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以学期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等弊端。为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忠 《广西教育》2013,(6):7-7,26
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质、重师评轻自评等问题。新课程实施后,对学生的评价有了新的发展,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多方面潜能发挥的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如何对学生实施评价?评价又应遵循哪些原则?现结合笔者工作中的一  相似文献   

3.
正德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重知识、轻实践,重均衡、轻个性,重考核、轻能力"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吻合。为此,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带有导向性、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构建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中开设了网络阅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有效地推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一、转变评价观念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着重选拔、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笔试、轻口试,重量评、轻质评等问题。针对这些,我们在网络阅读评价中进行大胆地改革,突出网络阅读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过程中,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形成性评价;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强化定性评价;注重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及来自家长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作文评价中存在一些误区:重外在标准,轻真情实感;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评价;重语言表达能力,忽视了其他能力。作文评价中的误区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兴趣以及情感的发展。因此,结合三维目标进行整体的评价、注重参与式评价方式的运用、加强对作文写作的纵向评价应该成为匡正作文误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思政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主导轻、主体等机械化、功利化问题,从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核心点、基本点、侧重点、制高点四个维度,反思思政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要求,构建基于学业标准的思政课教学评价设计体系,使思政课的教学评价能够适应新时代,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正确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学生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重考核、轻交流;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现状,影响了初中英语学生评价体系的健全和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促进初中英语学生评价体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综合测评是目前高校普遍实行的学生评价制度,本文分析了现行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存在的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组织评定轻自我评定、重共性评价轻个性发展等问题,初步探索构建了一种改善后的新型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中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评价轻质性评价;重评价的区分性功能而轻激励性功能;结合评价发展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确立新的评价理念: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对策: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高职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正朝着"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然而就高职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来看,其现状依然呈现出重认知轻应用,重左脑轻右脑:可持续发展意识模糊、空泛化等诸多问题或弊端.在反思中重建,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牛春林 《职教通讯》2012,(35):35-37
教育不能人为将学生的素质与技能割裂,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重技能轻素质现象迫切需要解决。本文从思辨的角度探索素质与技能的统一,构建"技术性性与反思性并重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系统、人本、管理职能为原理设计了"4341"运行模式,建立了全过程、多主体、信息化的"5331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并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在当前存在如下问题:因缺失一体化、贯通式设计而不具备诊断性;因单纯强调"学员满意度"而止于浅表;因评估问卷信度、效度低而流于形式;因量规非个性化、非定制化而无法触碰实点;因重评教、轻评学而存在结构性缺失.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成果及笔者的调研结果,提出构建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建议:"四位一体"的需求摸底,行为外显的目标转化,找准教师培训评价的逻辑起点;前置、实时、延时测评的一体化贯通实施,确保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全过程覆盖;评估指向多元化、评估方式多样化、评估工具专业化地构建教师培训评价的主体交互系统;分层、分类、分科定制观测实点,把控教师培训评价量规;采用以学定评的"五重转化"模式构建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现行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从评价环节而言,重结果导向、轻过程评价;从评价主体而言,重劳动教师、轻全员评价;从评价客体而言,重评价学生、轻评价学校;从评价目的而言,重结果评定、轻改善提升。CIPP评价模型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多元适切。以CIPP评价模型为指导,构建并解析了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十余个二级指标、三十余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定量、轻定性","重科研、轻教学","重结果、轻发展"等倾向,导致高校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较低、创新能力不足。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应立足于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以专业发展为导向,综合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为途径,构建起"发展性评价"主导下的新型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把握我国全域旅游发展评价研究进展,总结我国全域旅游发展评价研究特征,探讨我国全域旅游发展评价研究方向.我国全域旅游发展评价研究遵循“内涵解释——要素分析——模型与体系建立——水平与效应测评——实证检验”的思路,围绕“发展水平与效应”和“评价方法与体系”两个核心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具有“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和“多学科、多视角、多方法”的研究特点,表现出评价目标上的目的性、评价视角上的多元性、评价内容上的全面性、评价方法上的多样性和评价体系上的系统性,同时也存在“重结果评价,轻过程研究”、“重供给研究,轻需求分析”、“重水平与效应评价,轻条件与潜力分析”、“重模型和体系构建,轻理论与机制分析”的研究不足.深化发展评价的理论研究、强化评价研究的综合分析、完善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我国全域旅游发展评价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评价体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再现而忽视其他能力的考核等缺陷,而多元智能评价体系拓宽了评价指标,把学生评价扩展到除知识技能之外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各个方面,评价得更为全面、合理。应从评价学生的智能及方法等几方面构建起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精神,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评价学生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使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未能深刻挖掘学生的资质与潜能,造成教育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动因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但改革的过程中,存在重学习过程轻学习结果、重改革形式轻过程监控、重学习态度轻学习能力的倾向,引发教师工作量加大、学生平时成绩评定有一定的随意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应从管理层的制度规范、执行层的教师行为培训和受益层的学生能力提升三个层面予以调适。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人评价轻团体评价、重评价轻导向、缺乏行业企业标准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建立一个基于项目实施目标,开放式的综合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团体评价、学生个人评价和实施过程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体系,以此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0.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首先要明确教学评价的目标,主要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水平提高、课程不断完善。其次要创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多元化、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多方参与评价等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