开放性,着力提高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学术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6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联合在东五楼会议室召开了题为“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性别问题”的跨学科高层论坛。本次活动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廷国教授主持,参会者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王金玲教授。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20日上午。由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和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沙龙联合研讨活动在东五楼《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会议室举行。研讨主题是《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性别问题》。主讲人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本次活动由哲学系系主任张廷国教授担纲主持。参与者包括哲学系、法学院、社会学系、中文系、历史所、外语学院、  相似文献   

17.
2013年01月19日上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举行。该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承担。  相似文献   

18.
由于研究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学术国际化的发展促使研究生外语教学从过去的注重语言本身向语言的实际应用过渡.学术交流英语的课程设置便是学术国际化发展方向的要求.该课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尝试了多种形式的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由过去授课的主体变为协调者、组织者.教学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例教育专业全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班的办学实践表明,全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包括语言、学术、社会文化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改变传统留学生教育中"向目的地国学习"的单向思维,树立多元化交流的全球人才观,珍惜并充分利用国际学生所带来的文化和学术资源,是加强全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教育、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应对策略。为此,高等教育决策和管理者必须具有超越地域和跨学科的教育发展意识,建立国际视野下的导师甄选与研究生培养制度,完善全英文授课研究生教育课程,将英文授课研究生教育课程融入到现有的中文管理体系,加强中国人文社科图书资料和研究成果的英文等主要国际语种的翻译,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些举措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对美国几所著名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基于课程国际化的理念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从知识结构国际化、科研问题国际化和培养方法国际化三方面对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国际化进行了探究,并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在推进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国际化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