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兰 《考试周刊》2009,(13):87-88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尽量避免文化冲突,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正是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文化必然冲击着本民族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宗教、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会根深蒂固地体现在言语行为上,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仅仅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而忽视文化知识,是达不到语言交际目的的。因此.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知识文化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跨越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便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跨文化教学是指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教授与英语使用文化密切相关的语境、表达和惯用语等,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社会环境,还能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如何在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值得探讨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培养学生自觉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电影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自身承载着丰富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能带给观看者经久不忘的文化体验。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电影纳入外语教学体系,运用文化体验和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成果,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电影教学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背负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任。文化学习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在民族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未得到重视。少数民族典籍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少数民族典籍英译是少数民族文化英语表达的典范,因此,在民族高校开设少数民族典籍英译赏析是有必要并可行的,同时也是应对民族高校英语教学中少数民族文化缺失的有效应对策略,对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为了使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本文认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具体包括:借助英语学习网站构建自主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认知能力;在立体化的文化输入、输出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键友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平等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协作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合作技能.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的时代,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进而使他们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师的紧迫任务。把西方文化渗透到日常的词汇、语法和语用教学中,对达到提高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这一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探讨教师如何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导入西方文化,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不可忽略对母语文化的传播。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的欠缺,导致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可行性建议,即改变外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加强母语及母语文化教学及培养学生双向交际能力,以期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使用和练习,能够减少学生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解和冲突,这样学生就可以与外国人更加顺利地沟通。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关注点应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传授复杂繁多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以及如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本文从构建主义角度讨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希望可以对教学设计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文化模式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地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从而取得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需要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因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愈益重要。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全球化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应结合培养目标、注重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策略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变得十分重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上适当播放英文电影,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现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语言。语言、交际和文化密不可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好英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当前的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从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可能存在的障碍。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往来逐渐密切,在进行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交际能力和文化理解包容能力的要求也不断上升。高校外语教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浅谈全球化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需要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因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愈来愈重要.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全球化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应结合培养目标、注重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策略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文化自信的作用,提出了教师应该转变角色,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等文化自信素养培养策略,以推动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本文探讨了跨文化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以期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晓惠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8):37-38,77
跨文化交际作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更多地了解、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更多地渗透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文化知识,指导学生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对话的交际法则,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今后,中国还会需要更多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大学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高校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跨文化交际培养和文化自信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文章着重探究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以期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还可丰富外语教育理论内涵,揭示外语教育本质,实现外语教育的根本价值,对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词汇教学导入文化;介绍有关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重视中西文化差异;多渠道、多手段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识;兼顾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