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我们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对教育叙事研究和案例研究,略谈我们的认识。一、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生活经验得以“灿烂” 1.经典之说。“叙事”是一种人类在时间中认识世界、社会和个人的基本方式。(华莱士·马丁)  相似文献   

2.
试论沈从文自我定位对其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论上说,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他者”)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的批判,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总是在听故事中长大,人长大后又给自己的小孩讲故事;就人类整体而言,“叙事”是人类早期的话语形式,“叙事”尤其是诗歌叙事、寓言叙事成为理解世界和谈论世界的优先采用的方式。人类历史上广泛使用的神话、史诗、民间故事、叙事诗、占卜与科学事件等等莫不以“叙事”为基本的形式。“叙事”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 由于近代自然科学研究开始追求“抽象”和“概括”,这导致了近代学术研究包括教育研究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集体遗忘和集体轻慢,“叙事”只被保留在小  相似文献   

4.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课程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校本教研制度的确立也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学校倡导校本教研的时候,叙事研究成为了一线教师所青睐的一种“平民研究方式”,有的人认为,“叙事研究”,只是一种研究方式或研究方法而已,然而,笔者觉得,“叙事研究”也是一种研究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兴起为教师在思考中生存,在生存中思考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叙事研究的兴起正逐渐在改变着教师的研究方式、思考方式和生存方式,也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化走向的逐步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近一段时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教育研究出现了强劲的“叙事研究”的热潮,在教育研究领域,叙事研究因强调对某一教育事件过程的个人叙述和客观描述,无需查阅大量文献而被认为特别适合于一线教师从事研究,因而成为实践研究的一大热点。然而对于庞大专业研究群体——学院派研究而言,叙述依然没有成为研究的主流和关注的重点,无论从研究的方式还是话语的方式,“评”、“论”和“说”占据了现有研究的绝大部分,这可以从大量近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文章看出。令人欣喜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推出的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教师的视野,并在教师中间呈流行之势,俨然已成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深入认识这一研究方法有利于在研究中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一、概念厘定:教育叙事研究(一)什么是叙事叙事,原本是文学的一种样  相似文献   

7.
我校在进行校本培训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教育叙事研究,概括地说就是“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叙事过程本身是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达到内心世界改变的过程。它的深刻性、情感的丰富性、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冲击性,是传统科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这种冲击性还渗透在以叙事方式成文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贴近教育生活的教育研究方式,日益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可是,在长时间的教育叙事阅读中,笔者总感觉有些叙事有“随意升级”的现象——作者似乎总喜欢用“大圆满”的形式来结尾。现摘录几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梳理、论证了当代叙事学和电影叙事理论的理论源头、基本框架和理论特征。文章指出20 世纪以来的两大思潮四脉流向对叙事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和直接的影响:一是以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皮尔士的符号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思潮;二是以俄苏形式主义文论和斯特劳斯、弗莱的神话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诗学——神话学理论思潮。进而区分了当代叙事学与古典叙事理论的不同理论特征。文章认为,当代电影叙事理论已经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形态,一是以麦茨为代表的以建构电影“句法学”为主要研究特征的“语言结构表意说”。二是以艾柯、沃伦为代表的主要着眼于电影影像符号学的“影像符号编码说”。三是被人们称之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电影叙事理论,可称之为“本文修辞策略说”。四是以米特里、波德威尔为代表的带有综合色彩的“叙事美学与艺术说”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学校。并在教师中间呈现流行之势。胶南市珠海路小学在依托校本教研,进行教育课题实验研究的同时,重视“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的状态中反思教育实践行为,实现了教师专业化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协调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及一个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年,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学校,并在教师中间呈现流行之势。所谓“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也就是,通过  相似文献   

12.
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叙事学研究的焦点是叙事作品的时间维度,而忽略了空间维度,其实在叙事研究中对空间维度的研究同样重要。空间在叙事作品中可以参与叙事和影响叙事。川端康成正是在《雪国》中通过书写第一空间——“实境”、第二空间——“虚境”以及第三空间——“空境”来传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憧憬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摘     
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  相似文献   

14.
孩子学会了数数,家长可以通过“划拳”的方式,教孩子学习得数是“5”、“10”的加法。父母先“划拳”,孩子当裁判。爸爸伸出4个手指说:“出个4呀——”妈妈伸出1个手指说:“出个1呀——”然后两人齐说:“正好是5啊!”接着一人伸出3个手指,另一人伸出2个……有时要故意出错,让孩子抓住。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不仅逐渐学会了得  相似文献   

15.
论文试图从“历史叙事”的重构角度对五十多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十七年文学”研究进行一次清理,检讨在“重构”这一段“历史叙事”——作为文学史的“十七年文学”研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以及“重构”所指向的“十七年文学”的“过去”与“未来”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中西叙事理论都把叙事的开头、中部、结尾的关系和特征形象地比喻为“蛇”——“常山之蛇”和“巴尔扎克之蛇”,但二者在理论背景、内涵、特征等方面差异显著。中西不同的圆型思维与线性思维方式是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西叙事理论都把叙事的开头、中部、结尾的关系和特征形象地比喻为“蛇”——“常山之蛇”和“巴尔扎克之蛇”,但二者在理论背景、内涵、特征等方面差异显著。中西不同的圆型思维与线性思维方式是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本文从“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上说 ,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 ,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 (“他者” )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 )的批判 ,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 ,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 ,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刘润爱 《中学教育》2006,(11):25-27
最近几年,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学校,并在教师中间呈现流行之势。我们珠海路小学在依托校本教研,进行教育课题实验研究的同时,重视“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的状态中工作,反思教育实践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了教师专业化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协调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