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职业教育改革通过“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师资队伍建设在其中举足轻重;转变观念,进一步明确以教师为中心地位的职业教育思想;制定师资建设规划,健全稳定师资队伍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学校各项制度,促成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实施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政策导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重学轻术”的文化,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不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各方面的保障,政府要完善现有的法规和政策,从法律上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支持和投入职业教育,培养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要研究探讨政府协调管理的新的职业教育模式,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编码分析国家政策话语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工具配置情况。从政策工具维度看,政策工具配置类型较为齐全,权威型工具占比最高,劝诫型工具频次适切,能力型、激励型、学习型工具使用不足;从要素链维度看,政策文本涵盖育人理念、体制机制、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办学水平、师资建设、质量保证七个向度,但质量保证、师资建设和育人理念仍是政策关注的“短板”。总体而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工具配置存在“角色固着”“结构失稳”和“靶向偏离”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由职业教育“主导者”向“引导者”“促进者”转变;优化政策工具配置结构,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内外并举,共筑职业教育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岗位实习攸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以来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还存在着劳动异化和目标游离现象。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发现当下职业学校岗位实习在规制性要素上存在“正式规则”失位与“非正式规则”越位,在规范性要素上存在学生“社会压力”加大与企业“社会责任”消解,在文化—认知性要素上存在企业“生产体系”与“行政组织体系”标准化等深层原因。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实习政策供给,保障实习生合法权益;校企落实人才培养主体责任,保障参与主体多方利益;企业建立自由匹配的师徒关系,形成互助互利的企业文化;进而有针对性地矫正岗位实习中的异化现象,推动职业教育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相似文献   

5.
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主体”是指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学校和企业均为办学的主体,均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双主体”办学的要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学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尚需调整.跨越学校和企业利益诉求上不相一致的障碍,采用“双主体”办学模式,一应进一步完善涉及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二应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三应重视企业的利益诉求,同时发挥政府行为的撬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方式方法,目前几种比较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双元制”、“三明治”、“合作教育”、“订单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各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国职业教育可以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台的国家政策,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宽经费来源等来进一步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一方面担负服务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推动“双高计划”与建设职业教育本科和满足学生内生发展的使命;另一方面也面临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矛盾。探讨通过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和探索学困生帮扶与转化对策等方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完成共同富裕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经历了探索期、曲折期、调整期、确立期、巩固期、发展期六个时期,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深化。当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全面推进依然面临着国家政策过于宽泛、企业参与力度不够、学校制度配套不足等诸多困境,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优化政策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优势,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多层面共同发力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9.
企业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举办主体,更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管理主体,在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制定、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需要通过构建确保企业在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竞争机制,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立体化组织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但现实中,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普遍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在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等方面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本文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和学生在校的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深感在校期间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探索了具体方法和措施。力求达到学生行为习惯和企业要求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徒制”在学校层面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层面可以理解为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我国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契机,完善现代学徒制国家制度层面的设计,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行业企业充分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层次分明又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以及规范标准化的立法.以学校为主体实施现代学徒制可以考虑采取“双轨制”培养模式,并选取高技术要求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为学徒制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化为契机,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德国在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中取得了实效性进展,其举措主要包括:搭建法律政策框架,重视数字化教育投入;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形成职业学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协作的运行机制;依托数字媒体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拓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有赖于政策支持和长效机制.德国企业积极、高效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得益于五大动力机制,即多元驱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社会自治,校企利益均衡的协调沟通机制;双轨结构,自成体系的企业师傅培养机制;职业导向,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实现机制;考...  相似文献   

14.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正式发布实施。“企业”在新职教法中出现的频数大为增加,反映出企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对新旧职教法中“企”字的内涵及新法实施后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把握方向、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典型,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产业的订单经济向教育界渗透的一种表现.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农村职业教育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需要“订单式”培训。农村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度构建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建立政府调控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理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二要以“订单”主导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三要利用网络教育推进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双高计划”背景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已经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以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为例,探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等,最后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该把握的四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开展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参与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以及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落实。当前职业教育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的问题集中表征为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人才跨文化适应力不强、师资队伍不完备,因此建议从需求对接、产教共育、文化融合、师资养成四个方面进行优化,明确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规格,提升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度;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提升人才就业的匹配度;开展中国国情与文化教育,提升人才就业的适应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完成度。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路是注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开展职业教育数字生态系统建设。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标准化培养和模块化定制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重拾“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透过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重新审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阐述了“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耦合性,结合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囿,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价值导向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以“工匠精神”深度融入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建议,切实优化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最终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培养新型高素质工匠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传统的高等函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企业对成人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函授教育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然。论文立足成人的学习特征,引入网络教育的教学方式和职业教育理念,提出了“远程+面授”函授教学新方式和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函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